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耳草,Commelina hengalensis L.,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竹菜、竹仔菜、竹竹菜、 竹叶菜、 火柴头[阅读全文]
摘要: 环状外阴炎(cyclic vulvitis)病因不十分明确。真菌培养和镜检通常阴性,但抗念珠菌治疗对多数病人有效,推测可能与念珠菌感染有关。好发青年女性,平均年龄32 岁。症状是间断性的,并与月经周期有[阅读全文]
摘要: 马肉,指食草动物马的肉,它肉质鲜嫩,脂肪较少,且含有独特的鲜香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并具有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是欧洲,南美以及亚洲多国的烹饪传统中[阅读全文]
摘要: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 ectopy)是因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内口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管外口,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从2008年起,医学上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疾病的词条,取而代之是宫颈柱[阅读全文]
摘要: 宫颈炎(Cervicitis)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育龄妇女,为宫颈受损伤和病原体侵袭而致,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宫颈是阻止下生殖道病原体进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宫颈管单层柱状上[阅读全文]
摘要: 由于分娩时宫颈裂伤较大,未能及时修补,颈管粘膜自行愈合,形成一般较坚实的纤维性疤痕。外口松弛常感染致水肿充血宫颈变大肥厚,宫颈内膜突出子宫颈管之外,或者对干裂伤未能及时手术修补形成的瘢痕挛缩,使宫颈粘膜[阅读全文]
摘要: 植株高60-100cm。根茎粗壮横生,顶端被棕色、宽披针形鳞片。叶疏生;叶轴及羽轴禾秆色,光滑;叶片草质,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侧生羽片4-6对,互生或基部的近对生,披针形;叶脉羽状,侧脉分离,一至二回二[阅读全文]
摘要: 【动物形态】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劲有力。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雌雄差异很大。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鼻宽,眼大。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两耳间[阅读全文]
摘要: 马肠喜蓣,是薯蓣科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长圆柱形,不规则分枝,表皮黑褐色,粗糙,有时表皮块状剥离。茎左旋,有纵长条纹,常微带紫色,光滑无毛。叶互生,常有3种类型:一是全株单叶,叶片心形或三角状卵形;二[阅读全文]
摘要: 阴道黏膜能够出现类似于鼻、眼、肺及皮肤过敏反应的表现。阴道和外阴是能引起局部或甚至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原进入机体的重要途径。本病临床较少见。1.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为脓血性白带,并有腐烂组织排出,有[阅读全文]
摘要: 马草又称败酱草、苦菜、泽败、鹿肠。禾本科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秆直立,基部有时扩张。叶片椭圆形至矩圆形,有强皱折。生阴湿地上斌林下。分布长江流域广东、贵州等地各地。马草又称为败酱草、苦菜、泽败、鹿肠、鹿[阅读全文]
摘要: 一年生草本,高40-80cm。主根弯曲。茎上部直立,单一或分枝。叶互生;有短柄,有硬刺毛;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上面常有褐色斑点,背面绿色,长4-10cm,宽0.5-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主脉及[阅读全文]
摘要: 子宫颈白斑(Leucoplasia of the cervix),系指在子宫颈阴道部出现的一种灰白色不透明的斑块状病变。多数学者认为,临床肉眼所见白斑仅表示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增生,随着对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阅读全文]
摘要: 宫腔积脓,即是宫腔内有脓液积滞。当患有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时,宫颈口堵塞,引流不畅,分泌物滞留在子宫内,即可发生宫腔积脓。如患有子宫颈恶性肿瘤,严重的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或宫颈电烙、冷冻或锥切后,[阅读全文]
摘要: 马蔺(拉丁学名:Iris lactea Pall.)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马蔺根茎叶粗壮,须根稠密发达,长度可达1米以上,呈伞状分布;叶基生,宽线形,灰绿色,2~4朵花,花为浅蓝色、蓝色或蓝紫色,花被上有[阅读全文]
摘要: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系指持续泌乳素(prolactin ,PRL)血中增高,引起临床上以性腺腺功能减低和泌乳为主的综合征。PRL是应激激素,在各种生理情况及各种应激时其血[阅读全文]
摘要: 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因子宫有排除异物倾向,可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阅读全文]
摘要: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影响了丘脑下~垂体~卵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