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variable erythrokeratoderma)又可变性图红斑角化性皮病(erythrokeratodermia figurata variabilis)或Mendes dacosta型红斑角化性皮病 (Mendes dacosta type erythrokeratodermi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机制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
目录

流行病学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征有;①患者的双亲往往有一个患病,而且大多是杂合子。②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2个体患病。③连续几代都有发病。④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无病。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

临床表现

大多在生后不久发病,少数出生时或青年时发病。本病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但妊娠时病情加重,冷热的刺激和情绪激动可为加剧诱因。损害有两种一种为相对固定的深红色角化性斑块,边界然似刀割样,呈逗点、多环或环;另一种为界限明显的在红斑,大小、数量、部位各异,短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态大小都可发生变化或完全消退亦可发展为固定态者。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部及面,有的患者伴掌角化。

诊断

据早年发病及损害特点组织病理就可诊断。

诊断:

1.毛发红糠疹 皮损为特征性棕红或淡红色毛囊角化性丘疹分布范围较广,头面部可见干性鳞屑性皮损伴角化过度干皲裂。进缓慢范围较广,尤以手指侧第1、2显著,扪之有木锉样感。

2.状肢端角化病多见于青春前期,损害为多数簇集性扁平丘疹,成群分布质硬,分布于手足侧有时可沿指缘呈线状排列。

检查

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改变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中度乳头样增生。真皮轻度水肿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治疗

对口服维A酸反应良好。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一定疗效。

预后

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亦可发展为固定态者

预防

婚姻生育指导,婚前检查,遗传咨询是预防本病的键所在。

护理

劳逸结,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榼藤子

下一篇 贝克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