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外科并发症。孕妇急性阑尾炎于妊娠期发病率国外资料为0.1%~2.9%,国内资料为0.1%~2.95%,为非妊娠期的1.5~3.5倍。妊娠各期均可发生急性阑尾炎,但以妊娠前6个月[阅读全文]
摘要: 中文学名是红轮千里光。植物界一种。分布: 中国西北及东北部。主治疗毒痈肿。花可活血调经,有清热解毒作用。中文学名:红轮千里光 中文别名:甲客儿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阅读全文]
摘要: 阿昔莫司是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Ⅳ型),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高甘油三酯合并高胆固醇血症(Ⅱb型)等疾病的药物。【通用名称】阿昔莫司分散片【商品名称】益平【英文名称】Acipimox Dispers[阅读全文]
摘要: 妊娠中后期由于子宫增大,盲肠及阑尾的位置随之向上向后移位,在妊娠3个月时阑尾根部大约在髂嵴下两横指;5个月时相当骼嵴高度;8个月时上升到骼嵴上两横指;分娩后10天恢复到原位,此位置变移过程中,阑尾也有旋[阅读全文]
摘要: 瑞列绦虫病是西里伯瑞列绦虫寄生人体肠道所致疾病。一般无特殊的症状,可有夜间磨牙、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贫血等。本虫的致病作用主要由虫体对宿主肠壁黏膜的损伤及其分泌的毒素所引起,似囊尾蚴所寄生的肠绒毛出现[阅读全文]
摘要: 洛伐他汀(Lovastatin)是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药物。洛伐他汀是世界上较早上市的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阅读全文]
摘要: 红辣树根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根,具有消肿、降压、清热、解毒等功效。干燥根呈圆柱形,略弯曲,往往分枝,长10~25厘米,径1.5~3厘米,表面暗棕色至灰褐色,皮部薄,常脱落,露出白色的本部。质坚硬,难[阅读全文]
摘要: 樟科植物红辣槁树的树皮。有温中健胃,活血止痛功效。分布于广东中部。一、 中药名称【药名】红辣槁树皮【类别】温中健胃药;活血止痛药【拼音】hóng là gǎo shù pí二、中药基源【科属】 樟科【基[阅读全文]
摘要: 红辣蓼(学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别名:辣椒草),蓼目蓼科蓼属植物。该类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欧洲及北美也有。红辣蓼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阅读全文]
摘要: 妊娠哮喘的发生率约为1%~4%,1/3妊娠哮喘患者中,哮喘可能加重,少数患者影响到母亲和胎儿。对妊娠哮喘,妊娠初期就应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状态,尽可能避免进入急性发作期,因而临床医师应熟悉并掌握哮喘和妊娠[阅读全文]
摘要: 藻酸双酯钠,在褐藻酸钠分子的羟基和羧基上分别引入磺酰基和丙二醇基而成的治疗高脂血症的海洋药物。本品为微黄色无定形粉末;无臭,味微甜;有引湿性。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不溶。【通用名称】藻酸双酯钠[阅读全文]
摘要: 药名:红郎伞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海南苹婆或假苹婆的叶。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叶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0cm,宽3.5-8cm,先端急尖,基部钝或近圆形,侧脉约11对,弯曲,在远离叶缘处连接。近[阅读全文]
摘要: 红酸七,别名:油点草、白七、竹叶七、牛尾参,即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粗轴油点草。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粗轴油点草Tricyrtis macropoda Miq.,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甘,温。补虚止咳[阅读全文]
摘要: 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是一种哌嗪类衍生物,商品名为万爽力,化学名1-( 2,3,4-三甲氧基苯甲基) 哌嗪二盐酸盐,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粉末,分子式为C14H22N2O3,分子量为2[阅读全文]
摘要: 硝酸异山梨酯为血管扩张药,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总的效应是使心肌耗氧量减少,供氧量增多,心绞痛得以缓解。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冠心病心绞痛和预防发作。静脉滴注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各种类型的高血[阅读全文]
摘要: 红酸杆头花蓼的根,又叫太阳草、石辣蓼、水绣球、石头花、石头菜、石莽草,有清热凉血,利尿的作用。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丛生,基部木质化,节部生根,节间比叶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无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纵[阅读全文]
摘要: 寇热是由贝纳立克次体(R.burnetii,又称伯氏立克次体、寇热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3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由于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query为疑问之意),故名寇热。临床表现主要为[阅读全文]
摘要: 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为心血管系统用药,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与洋地黄及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与其它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高血压药、三环抗[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