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
食疗作用
营养分析
1.马肉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
2.马肉脂肪的质量优于牛、羊、猪的脂肪,马肉脂肪近似于植物油,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胆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
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100克
热量(千卡): | 122 | B1硫胺素(毫克): | .06 | CA钙(毫克): | 5 |
蛋白质(克): | 20.1 | B2核黄素(毫克): | .25 | MG镁(毫克): | 41 |
脂肪(克): | 4.6 | B5烟酸(毫克): | 2.2 | FE铁(毫克): | 5.1 |
碳水化合物(克): | .1 | VC维生素C(毫克): | 0 | MA锰(毫克): | .03 |
膳食纤维(克): | 0 | VE维生素E(毫克): | 1.42 | ZN锌(毫克): | 12.26 |
维生素A(微克): | 28 | 胆固醇(毫克): | 84 | CU铜(毫克): | .15 |
胡罗卜素(微克): | 1.1 | 钾(毫克): | 526 | P磷(毫克): | 367 |
视黄醇当量(微克): | 74.1 | 钠(毫克): | 115.8 | SE硒(微克): | 3.73 |
饮食禁忌
制作指导
马肉的做法
流程一:将马肉切成麻将大小的方块,放到锅里煮15分钟后将肉取出,用凉水冲净盛盘待用。
流程二:将锅洗净置小火上,锅里放少许底油,随后在油里加20克白砂糖,并用勺子快速搅拌。待糖化开变红冒泡,再放50克水,搅匀后把汁盛入碗中待用。
红烧马肉的做法
流程三:锅里放油100克,待油烧至8成热,倒入马肉块。同时放大葱50克,生姜片30克,与马肉块搅拌翻炒。一分钟后,将汁分次滴入锅中染色。当马肉块变成金黄,再加水没过马肉块。随后加适量精盐与红糖,红糖不宜过多,有点甜味即可。最后再放5粒八角,一段桂皮,用小火煮。当肉块变软,一盘香喷喷的红烧马肉便大功告成了。
马肉火锅
原料:马肉、牛蒡、茼蒿、胡萝卜、葱、油豆腐、香菇、味精、高汤、料酒等。
制法:马肉切成薄片,先以味精、高汤、料酒调味汤汁。在将要吃的时候放入火锅中煮熟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补血,补肝肾,强筋骨。
古书相关记载
古代文献中有称马肉有毒,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食马肉中毒者,饮芦菔汁,食杏仁可解。”《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马肉辛苦冷,有毒,食杏仁或芦根汁解之。其肝,食之杀人。”
《日华子本草》:马肉只堪煮食。余食难消,渍以清水,搦洗血尽,乃煮,不然则毒不出,患疔肿。
马肉干
马肉干是以精马肉为主料,砂仁、草扣、桂皮、茴香、花椒、大料、肉扣、丁香、鲜姜、料酒、碘盐和味精为配料,经切条→腌渍→烘干→蒸煮→真空包装等步骤制得的风味即时食品,其表皮油亮,口感细腻,回味无穷,脂肪低,营养丰富,是居家、旅游的方便食品。
中药材
【汉语拼音】ma rou
【英文名】Meat of Equin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功效】强筋壮骨;除热
【科属分类】马科
【生态环境】马属草原动物,善奔驰,草食。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剥去皮,除去内脏,取肉鲜用。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用药禁忌】
2.《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诸食马肉心烦闷者,饮以美酒则解,白酒则剧。”
3.《食疗本草》:“不与仓米同食,必卒得恶,十有九死,不与姜同食,生气嗽。其肉多著浸洗,方煮得烂熟,兼去血尽,始可煮炙,肥者亦然,不尔毒不出。”“患疮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
4.《本草拾遗》:“妇人怀妊不得食马。”
5.《日华子》:“此肉只堪煮,余食难消。不可多食。忌苍耳、生姜。”
6.《饮食须知》:“妊妇食之,令子过月难产。乳妇食之,令子疳瘦。食马肉毒发而心闷者,饮芦根汁,或嚼杏仁或煎甘草汤解之。”
【动物形态】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颈有力。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雌雄差异很大。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鼻宽,眼大。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毛部也有长的鬃毛。我国马的品种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种,因品种不同,身体大小、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功效分类】补肾药
【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肉。
【出处】《中华本草》
卤马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