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凉山虫草

凉山虫草,中药。为麦角菌科真菌凉山虫草CordycepsliangshanensisZang,Hu et Liu的菌核及子座。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具有补之功效。常用于两虚之咳喘。子座多数或单生,细而坚硬,常折,高20-30cm,粗1.5-2.3mm。头部柱状或棒状,褐色黑褐色,端具有不孕性的角状,具有假薄壁组织皮层。子囊壳卵形,(400-700)μm×(300-45......
目录

形态特征

子座多数或单生,细而坚硬,常折,高20-30cm,粗1.5-2.3mm。头部柱状或棒状,褐色黑褐色,端具有不孕性的角状,具有假薄壁组织皮层。子囊壳卵形,(400-700)μm×(300-450)μm,黑褐色,表面突起,呈天南星果序状。子囊,(260-480)μm×(8-12)μm。子囊孢子透明或微黄,线状,多分隔,(160-350)μm×(2.5-3.5)μm。孢子释放后断裂为小,每为(10-20)μm×(2.5-3.5)μm。

生长环境

寄生于鳞翅昆虫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菌核及子座。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功效

两虚之咳喘。

用法用量

服:汤,5-10g;或与鸡、食。

采集加工

冬季采收,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子座组成。虫体似蚕,长3-6cm,直径0.6-1cm,外表菌丝膜棕褐色,虫皮暗红棕色,足和门不明显;断面类白色,周边棕褐色。子座细长,单生,长10-30cm,直径1-2mm,少数上部分枝,不规则弯或扭,黄棕色黄褐色;头部或棒,表面可见黑褐色小点(子囊壳突出于表面),不孕端长3-5mm。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微腥。味淡。

药理作用

1、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2、提高常压耐缺氧能力。

3、增强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凉粉草

下一篇 小儿隐睾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