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隐睾症

隐睾(cryptorchidism),也称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是指睾丸未能照正常发育程序从腹膜后下至阴囊。隐睾的发病率在生长发育中逐渐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约30%,新生儿为4%,1岁时为0.66%,成年人为0.3%,表明睾丸的下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但一般至6个月之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睾丸下降的机制尚未阐明,对隐睾病因也不太清楚,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睾丸下降的机制尚未阐明,对隐睾病因也不太清楚,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

1、分泌失调 临床研究表明,下丘-垂体-睾丸轴失衡导致隐睾患者酮水平低于正常,睾丸下降过程与酮水平密切相酮-双氢酮与索和阴囊表面的受体蛋白结,促使睾丸下降。

2、副中管抑制物质(MIS)不足 胚胎初期,胎儿同时具有副中管和中管,随着男性胎儿原始性腺发育睾丸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酮,支持细胞分泌副中管抑制物(MIS),抑制副中发育,如果MIS不足,副中管可残留或完全没有退化,对睾丸的下降造成障碍。

3、解剖障碍 隐睾者鞘状突多终止于耻阴囊,而异常的带残余,筋膜覆盖阴囊,这些都可阻止睾丸下降。

病机

隐睾睾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体积明显小于健侧,质地松软,有时还有附睾发育,发生率为36%~79%,隐睾病理组织要表现为生殖细胞发育的障碍,其次是间质细胞数量亦有减少,隐睾管平均直径较正常者小,管周围组织增生,隐睾病理组织改变随年龄增大而愈加明显,很多研究认为,2岁以后睾丸组织病理改变将难以恢复,故手术应在2岁以前完成,成人的隐睾,其管退性变,几乎看不到正常精子病理改变的程度也和隐睾位置有,位置越高,病理损害越严重;越接近阴囊部位,病理损害就越轻微。

并发症

1、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隐睾病理要是生殖细胞发育障碍,因此影响生育能力,一般而言,双侧隐睾者生育能力明显下降,但如隐睾位置较低,可望留有部分生育能力,单侧隐睾的生育能力,如对侧降入阴囊睾丸附睾发育正常,则影响不大。

2、鞘状突未 隐睾的鞘状突基本都未,有肠管疝入则成斜疝,可发生嵌顿,手术要同时结扎鞘状突。

3、睾丸损伤 由于睾丸处在沟管或耻附近,比较表浅,容易受到外力的直接损伤。

4、.隐睾扭转 未降睾丸发生扭转的几率较阴囊睾丸高20~50倍,隐睾扭转一般表现为沟部疼痛性肿块,颇似沟疝嵌顿,但无明显肠道症状,右侧隐睾扭转,其症状与体征颇似急性阑尾炎,故在小儿症应注意检查阴囊睾丸情况。

5、隐睾恶变 隐睾恶变的几率比正常睾丸高18~40倍,高位隐睾,特隐睾,其恶变发生率比低位隐睾高6倍,6岁以前睾丸固定术而后发生恶变的,比7岁以后手术者低得多,隐睾恶变的发病年龄多在30岁之后。

症状

隐睾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以单侧较为多见。单侧隐睾者,右侧的发生率略高于左侧。但即使是双侧隐睾,仍有适量的雄激素产生,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也很少影响成年后的性为。没有并发症的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要表现为患侧阴囊扁平,单侧者左、右侧阴囊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空虚、瘪陷。若并发沟斜疝时,活动后患侧出现包块,伴胀痛不适,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发热

隐睾发生扭转,如隐睾位于沟管或外环处,则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性肿块,患侧阴囊无正常睾丸肠道症状较轻。如隐睾位于,扭转后疼痛部位在下部靠近环处,右侧隐睾扭转与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颇为相似,要区隐睾扭转压痛点偏低,靠近环处。此外,患侧阴囊睾丸时应高度怀疑睾丸扭转。睾丸所处位置,临床上将隐睾分为:①高位隐睾,指睾丸位于或靠近环处,占隐睾的14%~15%;②低位隐睾,指睾丸位于沟管或外环处(图1)。

也有将隐睾分为4类:①睾丸睾丸位于环上;②沟管睾丸睾丸位于环和外环之间;③异位睾丸睾丸偏离;④回缩睾丸睾丸可推挤或拉入阴囊,松后又缩上至沟处。

诊断并不困难,体检可见患侧阴囊扁平,双侧者阴囊发育较差。触诊时,患儿阴囊空虚,睾丸。大约80%的隐睾可在沟管区扪及,压之有胀痛感,活动度大,不能被推人阴囊

检查鉴别

检查

常规检查一般正常,必要时作染色体检查以助鉴睾丸恶变的危险较其他部位者大6倍,睾丸固定时的患儿年龄越大,发生恶变的危险也越大,故应早期做睾丸固定,也便于检查。 可常规做超声、CT及磁共振检查,用于不能触及的睾丸的诊断,单侧可用腔镜检查。

应与睾丸缺如、异位睾丸、回缩性睾丸等相鉴。小儿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双侧触不到睾丸者,视外生殖器情况要做染色体检查,并可通过HCG激发试验来初步判断因提反射比较活跃,受到某些刺激,如冷或惊吓后,提收缩,可将本来位于阴囊睾丸至阴囊近端,甚至进入沟管,临床表现颇似隐睾。但这些睾丸易被推回阴囊,并在阴囊停留,不是隐睾。另有些睾丸在触诊时难以触及,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隐睾都位于。触不到的隐睾在手术中,约80%可在沟管环附近被发现,而其余的20%手术探查,仍未能发现。如为一侧找不到睾丸,称为单或单侧睾丸缺如,发生率占隐睾手术探查的3%~5%,约5000个男性中有1例单侧睾丸缺如;如双侧隐睾探查,均未能发现睾丸,称为无,约2万个男性中仅有1例。对于不能触及的隐睾,至今尚无满意的法可于术前来判断睾丸的存在与否及隐睾所处的位置。超声、CT及磁共振检查,由于肠道体的影响睾丸的存在与否,但手术探查是惟一可靠的办法。

治疗与预后

(一)治疗

隐睾常在新生儿体检时发现,一诊断,即应随访,生后6个月,如睾丸仍未下降,则自下降的机会已极少。

1.激素治疗

隐睾的发生可能与分泌失调有激素用于治疗隐睾受到普遍重视,用于治疗隐睾激素要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要成分是黄体生成激素(LH),LH刺激间质细胞,产生酮,应用时可出现阴茎增大,睾丸胀痛,如果量掌握不当,或较长期使用,可导致骺早期愈

前已有报道提出,在1~3岁的小儿中使用HCG反而睾丸发育不良,我们一般使用1个疗程,总计量5000~1万U,分10次,间隔1~3天注射完成,从效果来看,并不如文献报道的那样好,尤其是睾丸完全降入阴囊的病例很少,在小婴儿中我们已不做常规应用, LHRH作用于腺垂体,促使垂体释放LH和FSH,被释放的LH发挥与HCG相同的作用,LHRH的优点是已可采用黏膜喷雾给药,每侧孔200μg,3次/d,每天总量1.2mg,连续28天,黏膜喷雾给药无任何痛苦,即使感冒流涕仍可继续治疗,对术前应用LHRH治疗,睾丸未能下降的隐睾活检,结果显示其组织表现较之未接受激素治疗者有明显改善,但临床效果并不突出,。

总之,激素治疗隐睾,由于前对隐睾尚无统一的分类,疗效也缺乏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各报告者之间有很大差异,激素治疗的效果与隐睾所处的位置密切相,位置越低,疗效越好,隐睾激素治疗几乎无效,碰到HCG注射时睾丸下降,注射一结束,睾丸又回缩的情况,综上所述,对隐睾患者的治疗案如下:

(1)凡男性新生儿都须检查有无隐睾

(2)小儿屈腿坐位检查最准确。

(3)如隐睾小儿智力迟钝,须除外其他有征。

(4)小儿10月龄时始用HCG 1500U/周,共3周。

(5)如分泌治疗失败,须于1周岁后手术。

(6)如并发“疝”或睾丸异位,均须手术。

2.手术治疗

隐睾确诊后均可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应在2岁之前进,为睾丸下降固定术,一般可在沟管及其附近找到睾丸,在结扎鞘状突后充分游离索,使其能无力地降入阴囊,固定于阴囊肉膜外,如在沟管附近未能发现睾丸,可切鞘状突,于腹膜探查,或于环部切2~3cm,于腹膜后去探查管和睾丸,如上述步骤仍未发现睾丸,在做出无的诊断前一定要明确看到索,并其末端为盲端,广泛游离索时,要保护好睾丸动,静,以避免睾丸萎缩,如果对管周围组织做过多剥离,则可能管蠕动障碍而失去输送精子的能力,广泛游离后,几乎都能将睾丸无张力地置入阴囊,少数病例虽广泛游离,索长度仍不足以将睾丸无张力放入阴囊,可先将睾丸固定于当前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0.5~1年后再次手术,期间可应用HCG,绝大多数病例可将睾丸放入阴囊

另一可考虑的手术是Fowler-Step Hens术,尽可能高位切断管,使高位隐睾能一次性降入阴囊,但保留管与管间系膜样结构,通过侧支供来供应睾丸,未触及隐睾腔镜治疗近来有了广泛地展,估计不能一期睾丸下降固定者,可于腔镜下钳夹管,再择期进睾丸固定术,效果比较满意,不能触及的隐睾,在沟管未能找到睾丸,但如发现有索盲端,则提示已睾丸,不必再作广泛探查,如果只发现盲端管或附睾,应考虑管,附睾可能与睾丸完全分离,必须继续在腹膜后探查,直至睾丸原始发育的部位,睾丸原始发育虽为腹膜器官,但不少高位隐睾腹膜索周围常有腹膜包裹,成系膜,在探查时应加以注意。

(二)预后

隐睾症所带来的问题如下:

沟后壁比阴囊坚硬而无弹性,故位于睾丸,因接近表面,易受创伤

②66%~93%沟斜疝,可有腹痛或嵌顿;

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畸,如尿道下裂,膀胱外翻;

④易发生索扭转;

⑤双侧隐睾由于温度较阴囊高,睾丸上皮萎缩,阻碍精子成,可导致不育

隐睾发生肿的机会较正常下降者高,既往虽在5~6岁后做睾丸固定术,并不能防止恶变;

⑦患者因有睾丸位置反常,常有自卑感;

⑧由于睾丸间质细胞功能不受影响,故不影响第二性征;

⑨单侧隐睾也可影响对侧睾丸

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睾丸恶变的危险较其他部位者大6倍,,睾丸固定时的患儿年龄越大,发生恶变的危险也越大,故应早期作睾丸固定,也便于检查。

饮食保健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养素,荤素搭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凉山虫草

下一篇 凉喉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