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因子宫有排除异物倾向,可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突出而息肉宫颈息肉分为两种,一种来源于宫颈黏膜的息肉,另有一种来自宫颈阴道部分的息肉息肉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多在1cm以下,较大的息肉可能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较小的息肉可无任何症状,只是在妇科检查......
目录

病因

宫颈息肉1.炎症因素

宫颈息肉一般认为是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起。长期的炎症刺激,促使宫颈黏膜过度增生,加上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突出而息肉

2.分泌紊乱

激素水平过高有

3.病原体感染

通常由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性交损伤子宫颈,病原体侵入起感染而导致。

临床表现

宫颈息肉易被忽略。因为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显症状,或仅有较轻微的症状而被患者忽略。

1.出

要是少量点滴出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少数人的出量可与月经相似。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

2.不正常白带

宫颈息肉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多数有异味,或白带中带有丝。

3.其他

未婚的患者因发现较晚,多表现为阴道有肿物出。

检查

1.妇科检查

多数宫颈息肉是在妇科检查时才发现的。检查可见宫颈外突出肿物,可呈状或球,一般质软,表面充,可伴有分泌物增多,可有接触性出息肉部大多附着在宫颈管或宫颈的外,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单个或多个。也有较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有蒂,随着生长而突出于宫颈外。息肉小的,则仍留在宫颈管,仅微现于宫颈

宫颈息肉2.病理检查

可见息肉中央为一纤维结缔组织成的纵轴,其中管多而密集,外有宫颈固有的组织,包括腺体与间质,表面被宫颈黏膜覆盖,组织成分和结构基本上与正常宫颈组织相同,为典型的息肉组织相。同时可见充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3.阴道镜检查

宫颈息肉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阴道镜下有两种图像。

(1)属宫颈管黏膜过度增生堆集而成者,阴道镜下息肉鲜红色,有一定光泽,单发者有一较细的蒂,多发者呈簇状,基底较宽,蒂较短。质软而脆,触之易出

(2)起源于宫颈阴道部表面被覆鳞状上皮息肉,由于间质要为纤维结缔组织,所以息肉红色,从宫颈鳞状上皮区突出,基底较宽,也有少数有一较细的蒂,质地较韧,触之不易出

4.其他

宫颈刮示巴氏Ⅱ级。病情较重者可做宫颈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

宫颈息肉以手术切除为,以防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药物只是助治疗。

1.手术

宫颈息肉息肉摘除术或电切术。用管钳夹住息肉蒂部,向一个向旋转,予以拧除。小息肉管钳即可钳除,稍加压迫止,或在颈处塞以纱布一块,24小时取出。息肉较大,蒂较粗者,摘除后基底断端可用烧灼止。如为多发性,可稍扩张颈管后,彻底搔刮之,同时作诊断性刮宫。

2.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息肉易于复发,摘掉后还可再长,因此应定期复查,并应积极治疗阴道炎。不应忽略的是应定期作宫颈刮检查,以除外恶性变。

预防

宫颈息肉宫颈息肉可阻塞宫颈起不孕症;造成性交出,影响性生活;治疗后易于复发;少数宫颈息肉可发生恶变,并容易与部分宫颈癌相混淆,因此应重视宫颈息肉,做好预防工作。

1.做好期、产后或流产后的保健;注意外阴部清洁,但清洗外阴时不要用刺激性洗涤

2.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之前,男女双均应清洗外阴,男性阴茎包皮过长者更应彻底清洗,以防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悄悄”侵入。

宫颈息肉3.积极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等妇科炎症。定期进妇科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