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文档君 创建的词条
上热下寒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阅读全文]

上寒下热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寒热错杂表现之一。一方面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症;另一方面,热邪结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上寒下热 ,病证名。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一方面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阅读全文]

伤阴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伤阴,病证名。即真阴耗伤。其主要原因有: ①外感 热邪,灼伤阴液。 ②阳气偏亢,内伤真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胜则阴病”。 ③温热病后期,虚热灼伤真阴,症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口干舌燥,潮热盗[阅读全文]

伤阳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伤阳,病证名。即阳气受伤。致病原因很多。房劳过度亦可损伤人体元阳。其主要原因有:①寒邪直中于里或阴寒内盛伤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②过用苦寒药物,过食生冷饮食,或发汗,泻下太过,损伤[阅读全文]

伤津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伤津即津液损伤,致病原因有多种,热性病过程中,邪热煎熬津液,或燥邪损伤肺胃津液所致;过度使用发汗、涌吐、泻下等方法,导致津液耗伤。①热性病过程中,邪热煎熬津液,或燥邪损伤肺胃津液所致。如肺津受伤,则见干[阅读全文]

三阳合病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三阳合病,病证症名。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症候,但以阳明经为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阅读全文]

三焦辨证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特点、确立治疗原[阅读全文]

热症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词目:热症拼音:rè zhèng基本解释:热病。中医常指发热、口渴、舌红、便秘、烦躁不安、脉搏快等综合症状。《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当下 少府 在山中行得正闷,况又患着热症的,忽见这片 沱江 ,[阅读全文]

气血辨证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气血辨证 ,诊断学术语。系一种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进行辨证。属气血痰食辨证的一部分。运用中医气血理论,对四诊所得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气血病变状态,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它[阅读全文]

气分证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气分证,病因病理学名词。指温热病的化热阶段。临床以发热不恶寒,舌苔转黄为特点。多从卫分证转来,或由伏热内发。病机以中焦阳明(胃、肠),也包括肺、脾、胆等脏腑。如热结胃肠则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或下利;湿热交[阅读全文]

结肠扭转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结肠扭转(volvulus of colon)是指以结肠系膜为轴的部分肠襻扭转和肠管本身纵轴为中心扭曲。在不同的地区发病率各不相同,中国山东以及河北等地区较多。结肠扭转以乙状结肠扭转多见,并且以老年男性[阅读全文]

七恶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七恶:指疮疡病中的七种不良征象。①大渴、发热、泄泻、淋闭(bi,即小便不利)为一恶;脓血既泄,肿痛仍较严重,脓液恶臭为二恶;目斜视,黑睛缩小,白睛出现红丝为三恶;气粗发喘,或气短,呼吸困难,精神恍惚,身[阅读全文]

逆证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词语】:逆证 【注音】:nì zhèng 【释义】:1.反常的﹑有危险性的病症。 逆证,病证名。指病情不按一般规律发展,突然加重而出现的证候。多因正虚邪盛,或治疗及护理失当所致。如 麻疹病风寒闭束,疹[阅读全文]

逆传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逆传》是一本小说,小说类型是奇幻修真。与顺传相对而言。病证不按一般规律传变发展。如温热病从卫分证迅即发展至心包证候。清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指外感热病不按一等的次序 传变[阅读全文]

六经辨证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六经辨证在汉代张仲景著作《伤寒论》中,是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症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於外[阅读全文]

里证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里证脉实而不浮,不恶寒及恶风,身不疼,自汗谵语,不大便,或咽干腹满者,可下之不可汗也。凡里证脉实而不浮,不恶寒及恶风,身不疼,自汗谵语,不大便,或咽干腹满者,可下之不可汗也。以上之证宜小承气汤(十二)、[阅读全文]

结肠直肠损伤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结肠直肠损伤平时多因工农业生产外伤、交通事故、生活意外及殴斗所致,以腹部闭合性损伤为多见。发生率在腹部内脏伤中次于小肠、脾脏、肝脏、肾脏损伤而居第5位。疾病名称:结肠直肠损伤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肛肠[阅读全文]

厥阴病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病名。六经病之一。从证候分析,属于六经病阴阳胜复、寒热错杂的证情。治宜清上温下,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方剂。厥阴病发厥者,当辨析其寒热以决定治法。厥阴病之厥,由阴阳气不相承接所致。如热邪传入厥阴,症见[阅读全文]

经证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经证指的是经脉都内联脏腑,当病邪侵扰经脉之气而未聚结于腑时的症状。【经证】经证和腑证是六经辨证中某一经证候的进一步分类。若结于腑的称为“腑证”。临床上经证,腑证一般指三阳经疾病而言。经证和腑证的划 分,[阅读全文]

合病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中医学名词.<用六经分证阐述外感热病的发生和发展,每经病各有主证.两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一证的,称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等.合病伤寒[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