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百科分类 >> 疾病百科

该分类下有7038个词条 "疾病百科" 分类下的词条

鼻红粒病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鼻红粒病罕见。主要发生在儿童鼻部的限局性红斑及粒状小丘疹,同时伴有鼻部多汗。一、发病原因病因不明,常有家族史,但遗传机制不清。二、发病机制有人认为系末梢循环不良或情绪紧张所致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及局部多汗[阅读全文:]

表皮内嗜中性IgA皮肤病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表皮内嗜中性IgA皮肤病(intraepidermal neutrophilic IgA dermatosis)是1985年由Huff等报道一种成年男性的慢性大疱性皮肤病,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表现[阅读全文:]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皮疹初起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继而迅速融合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脱屑有[阅读全文:]

B疱疹病毒感染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B疱疹病毒(B virus disease)又称猴疱疹病毒I型(herpes virus simiae),其感染猴类而得名,人被感染BV的猴咬或抓伤后可发生皮肤损害淋巴结炎及流感样综合征甚而并发病毒性脑[阅读全文:]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
浏览: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呼吸道症状、肝脾肿大和周围血象嗜酸粒细胞增加,发病年龄自6个月到47岁不等,男女发病之比为13:10。(一)发病原因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阅读全文:]

瘢痕性脱发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瘢痕性脱发是指突然发生于身体毛发部位的局限性脱发,毛囊上皮被结缔组织代替,从而产生永久性秃发。该病中医称“鬼舐头”、“油风”。瘢痕性脱发(cicatricial alopecia)是突然发生于身体任何长[阅读全文:]

白屑风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白屑风又名面游风,钮扣风。是一种皮肤油腻瘙痒潮红或起白屑的慢性皮肤病。其皮损形态多种多样,通常分为干性和湿性以及玫瑰糠疹三种类型。其中干性者以潮红脱屑为主;湿性者以红斑、糜烂、流滋、有油腻性脱屑和结痂;[阅读全文:]

贝克痣
浏览: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贝克痣又称Becker色素性毛痣,色素性毛发上皮痣。好发于10~20岁男性肩部或胸部的一侧,损害为色素增生性斑片,一般单发,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偶或多发,或可融合成网状,其上毛发出现较晚,有时则无毛发,本[阅读全文:]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2

摘要: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variable erythrokeratoderma)又名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病(erythrokeratodermia figurata variabilis)或Mendes d[阅读全文:]

剥脱性唇炎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1

摘要: 剥脱性唇炎(cheilitis exfoliativa)是由化学物,日光或不明原因所致的口唇的慢性炎症。剥脱性唇炎又称慢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皮疹常常开始于下唇的中部,而后逐渐扩展到整个下唇或上、下唇[阅读全文:]

白化病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1

摘要: 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患者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黄白色。白化病属于家[阅读全文:]

斑状萎缩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1

摘要: 斑状萎缩(atrophia maculosa)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前者包括Jadassohn Pellizari型、Schweninger Buzzi型和皮肤痘疮型斑状萎缩;后者继发于炎症损害后。医[阅读全文:]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1

摘要: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CLV)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仅累及皮肤的血管炎症病变。变应性血管炎是以小血管、小静脉、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尤以毛细血管后静脉的炎症为特点的一组血管炎疾病。肌型动脉不受累及,临床表[阅读全文:]

鲍温样丘疹病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1

摘要: 本症首先由Lloyd于1970年所描述,他称之为多中心性色素性鲍温病,以后相继有可逆性女阴异型、生殖器多中心鲍温病、伴原位变化的色素阴茎丘疹等名称,公认以鲍温样丘疹病较为简练。本症特点为在生殖器部位发生[阅读全文:]

表皮痣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6:41

摘要: 表皮痣(epidermal nevus)又称疣状表皮痣(verrucous epidermal nevi),还称又名单侧痣、线状表皮痣等,是一种表皮呈疣状增生的先天性限局性表皮发育异常,常见于出生时或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