摘要: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称之为核黄疸。1.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阅读全文]
摘要: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长,地上茎短或缺,多匍匐枝。基生叶具长柄,卵状心形;先端通常长尖,基部弯缺狭而深,边缘有钝齿,叶和叶柄有柔毛,下面脉上较密;托叶褐色,离生,边缘有疏睫毛。花两侧对称,具有柔毛的长梗;萼[阅读全文]
摘要: 冷水丹叶【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 Lénɡ Shuǐ Dān Yè【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蹄香的叶。【功能主治】治化脓疮疡。【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辞典》......[阅读全文]
摘要: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及肺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变,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少数病人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而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因病变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病因迄今尚不明确[阅读全文]
摘要: 冷蕨( Cystopteris fragilis (L.) Bernh.),生长在海拔(210-)1500-4500(-4800)米的高山灌丛下、阴坡石缝中、岩石脚下或沟边湿地。根状茎短横走或稍伸长,带[阅读全文]
摘要: 小肠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small intestine)是指在小肠的近系膜侧出现的一种圆形或管状结构的空腔器官,与其毗邻的小肠有相同的组织结构,其血液供应亦非常密切。小肠重复畸形可发[阅读全文]
摘要: 遗传性肾炎又称Alportssyndrome(AS)、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肾炎、家族性肾炎、眼-耳-肾综合征和AIPort综合征,属一种家族性慢性进行性肾炎,临床特征以血尿为主,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阅读全文]
摘要: 冷蕨子草,学名Cyrtomium yamamotoi Tagawa,鳞毛蕨科,生于海拔100-1500m的林下。【拼音名】 Lěnɡ Jué Zǐ Cǎo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 阔羽贯众的根茎。 拉丁[阅读全文]
摘要: 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一种病变。脱出物粉红色或鲜红色、呈环状、有皱襞、质柔软,一[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汞中毒主要由于误服或服用过量含汞药物所致。汞(Hg)是银白色液态金属,俗称水银,有流动性,在常温下具有易蒸发的特性。汞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性,用量过大或持续应用时间过长均可发生汞中毒。金属汞一般不作为药[阅读全文]
摘要: 冷饭果(拉丁文名: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原名南烛,别名染菽、乌饭树等,杜鹃花科越桔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冷饭果分枝多,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至披针[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淋巴样息肉,实际上不是息肉而是结肠黏膜的局限性突起,由于黏膜下淋巴样组织增生引起,可能为对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在末端回肠黏膜下集合淋巴结增大增多,X线下钡剂灌肠或内窥镜检查时,均可见类似息肉样变,因[阅读全文]
摘要: 惊厥是新生儿常见的有时为很严重的疾病。惊厥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通常表现为刻板样肌肉活动或自律性改变。常伴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需要立即评估以确定其特别病因和治疗。惊厥可仅由于中[阅读全文]
摘要: 冷饭果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foetidrm Wall。基源:为忍冬处植物荚蒾的叶。在夏、秋季的时候采集,可以鲜用或晒干。臭荚蒾 薄叶灌木,高达4m。幼枝连同叶柄和花序均被簇状短柔毛[阅读全文]
摘要: 别名路党参,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洱源土桔梗的根,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m左右的山坡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化学成份主要为全草含蜕皮甾体(ec[阅读全文]
摘要: 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的药用根。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药名】珍珠盖凉散 【拼音】Zhēn Zhū Gài Liánɡ Sǎn小灌木或亚灌木,近蔓生,具匍匐生根的根茎;直立茎长[阅读全文]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19世纪中期(1946~1956),Virchow[阅读全文]
摘要: 急性髓样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在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化疗反应方面,儿童AML与成人(50岁)相似。婴幼儿的AML比成人易发生髓外白血病,在过去20年AML的治愈率约40%[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