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红辣蓼

红辣蓼 红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辣椒草),蓼蓼科蓼属植物。该类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欧洲及北美也有。红辣蓼披针或椭披针端渐尖,基部楔形总状花序呈穗状,生或腋生,稀疏,下部间断,花被绿色,上部白色或淡红色,被黄褐色透明腺点,花被瘦果卵形,密被小点,黑褐色,无光泽,包于宿存花被期5-9月,果期......
目录

形态特征

水蓼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直立,多分枝,无毛,部膨大。披针或椭披针,长4-8厘米,宽0.5-2.5厘米,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具缘毛,两面无毛,被褐色小点,有时沿中脉具短硬伏毛,具辛辣味,腋具叶柄长4-8毫米;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1-1.5厘米,疏生短硬伏毛,截形,具短缘毛,通常托叶藏有簇。总状花序呈穗状,生或腋生,长3-8厘米,通常下垂,稀疏,下部间断;苞片漏斗状,长2-3毫米,绿色,边缘膜质,疏生短缘毛,每苞具3-5花梗苞片长;花被5深裂,稀4裂,绿色,上部白色或淡红色,被黄褐色透明腺点,花被,长3-3.5毫米;雄蕊6, 稀8, 比花被短;花柱2-3, 柱 头头状。瘦果卵形,长2-3毫米,双凸镜状或具3棱,密被小点,黑褐色,无光泽,包于宿存花被期5-9月,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

水寥适应水涨水落的交替环境,具有“水陆两生”的特性,是很多大型湖泊湿地如洞湖和鄱阳湖的优势植物群落类型之一。生于河滩、水沟边、山谷湿地,海拔50-35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欧洲及北美也有。

繁殖栽培

水寥可用段进快速繁殖

野外取材:选取洞湿地长势良好的水寥,将地上杆收割后,用镬头等工具将地下0.1或1或2或3或4或5或7或8或9或10 cm土层的翻出,挑选色粉红且健壮的一年生,装入编制袋中带回。剩余的埋在原地,这些仍能萌发植株,不会对取样地造成破坏。

挑选段:将从野外采回的用水冲洗干净(2或3次)。用剪刀将长剪成3或4或5 cm长的段,保每个段有一个完整的节间和一个腋芽腋芽的外侧留有1或1.5或2cm的

浸泡粉溶液:将剪好的段投入2 g/L的生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取出备用。生粉的要成分为90%的萘乙酸原粉,有一定促进萌发和幼苗生的作用。所述的生粉溶液是将2g生粉溶解于1L自来水中,即得到2 g/L的生粉溶液。

苗床播种:将等体积的细沙和泥炭土混匀配制成培养基质,这种基质透良好,有利于萌发和生,并且在移栽时容易挖取植株。将配制好的基质平铺在苗床上,厚度为9或10或11 cm。将苗床用铲子划出约0.8-1.1cm深的播种沟,将选好的段摆放在播种沟段之间首尾相连,然后覆土,厚度约为0.5或0.6或0.7或0.8或0.9或1cm。

培养:播种后浇一次透水,此后每天浇一次水,浇水量以保持培养基质湿润而不积水为宜。浇水时尽量采取喷洒或喷雾,以免造成基质的冲刷和。苗床的温度控制在20或22或24或26°C,如有条件可以将苗床建在温室或大棚。光照可采用自然光照条件。5天后萌发,2周后萌发率可达90%。萌发后2周幼苗高度可达到10 cm以上,产生6或或7或8

移栽:3周后幼苗达到13公分以上,8或9或10上长出新,此时可将植株从基质中挖出,移栽到土壤中。挖苗时可连同幼苗部的基质一起挖出,使部保持湿润,并尽快移栽到土壤中。移栽成活率达95%。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消肿解毒、利尿、止痢。古代为常用调味

水寥是湖泊湿地的一种重要群落类型,具有提供栖息地、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此外,水寥全草可以入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提取物还可以用作杀虫等。已有研究表明,利用水寥群落建立人工湿地,对锰等重金属污染的废水具有很强的净化效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妊娠性哮喘

下一篇 红辣槁树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