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故以克山病命名。过去本病死亡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后积极防治本病,使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在预[阅读全文]
摘要: 空气栓塞是一种起源于肺的气体栓子阻塞脑血管引起的疾病,通常因在周围压力降低时(如从深水潜水上升时)膨胀的肺部气体导致肺过度膨胀所致,其常见的特征为疼痛和/或神经系统症状。空气栓塞是指空气进入血循环至肺,[阅读全文]
摘要: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阅读全文]
摘要: 鸡胸(pectus carinatum)又称鸽胸。胸骨向前隆起畸形,状如鸡、鸽子之胸脯故称之为鸡胸,是前胸壁第二种常见的胸廓畸形,较漏斗胸少见,发病率约千分之一,男女比例约4:1,占所有胸壁畸形的16.[阅读全文]
摘要: 枇杷叶,中药名。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叶。枇杷,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阅读全文]
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本病在欧美最[阅读全文]
摘要: 枇杷木白皮,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树干的韧皮部。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阅读全文]
摘要: 蜜煎导法:治疗学名词。系导便法之一。用蜂蜜适量,在锅内熬煎浓缩,趁热取出,捻成如小指样二寸长的栓子,塞入肛门内。适用于病后或老年、新产,因肠胃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体虚不任攻下者。方名:蜜煎导法(攻里之剂[阅读全文]
摘要: 灵药,汉语词语,读音是líng yào,意思是指传说中的仙药。有灵效的药。1、指传说中的仙药。2、有灵效的药。《海内十洲记·长洲》:“ 长洲 ,一名 青丘 ……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丘 。又有仙[阅读全文]
摘要: 枇杷核,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的种子。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阅读全文]
摘要: 急性侵袭型肺曲霉病是侵袭型肺曲霉病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类型。曲霉性支气管肺炎和播散性肺曲霉病大体上均可归入此范畴。(一)发病原因侵入性曲霉病是内曲霉(主要是烟曲霉)侵入组织所致。(二)发病机制吞噬细胞作为[阅读全文]
摘要: 烙(lào、luò),汉语文字,多音字,10画,左右结构。字义是用器物烫熨、把面食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加热使熟。组词有烙印、炮烙。 相关古文有《庄子·马蹄》“烧之剔之,刻之烙之”。烙luò⑴ ㄌㄨㄛˋ⑵[阅读全文]
摘要: 枇杷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的根。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阅读全文]
摘要: 先用枯持药物敷在痔核上,然后用枯痔注射剂注射于痔内,使痔核干枯、坏死、脱落而愈的方法。适用于二、三期脱出的内痔,狭窄性内痔,内痔兼有轻度贫血、老年患者或血压稍高患者。不适用于外痔与初期不脱出于肛门外的内[阅读全文]
摘要: 结扎法结扎法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使病变部位坏死脱落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结扎法适用于疣赘,瘤,息肉。癌肿,血瘤。备消毒普通丝线或医用缝合线,缝合针1枚。1.方法 凡头大蒂小的赘生物,在根[阅读全文]
摘要: 丁座草(学名:Boschniakia himalaica Hook. f. et Thoms)列当科,草苁蓉属,根状茎球形或近球形,茎不分枝,肉质。叶宽三角形、三角状卵形至卵形,花序总状,具密集的多数花[阅读全文]
摘要: 中医外治法之一。应用药制丝线、纸裹药线、医用药线、橡皮筋线等材料,采取挂线法以剖开瘘管或窦道的一种治疗方法。挂线法 中医外治法之一。应用药制丝线、纸裹药线、医用药线、橡皮筋线等材料,采取挂线法以剖开瘘管[阅读全文]
摘要: 药剂名。外科用涂敷疔疽周围以截断其向外扩散之药剂。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九,《医学源流论·围药论》:“凡毒之所最忌者,散大而顶不高,……惟围药能截之,使不并合,则周身之火毒不至矣,其已聚之毒不能透出皮肤,[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