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结肠直肠损伤

结肠直肠损伤平时多因工农业生产外伤、交通事故、生活意外及殴斗所致,以性损伤为多见。发生率在脏伤中次于小肠脾脏肝脏脏损伤而居第5位。疾病称:结肠直肠损伤所属部位:部就诊科室:肛肠外科外科症状体征:腹泻|气胀|便血|呕血与黑便|腹痛结肠直肠伤的危险性在于伤后肠容物流入起严重的细菌性腹膜炎,时间较久或肠容较多者会发生中毒休克。1.外伤史 有部或其他附近......
目录

名称

疾病称:结肠直肠损伤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肛肠外科外科

症状体征:腹泻|气胀|便血|呕血与黑便|腹痛

概述

结肠直肠伤的危险性在于伤后肠容物流入起严重的细菌性腹膜炎,时间较久或肠容较多者会发生中毒休克

诊断

1.外伤史 有部或其他附近部位遭受外伤病史或有肠镜检查病史,伤后出现部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

2.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结、直肠穿孔或大块毁损,肠腔粪便溢入腔后即有腹痛呕吐。疼痛先局限于穿孔部,随之扩至全部而成弥漫性腹膜炎,有全部疼痛。

腹膜刺激征:部压痛、紧张及反跳痛。穿孔或破裂部位疼痛最明显。

⑶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检查

1、直肠指检:直肠低位损伤可触及损伤部位呈空洞感觉,指套上并有迹,结肠损伤仅少数有迹。

2、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3、X线照性损伤,病人情况允许立位照时,大都可发现下游离体。

4、B超、CT、MRI 有以上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可选择性地用其中任何一二项检查以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小肠破裂

2.十二直肠损伤

并发症

1.细菌性腹膜炎。

2.中毒休克

3.腹膜后感染。

治疗措施

一期缝修补

随着抗生素、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全静养的进步,结肠直肠创伤处理近年国外均有向一期手术面的改变。优点是一期缝住院时间短、治愈时间缩短,一次完成治疗,避免了人工肛门给病人带来的精神上、生理上和再次还纳手术的痛苦。

1.适应

①受伤手术时间在6h以

②粪便外溢少,污染腔较轻;

③单一结、直肠伤,无并其他脏伤或并伤不重;

④病人全身情况较好;

⑤年轻;

⑥右半结肠损伤;

⑦平时创伤或战时战线稳定。伤员手术后能留在手术单位观察1周以上者。

2. 手术

⑴穿孔缝修补术:适于游离肠段如横结肠、降结肠穿孔;在固定的升、降结肠穿孔修补之前,必须充分游离该段结肠,必要时断结肠韧带结肠韧带,并切同侧侧腹膜,检查穿孔前后壁。穿孔部先作全层缝,再作浆层缝

结肠切除对端术:适于结肠多个穿孔或完全横断伤,大块毁损伤,在清创后,断端修剪整齐后端对端术,第一层作全层连续缝,再作浆层间断缝

⑶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横结肠术:适于升结肠盲肠严重毁损伤。切右侧侧腹膜,将盲肠上升结肠游离,切断结肠韧带,切除右半结肠回肠末端,作回肠与横结肠对端术。第一层作全层连续缝,第二层用丝浅作间断伦勃缝

3.并发症的防治

结、直肠损伤手术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裂漏。

⑴原因:结肠本身环差、壁薄,肠腔含有大量细菌和很多粪便,如术后结肠胀张力大,缝不够细致,就容易发生裂漏。

⑵诊断:一期缝(后,如术后10天突然发生腹痛呕吐、有腹膜刺激征、快、体温升高、压下降,肠鸣音减弱或流物有粪便样物溢出,白细胞增高,超声检查有积液,即可确诊。

⑶治疗:再次手术。进后用大量等渗盐水清洗腔,将缝(结肠处置,将一期缝(改二期手术,置双套管流,术后持续负压吸

分期手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当时手术技术操作受限,抗感染药缺少,围手术期处理欠妥,当时大肠伤用一期缝(式进,死亡率55%~60%。第二次世界大战改为分二期手术,死亡率降至35%,在美军侵朝战争中,分期手术死亡率降至15%。故分期手术沿用至今仍为许多外科医师所推荐。

1.适应

①受伤手术时间超过6h;

粪便污染较重;

并全身多发性伤或器官伤;

④病人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

⑤年纪较大;

⑥左半结肠损伤;

⑦战时大量伤员,处理后不能留治在该救护站继续留治观察一周以上者。

2.手术

结肠外置术:适于结肠的游离部分如横结肠、乙状结肠多处破裂伤。探查后另作切将损伤肠襻提于壁外,并在其系膜管弓下戳一小孔,用肠线玻璃管作为支撑管,将损伤肠襻固定于壁外,以防回缩入腔。

⑵损伤肠襻缝加近端外置术:适于升、降结肠直肠等固定肠襻损伤。术中必须切其旁的侧腹膜,损伤肠襻游离,创清创,探查有无多个穿孔后,将伤一期双层缝后放入原位,再在其近端游离结肠作造术。如直肠伤缝后取乙状结肠,降结肠伤缝后作横结肠。以达到粪流改道,促使伤处愈

⑶缝加外置术:在游离的结肠襻如横结肠、乙状结肠伤、将损伤肠襻伤清创、缝后外置于壁外,术后可从壁外观察到伤情况,如愈良好,10天左右放回腔,如不愈,拆除缝线,则仍为一肠襻式造术,待二期还纳。

直肠损伤缝加乙状结肠术:直肠损伤多数为腹膜直肠伤,应作直肠损伤处清创、伤,其近端乙状结肠以使粪流改道。乙状结肠远端用生理盐水充分清洗,并放入甲硝唑溶液,骶直肠后放置烟卷流(图22-3)。术后3~4天拔出流。伤后4周再作二期手术,将外置乙状结肠切除后

3.结肠或外置术后并发症

⑴造近端扭转:因造结肠位放的不恰当,发生扭转,术后粪便排出困难起梗阻。

预防:①手术中必须将结肠带置于壁侧;②造结肠襻必须充分游离,外置应无张力。

处理:轻度扭转,可用手指扩张后在造处放一粗软橡皮管于近端支撑使其排出粪便;严重扭转致环障碍,发生结肠坏死或腹膜炎者应即再次手术重作造

⑵造回缩:原因:①造或处置的结肠上下端游离不够充分;②造在皮肤外短于3cm;③造虽然较长,但环差,术后发生坏死回缩;④造壁各层缝固定不牢,缝线落;⑤用肠襻式造结肠尚未与周围成粘连即拔除了支撑的玻璃棒致造退缩。

治疗:轻度回缩,周围已成粘连,粪便可能会污染伤,先可观察,如回缩到腹膜炎,应紧急手术,切除坏死肠襻后在近端活动段结肠上另作造

⑶造小肠出:处如周围肉分离过多,结肠未能与腹膜外斜膜逐层严密缝,术后肠功能恢复后,小肠不规则蠕动有时会从造出,此种多见于乙状结肠外置或造。发生后应立即将小肠还纳于腔,重新缝固定结肠

⑷乙状结肠疝:如乙状结肠外置或造时,未将乙状结肠与其旁的壁层腹膜固定,遗留一腔隙,术后小肠蠕动恢复后,小肠从乙状结肠外侧间隙入盆腔疝,甚至会发生肠梗阻或绞窄性肠坏死。明确诊断后应尽快手术将小肠复位,小肠如嵌顿坏死者肠切除术,术中应缝补结肠旁间隙,防止再次疝。

⑸造粘膜出:原因:①造结肠壁外过长;②造处狭窄,术后部分梗阻,或术后有便秘以致常要用力排便,时间久后即发生粘膜松弛出,少数出长达10cm以上。这种并发症是逐渐发生的,久后伤员已成习惯,可在便后用手自还纳。

⑹造狭窄:原因:①造处皮肤或过小;②造旁切感染愈后瘢痕收缩狭窄;③造术后忽视了定时手指扩肛。如为轻度狭窄,粪便尚可流出,尽早作二期手术,如狭窄起梗阻,则需手术切结肠及周围瘢痕组织,扩大造

⑺切感染及切结肠伤多有腔污染,手术后切感染率都较高,如手术受伤时间较长,造或外置结肠法不当,特是在剖探查的切上造或外置,手术后粪便流入切后,更易发生切感染,一旦感染易发生全层裂小肠,增加后期处理的困难甚至威胁生命。预防:造或外置结肠时不要放在原切上应另作切,手术完在前用大量等渗盐水冲洗腔,并放置抗生素溶液。已发生全壁切,粪便流入腔,必须及时手术,在原造近端另作造使粪流改道,不再污染切腔。

4.结肠

条件:结肠时间早晚,取决于:①伤员的全身情况是否恢复;②局部炎症有无控制,如局部有感染,应延迟到感染控制后进;③造远端的结肠缝(肯定愈;④部多脏器损伤时,其他伤部都已痊愈;⑤X线钡灌肠确知远端通畅;⑥前作好肠道的消毒准备。

时机:一般造后4~6周,但如伤员全身情况未恢复或感染未愈可延期进

法:取决于造或外置的部位与法,的的是恢复肠道正常的连续性和功能。将原造结肠及其周围组织切除,游离造上下端结肠,在完全无张力情况下作端对端,在附近置双套管流,术后持续吸。然后缝壁各层组织,并严密观察,每天扩肛一次,防止瘘。必须指出,此手术死亡率为0.5~1%,因而也不要认为手术无危险。

术并发症:常见有裂漏,发生原因为手术时两断端游离不充分,张力较大;或环不良,加上术后结肠如胀,因而发生瘘致腹膜炎。此时应即时确诊,手术流,并重作造

其次为切感染,多因术前全身、局部及肠道准备不充分,细菌污染,全身情况差,致切感染,切。积极对症治疗,多可痊愈。

病因学

1.钝性伤 部遭受重物撞击,如工伤、车祸、坠落、摔跌、殴斗、拳击等钝性暴力打击,大肠位于后壁与前撞击力之间,致使肠壁受伤,穿孔或断裂。

2.刀刺伤 战时见于刺刀伤,平时多见于殴斗、凶杀、抢劫等治安事故。

3.器伤 战时弹、枪弹伤,常有小肠腔、全身其他器官损伤。

4.医源性损伤 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致结肠穿孔前并不罕见。笔者所统计的468例部伤有3例为纤维结肠镜致结肠损伤。

临床表现

1.挫伤(肿)

2.撕裂伤

⑴未穿孔(非全层或浆膜撕裂);

⑵穿孔(全层,但未完全横断);

⑶大块毁损(撕、复杂性、破裂、组织丢失、明显粪便污染)。

3.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结、直肠穿孔或大块毁损,肠腔粪便溢入腔后即有腹痛呕吐。疼痛先局限于穿孔部,随之扩至全部而成弥漫性腹膜炎,有全部疼痛。

腹膜刺激征:部压痛、紧张及反跳痛。穿孔或破裂部位疼痛最明显。

⑶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直肠指检:直肠低位损伤可触及损伤部位呈空洞感觉,指套上并有迹,结肠损伤仅少数有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厥阴病

下一篇 里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