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马蓼

一年生草本,高40-80cm。主根上部直立,单一或分枝互生;有短柄,有硬刺毛;叶片披针或狭披针,上面常有褐色斑点,绿色,长4-10cm,宽0.5-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叶缘有硬刺毛;托叶鞘筒状,膜质,上部明显,紧紧抱,长1-2.2cm,有稀疏伏柔毛,先端截形,有短毛。多数,集成花序生或腋生,花序梗微有腺;密生,长1.5-5cm,通常直立,苞漏斗状,......
目录

资源分布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河南、湖北等地。

中药成分

马蓼图册桃叶蓼地上部分含 甲酸(formic acid), 乙酸(acetic acid), 丙酮酸(pyruvic acid), 缬草酸(valeric acid), 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 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 id),还有没食子酚型鞣质(pyrogallic tannin), 维生素C和 微量元素,另外还含有 香油(essential oil)和 皂甙等。其中含有 槲皮素(quercetin), 异槲皮素(isoquercetin), 金丝甙(hyperoside)。其种子含5,7-二羟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coide), 山柰酚 3-半乳糖甙(kaempferol 3-galacte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β- 谷甾醇(β-sitosterol)。

马蓼图册马蓼图册

功效

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大肠

【功能治】发汗除湿;消食;杀虫。风寒感冒;风寒湿痹;伤食泄泻及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服:汤,6-12g。

采收储藏

6-9月期采收,晒干。

选方

《纲》:“凡物大者,皆以马之,俗呼大蓼是也。”本品因高大,故马蓼、大蓼。又云:“每中间有黑迹,如点记,故士呼为记草。”

考证

本品始载于《 本》中品“ 蓼实”条下,《 本草集注》云:“马蓼,生下湿地。斑,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 蜀本草》:“《图》云:蓼类甚多,有紫蓼、赤蓼、 青蓼、马蓼、 水蓼、 香蓼、 木蓼等,其类有七种。紫、赤二蓼小狭而厚;青、香二蓼亦相似而俱薄;马、水二蓼俱阔大,上有黑点。”《纲》:“马蓼,高四五,有大小二种。但每中间有黑迹,如点记。”《 植物实图考》在隰草类,并无新说。以上所述马蓼上有斑点者并非一种,其原植物应包括桃叶蓼 Polygonumpersicaria L.、水蓼 P. hydropiper L.和香蓼 P. viscosumBuch.-Ham. ex D. Don等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子宫颈白斑

下一篇 马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