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部九侯 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 。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 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 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阅读全文]
摘要: 脉象名。脉浮散无根,轻按有分散零乱之感,中按渐空,重按则无。主元气离散,胃气衰败,气血消亡,精气将绝,见于病情垂危阶段。浮散无根,节律不齐的脉象。散脉的特点是浮散力,轻取似有,重按即无。在脉势上,散脉无[阅读全文]
摘要: 色脉合参,中医诊断学术语。即诊色与诊脉相结合,综合判断病情变化。例如面红唇赤,舌红苔黄,为邪热盛的病色,若脉见洪数或滑数,则脉色一致,多为新病,易治。若脉洪数而面色苍白,则脉色不符,多为久病,难治。《素[阅读全文]
摘要: 色,色泽;气,五脏之精气;华,外荣的意思。正常的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这是五脏精气充足的徵象。如果病重或久病,脏气已衰,则表现出枯槁而败露的各种病色。说明色泽是随五脏精气[阅读全文]
摘要: 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色分明晦泽夭、色分浮沉聚散、色为上下内外。五色须分五运六气、五脏主色须分平病生死、察色须知动态进退、察色须能综合变通。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由于“色为气[阅读全文]
摘要: 结肠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病理状态,因各种原因所形成胃肠道之间的异常通道,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之间或肠管与体表之间的病理通道,都属于肠瘘的范畴,若发生在结肠则称为结肠瘘,结肠瘘可分为外瘘和内瘘两种类型,肠内容[阅读全文]
摘要: sluggish pulse 往来艰涩不畅而迟,按之有轻刀刮竹感的脉象。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因精亏血少,不能濡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所以脉涩无力。如性出血、遗精、阳痿、肢体麻木、心痛肢冷[阅读全文]
摘要: 脂肪瘤是常见的大肠内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结肠近端多见,尤以盲肠为甚。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摄入过多、运动不足有关。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大便习性改变。本病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疾病名称:[阅读全文]
摘要: 舌颤,病状名。又称战舌。舌颤是指在伸舌时,舌体颤动不定,不能控制的现象。舌颤,病状名。又称战舌。即舌体颤动,不能自停。多因动风或酒毒所致。舌淡红或淡白而蠕蠕微动,多属心脾两虚,血虚生风。舌紫红而颤动,多[阅读全文]
摘要: 舌短,病状名。又称舌缩、舌短缩。舌体紧缩难以伸长。舌红绛而短缩多属热病伤阴。舌胖粘腻而短缩多属痰湿内阻。舌淡、青而湿润多属寒凝筋脉。舌短强硬,神昏不语多属邪入心包之危重证。......[阅读全文]
摘要: 舌红,诊断学名词。舌质比正常的淡红色较深。主 热证。《伤寒舌鉴》:“夫红舌者,伏热内蓄于心胃,自里而达于表也。”深红而苔黄为实热,鲜嫩而红为虚热,嫩红无苔为阴虚火旺,鲜红起芒刺为营分有热,舌尖红为 心火[阅读全文]
摘要: 舌绛,舌像之一。指舌质呈深红色。舌像之一。指舌质呈深红色。一般属于热在营分,血分。舌尖独绛是心火盛,舌绛而中心干,是胃火伤津。绛而光亮,是胃阴大伤,绛色暗而干枯,为肾阴将竭。《医源资料库》:舌绛,诊断学[阅读全文]
摘要: 为檀物萍蓬草的种子。萍蓬草(《本草拾遗》),又名:水粟(《纲目》),萍蓬莲、黄金莲、水面一盏灯、水萍蓬、矮萍蓬。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肥大,横卧。叶漂浮,阔卵状,长6~17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深心形[阅读全文]
摘要: 急性腹膜炎(acute peritonitis)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病理基础是腹膜壁层和(或)脏层因各种原因受到刺激或损害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多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所引起。大多数为继发性腹膜炎[阅读全文]
摘要: 萍蓬草根为睡莲科植物萍蓬草Nupharpumilum(Timm)DC. 的根茎。《本草纲目》载其很大如栗,亦如鸡头子根,人亦食之,作藕香,味如栗子。”【异名】水栗子(《纲目》)。为睡莲科植物萍蓬草的根茎[阅读全文]
摘要: 结肠粪性穿孔(stercoral perforation,SP)是一种少见的致死性急腹症,结肠粪性穿孔的发病率不详,但根据尸体解剖发现,发病率大于5%。疾病名称:结肠粪性穿孔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肛肠[阅读全文]
摘要: 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 L.),葡萄科藤本植物,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原产于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可用作生食、制葡萄干或酿酒,酿酒后的酒脚[阅读全文]
摘要: 舌卷卵缩,病名。系指在上部舌卷曲不伸,在下部则阴囊收缩不下的病证。又名舌卷囊缩。《灵枢·经脉》:“足厥阴气绝……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本病不独与肝经有关,心、肝、肾三经均与本病有关。应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