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病是现代医的病,是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起的子宫,简称“功”。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量过多,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等。机体外任何因素影响了丘下~垂体~卵巢轴任何部位的调功能,均可导致月经失调。一般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大类。无排卵型多见,占功的80%~90%,常发生在青春期及绝经期。有排卵功常发生在生育年龄,出有周期性,有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
目录

疾病类型

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数量及性质改变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月经稀发(oligomenorrhea)周期≥40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常伴月经过少。

二、月经频发(polymenorrhea)周期≤21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常伴月经过多。

三、月经过多(hypermenorrhea or menorrhagia)系指量过多和/或伴期延长之有规律周期性子宫

四、月经不规则(metrorrhagia)指月经周期不规则,而量不多者。

五、不规则性月经过多(menomefrorrhagia)指月经周期不规则并伴量过多,期延长者。

六、月经过少(hypomenorrhea)指月经周期规律,仅量减少者。

七、月经中期出(intermenstrual bleeding)指两次正常规律月经之间少量子宫,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临床分型

子宫一、无排卵型功依年龄分为两组。

(一)青春期功:见于初潮后少女,由于HPOU轴不成熟,不能建立规律排卵所致。临床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短时停经后害发不规则性月经过多,期延长,淋漓不止,而致严重贫血

(二)更年期(围绝经期)功:即≥40岁妇女至绝经前后之妇女功,其间无排卵功发生率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量过多,期延长。10~15%患者呈严重不规则月经过多、崩漏和严重贫血膜活检多呈现不同程度的膜增生过长,故诊刮是必要的,尤应注意排除妇科肿子宫膜癌、卵巢癌、子宫颈癌)所致非功子宫

二、排卵型功最多见于育龄妇女,部分见于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妇女。临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排卵型月经失调

1.排卵型月经稀发:见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卵期延长,黄体期正常,周期≥40天,月经稀发并月经过少,常为多囊卵巢之先兆,少见于更年期近绝经期妇女,常进展为自然绝经

2.排卵型月经频发:青春期少女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增强而使卵发育加速,卵期缩短,月经频发,但排卵和黄体期仍为正常。如患者为更年期妇女则呈现卵期和黄体期均缩短和早绝经

(二)黄体功能障碍

1.黄体不健:即黄体过早退化,黄体期缩短≤10天。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缩短,前出月经过多,并不孕和早期流产病理为不规则成熟(irregular ripening)或分泌化不完全(imcomplete secretion)。

功能性子宫出血2.黄体萎缩不全:亦称黄体功能延长,即黄体不能在3~5天完全退化,或退化时间延长,或在月经期仍持续分泌一定数量之孕酮而致子宫膜不规则性卸(irregular shedding)。期延长,淋漓不止,并黄体过早退化时,则表现月经频发、月经过多。多见于人工流产产后,子宫息肉子宫肌病者。

三、月经中期出 亦称排卵期出。常伴排卵痛(intermenstrual pain or mittelschmerz)系排卵刺激和雌素波动起少量出(1~3天)和腹痛。个较多并持续到月经期而成假性月经频发(pseadopolymenorrhea)。

疾病因素

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起的月经不正常,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丘~垂体~卵巢性腺轴系统的相互调及制约。任何外因素干扰了性腺轴的正常调,均可导致功

疾病原理

正常月经周期是一种生物钟现象(biological clock)受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及神经分泌的调,使女性生殖生理、生殖分泌功能遵严格的生物律(biological rhythm),即出现明显的昼夜律(circadian Rhythm)、月律(lunar rhythm)和季律等。任何干扰月经神经分泌调的因素,均可以致月经失调和异常子宫

一、性激素分泌失调无排卵功时,单一而长期激素刺激使子宫膜渐进性增生、增殖至高度腺囊型、腺瘤型增生过长,甚至进展成为子宫膜癌。由于缺乏孕酮对抗和腺体分泌化,子宫膜肥厚、腺体增多、腺腔扩大、腺上皮异常增生。运增多,螺旋小动脉缠绕。而激素起的酸性粘多糖(AMPS)聚和凝作用,使间质管通透性降低,影响物质交换,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落而起出,而AMPS的凝聚作用,同时也妨碍了子宫卸,使膜呈非同步性剥,造成膜长期不规则性出

有排卵功时,黄体或为过早退化致黄体期过短、月经频发;或为萎缩不全、孕酮持续分泌致黄体期(前)出期延长、淋漓不止,或为两者兼而有之。机理是雌—激素分泌不足,尤孕酮分泌不足,以使子宫膜完全分泌化,腺体、间质和发育不成熟,且由于雌—激素非同步性撤退,而造成子宫膜不规则剥和异常出

二、前列腺素作用现知前列腺素(PG),尤PGE1、E2、F2α、栓素(thromboxane,TXA2)和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是一组活性较强的管和凝功能调因素,它们子宫量、螺旋小动脉和微环、肉收缩活性、溶酶体功能和凝纤溶活性5个面影响子宫膜出功能。

TXA2在生成,其起微管收缩、凝聚、成和止。而PGI2在管壁生成,作用与TXA2相反呈强力扩张微管,抗凝聚,防止成,其活性为PGE120~30倍,PGD210~15倍。PGI2也抑制生四烯酸、ADP、原所诱发的凝聚,并逆转/外源促凝物质所起的凝反应。TXA2和PGI2功能协调和动力平衡,是维持正常子宫膜出和止的重要机制,其作用也受性激素上腺素能神经活动的调,也受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

人类子宫肉和膜存在两类PG受体(R1和R2),其分与PGE2、PGF2α有强亲和力、PGA、E舒张,而PGE2、F2α收缩微管、微环;而对子宫层PGI2、E1、D2呈松弛作用,PGD2、H2呈收缩作用。

三、子宫膜螺旋小动脉溶酶体结构和功能异常。

螺旋小动脉异常,干扰子宫膜微环功能,影响膜功能层落和剥离面管和上皮修复,影响管舒缩功能和局部凝纤溶功能导致异常子宫

子宫膜细胞溶酶体功能受性激素,并直接影响前列腺成,从而与落和出。现知子宫膜细胞高尔基体溶酶体物(Golgi-lysomal complex)巯基水解酶(acy-hydrolase enzymes)中的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控制着生四烯酸从磷脂酰甘油中的释放。生四烯酸一释放,即瀑布性地代谢生成活性PGE2、F2α、TXA2、PGI2而影响结构和功能。

子宫膜超微结构观察实:从卵期至黄体期,溶酶体和酶活性进性增加。孕酮稳定而激素破坏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因此,当月经前孕酮降低,或功激素/孕酮比例失调,均将破坏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导致磷脂酶A2从溶酶体中析出释放,而进入胞浆体细胞(Cytoplasmic cell),生四烯酸活化和PGs瀑布性成。另一溶酶体膜破裂使破坏性水解酶(destructive hydrolases)析出和释放,将膜细胞破裂、膜层崩塌、坏死和出

四、凝和纤溶系统激活作用观察表明:功时常伴有凝因子Ⅴ、Ⅶ、Ⅹ、Ⅻ缺乏,减少,贫血,缺和Minot-Von Willebrand综征。同时,子宫膜纤溶酶活化物质增多,活性增强,激活纤溶酶原成纤溶酶。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加,纤维蛋白减少,子宫纤维蛋白原(afibrinogenaemia)状态,从而影响正常膜螺旋小动脉端和管湖(vascular lakes)凝和止过程,酿成长期大量出

主要症状

1、排卵期出:排卵前由于激素水平的低落,在排卵期可见少量阴道

2、月经前出月经来潮前几天有少量阴道,接着出现正常月经。这种类型的出是由于黄体功能不全,雌、激素分泌不足起的。

3、后出月经始阶段正常,但是到后期少量出持续时间延长。这种类型的出子宫膜剥不全、组织特点是剥不全的分泌期膜与初期的增殖膜混存在。这要是由于黄体退缓慢、激素持续分泌造成的。

4、子宫膜增殖症所起的出是一种典型的无排卵型出。由于卵持续存在并分泌一定量的激素致使子宫膜异常增殖,子宫膜多呈腺囊性增生过长。

5、子宫膜成熟不全所致的出:是一种常见于黄体期的不正常出子宫膜增殖期和黄体期改变可同时存在。是由于雌、激素分泌失衡所起的。

病理改变

一、无排卵型功子宫病理改变

(一)增生型子宫膜:多见。组织象同正常增生期改变,但一直持续存在于前期。

(二)腺囊型膜增生过长:也称瑞士膜增生过长。膜肥厚呈息肉状增生,腺体数增多,腺腔扩大,但态不一,呈瑞士状(Swiss cheese)结构。腺上皮呈高柱状并增生呈复层或假复层。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发育不良,膜表层微管迂、淤、坏死或局灶性出

(三)腺瘤膜增生过长:腺体数明显增多,大小不一,排列紧密呈现象。腺上皮显著增生呈假复层或乳头状突入腺腔,细胞核大居中,深染,核浆界限清楚,偶可见有丝分裂

(四)非典型膜增生过长:即在腺瘤型增殖的基础上,腺上皮高度增生并出现活跃的有丝分裂,核异质,核大小不一,深染,核浆界限不清,比例失调。

不同类型增生型膜占无排卵功90%以上,占所有功的30.8~39.4%。(31篇文献,4850例功分析)。并认为:腺瘤型和非典型膜增生过长,为子宫膜癌前病变,应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并施以积极的治疗。

二、排卵型功子宫病理改变

(一)不规则成熟型子宫膜:检出率21%。系黄体功能不健,孕酮分泌不足所致。临床呈现黄体期缩短,月经频发。月经膜检查呈现分泌化和分泌化不完全膜并存现象。特点是管周围膜分泌化正常,而远离膜分泌化不完全,腺体发育不良,轻度弯,腺上皮分泌少,细胞核呈长。间质无蜕膜反应

(二)不规则卸型子宫膜:检出率11%。系黄体萎缩不全,孕酮持续分泌然量不足,乃致期延长、淋漓不止。若于流5天后膜检查,可见一种退化分泌相膜和新增生膜混或并存组织象。分泌反应之腺体呈状或星状。腺上皮胞浆丰富、透明、核固缩,间质致密,螺旋小动脉退化,某些区域仍有出。该图象也见于子宫息肉时。

三、萎缩型子宫

检出率1.9~21.9%,多见于围绝经期功妇女。

卵巢组织病理改变,与年龄和功类型相青春期功卵巢增大并有潴留囊肿(d≥3cm)而无黄体成,部分呈多囊卵巢和黄素化不破裂卵(LUFS)改变。

生育期功卵巢正常,可见黄体囊肿。围绝经期功卵巢也呈多囊卵巢改变,皮层充满大小不等卵囊肿。镜检可见间质细胞一门细胞增生现象。

发病过程

临床上可分为两类,即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功,患者中70%与无排卵有,20%见于青春期,50%以上发生在45岁以功能失上的妇女,其余见于育龄期。

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下丘—垂体—卵巢轴系统调大脑皮质控制下丘的功能,机体任何因素干扰了此系统的完整性,均可导致功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和候改变,养不良,劳累过度或代谢紊乱等因素,均可通过大脑皮质影响下丘—垂体—卵巢轴,使子宫膜反应异常,其组织变化失去规律性,可以是从增殖期到分泌期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改变。功能失调性子宫者大部分为无排卵性出,卵有某种程度的发育并持续存在,但不能排卵也无黄体成,长期受激素作用的子宫膜以破绽出或消退出式出,量的多少,持续时间长短都不确定。

常见于卵巢始成熟的青春期和卵巢始衰退的更年期。青春期时由于丘下部周期中枢的成熟障碍,不能起象正常月经那样的中期LH高峰,卵不能排卵,故常为无排卵型功, 更年期也常为无排卵型功。生育年龄患功者比较少见,可见于流产分娩后,除无排卵型外尚可出现有排卵型功,即卵巢所受的干扰较轻,虽也有排卵发生,但由于排卵后LH相对不足或持久分泌,使黄体发育不健全或萎缩延迟及不全。

1、无排卵型功: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子宫,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期长短不一,出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有时先有短时间的停经,然后发生子宫。有时一始表现为不规则出。也有时周期尚准,仅表现为量增多、期延长。出期无下腹痛或其他不适,出多者可出现贫血

2、排卵型功:1)黄体发育不健全: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8天,也有些病人期正常,往往伴有不孕或早期流产。2)黄体萎缩不全:雌、激素分泌不足起的。常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月经周期正常而期延长,出量不等,有时可在前、后有淋漓不断的出要表现为期延长。

疾病症状

子宫出血

综述

功能性子宫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子宫月经周期紊乱,出时间延长,量多,甚至大量出或淋漓不止。据排卵与否,通常将功分为无排卵型及排卵型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约占80~90%,要发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

无排卵型功

临床表现: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出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量增多、期延长。大量出时,可造成严重贫血

(1)青春期功能性子宫月经初潮时,下丘——垂体——卵巢轴正处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所以月经初潮两年月经周期不规则比较正常,一般能自调整恢复。如果出时间长,出量多而造成贫血头晕心悸症状,说明性腺轴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养、精神因素等情况影响。

(2)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在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患者中,更年期功能性子宫比较多见,但这个年龄的器质性病变也比较多,必须做病理检查。

临床特点:因为无排卵,故无黄体成,体亦无孕酮分泌。激素水平随着卵发育及萎缩而增减。当激素水平不断增多时,子宫膜继续增生,这时不发生出,而当体激素水平突然下降时,可发生撤退性出。临床表现可能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出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量增多、期延长。大量出时,可造成严重贫血。由于激素刺激,子宫可稍大,质较软,宫颈松,宫颈粘液透明、量多,可呈不同程度的羊齿状结晶,或不典型结晶。基础体温单相型。子宫膜活检多为单纯性或囊性增生,偶可见腺瘤样或不典型增生。有时也可呈萎缩性变。激素测定停留在增殖期的基础水平。

排卵型功

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前数日即有少量出量可无变化。

临床特点: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大都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的恢复期中。一般来说,育龄妇女的性腺轴应该处于稳定状态,发生异常的子宫多数是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赘肉、子宫子宫膜异位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也有时出现在更年期。可分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

1.黄体功能不全

可因排卵前激素分泌不足,致黄体发育不良而过早萎缩。黄体发育不全时,则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前数日即有少量出量可无变化。前期子宫膜活检可见腺体分泌不良或不均。间质水肿不明显。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成不孕或早期流产

2.黄体萎缩不全

黄体发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黄体未能及时全面萎缩而持续过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此时子宫膜不规则落,出时间延长,量增加,但月经间隔时间仍多正常,在期第2、3天量多,以后淋漓不净可长达十余日。如在月经第5、6天取膜,仍见有分泌反应,可为诊断依据之一。基础体温双相型,常在排卵后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后维持时间不长,以后缓慢下降。

其他常见症状

1不规则子宫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其出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期延长,量增多,流时间,出量及间隔时间都不规律,往往在短时间的闭经后,发生子宫

2月经过频 流时间和流量可能正常但月经周期缩短,一般少于21天,可以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妇女。3月经过多 一是量多,尤其第二三天更多,伴有块,1次月经总量达500—600毫升,周期正常。二是期延长,需10—20日可干净,量不—定多。4月经间期 两次月经期中间出现子宫,流量少,常不被注意,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12—16天,持续1—2小时至1—2天,很少达到月经量。常被认为是月经过频。5绝经期后子宫 闭经1年以后,又发生子宫,出量少,点滴而,但由于绝经期后子宫恶性肿发病率高,故应到医院排除恶性肿的可能性。

诊断要点

在临床实践中,功的准确诊断并不容易,有报道一些器质性病变比较隐,病程缓慢,被误诊为功。诊断功,第一,要除外器质性病变。器质性病变有很多种,如减少症,再障液病,甲低,甲亢,服用性激素避孕药,生殖器外伤,异物,异位妊娠先兆流产子宫平滑肉瘤子宫肌病子宫膜癌、子宫膜炎、子宫息肉红斑狼疮等。第二,长期功能性失调可能会转化为器质性,两者并无绝对界限,如无排卵功的患者由于受体激素的影响转为子宫息肉子宫膜癌。临床多见反复异常子宫的患者,早期诊刮术后病理是增生期膜,因未时复诊及正确治疗,后期诊刮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膜癌。第三,导致异常子宫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障碍可能并存。功的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功膜炎并存,功子宫并存,功子宫膜异位症并存等。

助检查功能性子宫的手段包括诊断性刮宫、排卵和黄体功能检测(包括基础体温的测定、阴道细胞和宫颈粘液功能的检查、激素的测定、超声检查)、液和凝纤溶功能检查、功能检查。

诊断的要点:应准确地采集病史,详细询问月经和出史,近期服用避孕药及性激素药物,判断不正常月经的出类型。妇科检查可排除宫颈疾病、阴道疾病起的出,明确子宫腔出。育龄期妇女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排除妊娠疾病。超声影像检查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膜增生性疾病或癌前病变。宫腔镜检查和子宫膜活检是有效的诊断手段。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附件炎

下一篇 宫颈息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