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裂
概述
舌裂,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心热则舌裂而疮。”本病系由心火上炎所致。症见舌破裂疼痛,口干燥的病证。治宜清心泻火。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等加减。由阴津耗伤致口燥咽干,舌裂声嘶者,治宜养阴润燥。可选用甘露饮、养阴清肺汤或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参见舌上疮条。
舌裂在口腔科被称为裂纹舌,它的特征是在舌背上形成深沟,沟的排列方向有的象叶脉, 有的象脑纹,于是有叶脉舌与脑纹舌之称。一般无自觉症状,舌背深沟中有正常乳头裂沟的数目不一定。裂沟内易藏脏物而引起充血水肿发炎。遇刺激性食物有轻度不适或刺痛。舌裂病人之所以苦恼,就是由于舌裂不易清洁,而导致感染不适。 本病分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者可能为舌肌发育不良所引起,一般不需治疗。关键是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多注意漱口,防止食物残渣滞留于裂纹之中。后天性者原因尚不清楚,但凡能引起舌水肿、充血、肌肉萎缩以及上皮钉突过度增殖、延伸之疾病,均可能引起裂纹舌。
舌裂分类
1.核黄素缺乏病:以口角炎、舌炎及阴囊炎为主征,但重者舌可成裂沟,如脑纹状。
2.烟草酸缺乏病(糙皮病):以舌炎及手背外露皮肤有黑色素沉着为主征。舌红、光秃、水肿,然后萎缩,生裂,可形成不规则之深裂。
3.牛皮癣:舌裂也可为牛皮癣的一个表征。此型舌裂在切片上与牛皮癣变化相同,即上皮钉伸长,结缔组织乳头高突近于表面,故易出血。
4.过敏性舌炎:药物、香料、糖果、牙膏等有可能引起舌炎。舌红、水肿、敏感、并能形成裂纹舌。如能发现过敏原,停用后,则一月左右可痊愈。
5.后天性裂纹舌,如能发现原因,治疗目标比较明确。但有些病人在临床上却难于发现原因,而维生素治疗又无效者,尚需密切观察,进一步研究。
病因病机
一、热盛伤津七情郁结,气郁化火。火热内侵,心火上炎,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火循经上炎舌体.则舌肌膜血脉受火热蒸灼,化燥伤津而裂。或因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化热生火,胃火上升,胃阴受灼致舌体干裂。
二、阴虚火旺久病失调,房室不节或情志内伤等引致肝肾阴虚。由于肝肾之阴液相互资生。肝阴充足,则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则上滋肝水,故有“肝肾同源”之说。今肝阴虚可下及肾阴,使肾阴不足,肾阴虚不能上滋肝木,致肝阴亦虚,又因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故阴虚火旺致舌体阴津失养,精气不荣,舌体出现裂纹。
三、脾虚不运 因饮食不调,劳累过度.或其他急慢性疾患。损伤脾气,导致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消化迟缓,输布精微乏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气血两虚,不能濡养温煦于舌,致津液不能上达,令舌燥而裂。
临床表现
辨证施治
辩证
1.热盛伤津
证候:若心火上炎者,证见舌中间有裂纹成人字形、舌痛、舌质红而干。并见心烦,失眠。面赤, 口苦,小便短赤刺痛,脉数。若属胃火上炎者。症见舌裂光红而少津.口渴喜冷饮,口臭,消谷善饥,大便干燥,小便量少色赤.舌苔黄,脉洪数。
病机分析:若心火亢盛,随经上灼于舌,则出现实火内炽心阴受损的症状,而见舌中间有裂纹成人字形,舌灼痛,质红而干等表现。心主神明,火热内扰心神.则心烦失眠.面赤。若胃中火热炽盛,胃热伤津,因阴津受灼则渴喜冷饮,舌裂光红而少津.机能亢进则消谷善饥.胃火循经上蒸.胃中浊气上逆则口臭。大肠失润则大便秘结,小便
证侯:舌绛红而光秃,有裂纹,重者成裂沟,如脑纹状,舌痛口干,并见颧红,真盗汗、耳鸣,目眩,胁部隐痛,腰膝酸软,少寐多梦,遗精,脉弦细,或细数。
病机分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耳鸣;虚热内扰,心神不安;津不上润,则口燥咽干;筋脉失养,故腰膝痰软无力;肝阴不足,肝脉受损,故胁部隐痛;阴虚生内热,热蒸于里故五心烦热;虚火上升则颧红;内迫营阴则夜间盗汗;扰动精室则梦遗;肝肾经脉挟舌本,阴火循经上炎,故舌干,疼痛,绛红而光秃,裂纹成脑纹沟状;脉弦细或细数为肝肾阴虚之象。
3.脾虚不运
证候:舌色淡白.质嫩有裂纹,先为舌背肿胀,然后萎缩生裂,可形成不规则的深裂,并见面色萎黄,四肢麻木,神疲气短,睡眠差,饮食减少、脉细缓弱。
病机分析: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水湿浸淫肌表.则出现舌色淡白,质嫩有裂纹,舌背肿胀等症。又因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卜可致后天生化之源不力,营血亏虚,肌膜失去气血的濡养和温煦,导致舌萎缩生裂,形成不规则的裂纹。气血不足,供养失荣,机能低弱故见面色萎黄,四肢麻木,神疲与促.纳少.脉缓弱等不足之象。
治疗
(一)内治法
1.热盛伤津
方药:心火上炎者用黄连解毒汤。该方可治心热火毒壅盛.毒随火逆.伤及脉络肌肉而致舌裂之症。方中以黄连泻心火为主药,黄芩清上焦,黄柏泻下焦,栀子导火下行。四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胃阴不足者用麦门冬汤加减.该方益胃生津,降逆下气,对胃津不足,气火上逆所致的舌痛舌裂尤为有效。方中重用麦冬清胃滋阴为主药,辅以党参、甘草、大枣、粳米以补胃气,则津液自能上归,舌体得养裂纹消散,再佐以半夏降逆开胃,甘草清热利咽。各药合用,则胃火降,阴津复.痰涎化,气逆止。如舌红苔少.口干,便结,可加入石斛、白芍、糯稻根以加强养阴益胃的功能。
方药:左归饮。本方治疗肝肾真阴不足.腰酸遗泄,盗汗.舌光秃红绛,舌裂如脑纹状。方中重用熟地为主,甘温滋肾以填真阴.辅以山茱萸,枸杞子以养肝血。佐以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滋肾.对肝肾阴虚而致的舌裂尤效。亦可加入龟板滋阴潜阳,淮牛膝引火下行。
3.脾虚不运
方药:归脾汤加减。方中以黄芪、党参为主,以益气健脾增强运化水湿之功能.减少浸淫嫩裂与肿胀;辅以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用白术、木香理气,使补而不滞,并可改善舌肌营养,减少舌萎缩生裂;佐以茯神.远志、枣仁以养心安神;使以甘草、生姜.大枣和脾胃以滋生化,后天之脾得补,则面色萎黄.四肢麻木.神乏纳少诸症渐除。
(二)外治法
预防及护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