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
基本词义
luò
⑴ ㄌㄨㄛˋ
⑵ 〔炮(
⑶ bake in a pancauterizep俹)~〕见“炮1”。
⑷ 郑码:UORJ,U:70D9,GBK:C0D3
⑸部首:火,笔顺编号:4334354251
参考词汇
bake in a pan cauterize
详细注解
lào
〈动〉
⑴ (形声。从火,从各,各亦声。“各”意为“十字交叉”,引申为“ 纵横交叉”。“火”与“各”联合起来表示“把生面饼摊在炽热的平底锅上,然后用压具纵横交叉地压面饼”。本义:把食物放在烧热的器物上加压使之热化熟化)
⑵ 用高温的金属烧灼。引申为打上或留下标志 [brand]
烧之剔之,刻之烙之。——《庄子·马蹄》
⑷ 在烧热的锅内焙烤[面食] [bake in a pan]。如:烙两张饼
沙僧只叫:“脚底烙得慌!”——《西游记》
⑺ 另见luò
常用词组
烙饼
làobǐng
[Chinese pancake;griddle cake] 稀面糊做成的薄饼,主要由面粉(如属于小麦或荞麦的)和液体组成,经酵母发酵和在铁盘中两面反复烙成
烙痕
làohén
[brand] 烙印
làohuā
[bronze designs or patterns on fans,wooden furniture,etc.] 亦称“烫花”。将铁 扦子烧热,在竹木用品及家具表面烫烙出花样图形的一种手工工艺
làotiě
[soldering copper,soldering iron; welding rod] 古代的一种 刑具;烧热后可以烫平衣服的铁器,底面平滑,上面或一头有柄;焊接时熔化 焊镴用的工具
烙印
làoyìn
⑴ [brand]∶烫在人、动物或器物上的 火印。多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相关词义
luò
〈动〉
⑴ 灼;烧烤 [burn]
⑶ 另见lào
外科手术器械之一。见《疮疡经验全书》。较早的外科器械烙,多是铁制成的,自隋唐以后,制烙的材料得以不断改进,由常用的铁钉、铁篦等铁器发展到了银烙匙、金烙铁等多种金属材料。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由单纯的疮疡切开排脓到瘤肿切除,止血等多种用途。眼科烙的应用,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科正宗》所记载之烙系由全铜制成,长约四寸。胬肉攀睛割治后,以烙烙之,以防止其复发。亦用于烙治睑弦赤烂、胞肉胶凝等症。该烙的特点为制作工艺精细,操作更为方便。
lào
【动】用烧热的金属工具熨烫,使衣物等平整或在物体上留下标记:~衣服、~花、~印
【动】把食物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烫熟:~饼、~锅贴
luò
炮烙(páo luò)【动】相传是商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铜柱使烫,让被惩罚的人在铜柱上爬行。后指用烧红的铁烙人。如,“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鲁迅《祝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