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凉粉草

凉粉草 凉粉草(拉丁:Mesona chinensis Benth.,:仙人草),凉粉草植物。它分布于中国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西部。其下部伏地,卵形或卵状长,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着生于花序上部的较小,卵形至倒三角;基部常带淡紫色总状花序柔弱, 花冠红色丝突出,坚果期秋季末。它喜温暖湿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深厚,肥沃,疏松,湿润,......
目录

形态特征

凉粉草草本,直立或匍匐。高15-100厘米,分枝或少分枝四稜,有时具槽,被落的长疏柔毛或细刚毛。

狭卵至阔卵或近,长2-5厘米,宽0.8-2.8厘米,在小上者较小,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急尖、钝或有时,边缘具或浅或深锯齿,纸质或近膜质,两面被细刚毛或柔毛,或仅沿下面上被毛,或变无毛,侧脉6-7对,与中肋在上面平坦或微凹下面微隆起;叶柄长2-15毫米,被平展柔毛。

轮伞花序多数,组成间断或近连续的总状花序,此花序长2-10(13)厘米,直立或斜向上,具短梗;苞片状卵,稀为披针,稍超过或短于,具短或长的尾状突尖,通常具色泽;花梗细,长3-4(5)毫米,被短毛。花萼时钟,长2-2.5毫米,密被白色疏柔毛,不明显,二,上3裂,中裂特大,先端急尖或钝,侧裂小,下全缘,偶有微缺,果时花萼筒状或坛状筒,长3-5毫米,10及多数横极明显,其间成小凹,近无毛或仅沿被毛。

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小,长约3毫米,外被微柔毛,面在上冠筒略被微柔毛,冠筒极短,部极扩大,冠檐,上宽大,具4齿,2侧齿较高,中央2齿不明显,有时近全缘,下全缘,舟状。雄蕊4,斜外伸,前对较长,后对丝基部具齿状附属器,其上被硬毛,花药成一室。花柱远超出雄蕊之上,先端不相等2浅裂。坚果黑色、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

凉粉草喜温暖湿候,当日温达到20℃以上时,生长旺盛,日平均温在15℃以下时生长缓慢,10℃以下时就难以生长,0℃以下时,地上部分坏死,以宿越冬。忌干旱和积水,生长发育期间雨水充足常能达到高产,但若积水浸泡超过2天就会造成烂。较耐荫,在日照时间≤8小时的光照环境下生长较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为好,在干旱贫瘠土壤生长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分布范围

凉粉草产中国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西部;生于水沟边及干沙地草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沿海岛屿。

繁殖栽培

繁殖

凉粉草种子均可作为繁殖材料,但凉粉草结实率低,种子小而少,采集困难,加上种子率低, 所大田生产一般采用无性繁殖法。也可通过组织培养由凉粉草尖或带腋芽段诱导出完整植株

扦插

凉粉草再生能力极强,扦插繁殖的成活率高,因而此法生产上最为常用。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嫩,剪成长10厘米左右,带有2-4的插条,插植到以疏松、肥沃土壤为基质的苗床上。夏秋季覆盖透光率50%的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冬春季用双拱棚保温。插后15天左右,轮流喷施0.25%尿素液肥或0.1%磷酸二氢钾面肥促生,待苗长至18-25厘米时即可带土移栽。

分株

凉粉草具有较强的际萌蘖能力,繁殖系数高,同时简单易,此法生产上也较常用。早春温10℃后,宿萌发较多蘖生苗,追施1次稀人粪尿,待苗高3-5厘米后可带分株移栽。

压条

将株外围的长条拉至间, 在端2-3处用土埋实, 约10天条生, 1天后可带移栽。由于压条繁殖系数较低, 生上极少采用。

栽培技术

定植

3-7月份均可定植。据地力及施肥水平高低理密植,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的密度要小,土壤、 施水平低的密度要大。一般(30-40)厘米×(25-30)厘米,67平米栽苗4000-6000株。移栽后及时淋透定根水。

田间管理

凉粉草定植后7-10天进1次全面检查,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的小苗,保全苗生产。定植后一般要75-90天才会封,及时拔除杂草是最重要的管理。栽培前一般需要中耕除草3-4次;黑地膜覆盖栽培几乎不用除草,快要封时,及时将黑地膜去除,进1次中耕除草即可。

肥料的施用对凉粉草品质的影响极大。大量施用有机肥和人粪尿,不施化肥,可大大提高凉粉草品质。每667平米施有机肥10000千克,有机肥与适当氮素施用,施用有机肥以1小时平米配施140千克的氮肥为宜,分2-3次追施,约于定植后30天施1/3,30天后再施用2/3,若分3次施用,于定植后每隔30天施1/3。凉粉草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一般为1∶1∶2,单施氮肥容易落,抗性差、产量低。施用氮肥过多或土壤有机肥含量低植株会出现缺钾现象,表现为叶片发红、叶片小,甚至停止生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需及时补施钾肥或有机肥。

凉粉草湿生长发育期间遇连续干旱,要及时浇灌,保持土壤湿润,但应防止长时间积水,雨季要注意疏通排水沟

病虫防治

病害

要有结线虫病、锈病、立枯病和萎凋病。实水早轮作是预防结线虫病最为济有效的措施,药防治可用20%地虫一冲净1000倍液或3.2%金卷2000倍液灌,隔10-15天灌1次,连续灌2-3次;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160倍波尔多液2-3次进防治;对于立枯病和萎凋病,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并在原植株上洒生石灰,每50-100克。

虫害

危害昆虫有:部害虫有斜纹夜蛾、棉大卷螟、短负蝗、线斑腿蝗、棉蝗、中华螽、 甘天蛾、 点缘蝽、 稻缘蝽、 酸甲、 仙蚜虫、 小蝶、 稻螟等; 害虫有蛀虫; 地害虫有小地老虎、蛴、 东蝼蛄、 大蟀等。危较严重的要有斜纹夜蛾、 蚜 和地老虎。斜纹夜蛾和蚜虫在生长期间为害地上部, 斜夜蛾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 毒本、 乐本和百虫光等药防治; 蚜可用蚜虱净防治。地老虎为害, 中时应注意捕杀, 还用敌百虫及鲜草毒饵进诱杀。

主要价值

药用

食用

凉粉植株晒干后可汁与米浆混和熟,冷却后即成黑色状物,质韧而软,以糖拌之可作天的解渴品,广东、广西常有出售,广州一带称为凉粉,县一带称作仙人拌、仙牛拌。

《本草纲拾遗》云:“仙人冻,一凉粉草。出广中,秀丽,香犹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饥,山人种之连亩,当售之。”可见,人工栽培凉粉草古已有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