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 ectopy)是因激素的作用,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管外,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从2008年起,医上已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疾病的词条,取而代之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上皮有两种不同态的细胞,一种叫鳞状上皮细胞,另一种叫柱状上皮细胞。前者覆盖宫颈表面,比较光滑。而宫颈管通常都是柱状上皮细胞覆盖,它就显得凹凸不平。由于受到激素影响,柱状上皮细......
目录

疾病简介

图1.宫颈示意图图1是人体子宫阴道连接部位的冠状切面图,如果做妇科检查,医生能从阴道看到的部分是那个黄色的部分,即是宫颈的外观(图3)。

图2.宫颈组织学的结构在宫颈的部位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图2所示,靠近阴道的是鳞状上皮细胞,而靠近子宫那个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

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是不同的(图3),是妇科检查下所见到的宫颈外观。在中央的部分,有点看起来象是“糜烂”的宫颈的部分,就是柱状上皮覆盖了以后的外观,而外侧相对比较光滑的宫颈,则是鳞状上皮细胞覆盖的宫颈的部位。柱状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有点类似打仗起来的僵持区,这个区域在医上被命为“鳞柱交界区”,这个区域也是宫颈癌的好发区域(宫颈癌和宫颈糜烂没有必然的相性,下文分解)。

鳞柱交界区容易受激素的影响。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没有完善,激素低下,柱状上皮就靠侧些,到了来月经以后,柱状上皮就受激素的影响下,更多地朝外侧发展,因此就有更多的类似“糜烂”一样的柱状上皮在宫颈检查时被发现,绝经以后,女性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始退回,此时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本质上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

在过去的医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如果理解前面所提到的所谓的“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则很好理解,其实是受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属正常生理现象。

临床表现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正常生理现象,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接触性出的表现,但只是宫颈的个体差异,就象有些人嚼点硬东西,牙齿或者口腔就会出点

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时,则是宫颈炎症的表现。宫颈那囊和肥大,也是宫颈慢性炎症的结果。

疾病治疗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不需要进任何治疗,现在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法,都是错误的。但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需要进治疗。急性炎症用栓药物治疗,慢性炎症可以采用激光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的法。

疾病预防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病毒(HPV)的感染有,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时,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一次宫颈刮检查,30岁以后,可以联作HPV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检查一次,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宫颈炎症

下一篇 马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