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梗塞(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塞,流中断,所起的局部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律失常和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并有清心酶增高以及电图的改变。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梗死,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2022年,中国专家找到急性梗死救治优化案。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
目录

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中的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块(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坏死;另外,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黏稠度增加,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栓,急性梗死。

4.冷刺激

突然的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梗死。因此,冠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保暖,冬春冷季急性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而导致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

吸烟和大量饮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梗死。

临床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绞痛。典型的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

可能误诊为穿孔、急性腺炎等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志障碍

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

难以容的不适、发热

6.肠道症状

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梗死患者更常见。

7.律失常

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以24小时多见,前壁梗死易发生室性律失常,下壁梗死易发生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力衰竭

要是急性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症状

9.压、休克

急性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容量不足、律失常等可压,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量急剧减少,可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志淡漠,率增快,尿量减少(小于20ml/h)。

检查

1.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坏死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于发病3~6小时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GOT和LDH诊断特异性差,现已很少应用。

3.检测坏死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钙蛋白I/红蛋白/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可作为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其他

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沉加快,凝蛋白轻链增高。

诊断

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电图衍变以及清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作出正确诊断。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者诊断为ST段抬高型梗死;电图无ST段抬高者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梗死(过去称非Q波梗死)。老年人突然力衰竭、休克或严重律失常,也要想到本病的可能。表现不典型的常需与症、梗死、夹层动脉等鉴

并发症

1.心脏破裂

常发生在梗死后1~2周,好发于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液流入室,可源性休克和急性衰竭。室乳头断裂,可起急性二尖瓣不全,导致急性衰竭。

2.室壁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

由梗死或瘢痕组织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成室壁。室壁可继发附壁栓、律不齐及功能不全。

3.附壁

多见于室。由于梗死区膜粗糙,室壁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成。栓可发生机化,少数栓因心脏舒缩而动脉系统栓塞。

4.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动过速、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律失常如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

5.力衰竭和源性休克

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详见临床表现部分。

6.梗死后综

一般在急性梗死后2~3周或数月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坏死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

治疗

急性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1.监护和一般治疗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电监护,观察率、律变化及压和呼吸,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毛楔入压和静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活动。一般可在2周出院。有力衰竭、严重律失常、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

小量吗啡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也可用杜冷丁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服。

3.调整容量

入院后尽快建立静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梗死最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冠状动脉,恢复流,可缩小心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的急性ST段抬高型梗死患者均应进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动脉处理。对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直接PCI治疗。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

(2)溶栓治疗

如无急诊PCI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对发病12小时的急性ST段抬高型梗死患者应进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等,静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要并发症是出,最严重的是。溶栓治疗后仍宜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非ST段抬高型梗死患者不应进溶栓治疗。

5.药物治疗

持续胸痛患者若无压可静滴注硝酸甘油。所有无的患者均应阿司匹林,置入药物支架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应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注射3~5天。对无的患者应给与ß阻滞。对无压的患者应给与素-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ACEI),对ACEI不能耐受者可应用管紧张素受体阻滞(ARB)。对β受体阻滞(如气管痉挛)而患者持续有缺房颤动、房扑动伴快速室率,而无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调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可给予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所有患者均应给与他汀类药物。

6.抗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可严密观察,不需用药;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动过速(室速)时,立即用利多卡因注射继之持续静点滴;效果不好时可用胺碘酮注射。室速压降低或发生室颤时,尽快采用直流电除颤。对缓慢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肉注射或静注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安置临时起搏器。室上性律失常:房性早搏不需特殊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和快室率房颤动可给予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洋地黄胺碘酮注射。对室率快、药物治疗无效而影响液动力者,应直流电同步电转复。

7.急性梗死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水肿时应吸氧,静注射吗啡速尿,静点滴硝普钠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静滴注,如能维持压,可在严密观察下加用小量硝普钠。药物反应不佳时应在动脉气囊反搏术支持下直接PCI,若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不适于PCI,应考虑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8.出院前评估及出院后生活与工作安排 

出院前可进24小时动态电监测、超声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发现有症状或无症状和严重律失常,了解功能,从而估计预后,决定是否需管重建治疗,并指导出院后活动量。

出院后2~3个月,可酌情恢复部分工作或轻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全天工作,但要避免过劳或过度紧张。

9.家康复治疗

急性梗死患者,在医院度过了急性期后,对病情平稳、无并发症的患者,医生会允许其回家进康复治疗。

(1)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

(2)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和避免吃得过饱。

在上述原则中,坚持理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康复治疗的要措施。因为梗死后,1~2个月坏死已愈。此时促进体力恢复,增加心脏侧支环,改善功能,减少复发及危险因素,是康复治疗的的。应做到:①选择适宜运动式和法在医生指导下,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个人爱好等,选择能够坚持的项,如步、打太极拳等。②掌握好运动量,是一个键问题运动量必须与医生协商决定,运动量过小,尽管比不运动好,但起不到应有作用;过大则可能有害。运动中若有前区不适发作,应立即终止运动。③运动量增加要序渐进尤其出院早期运动量一定要适当,据体力恢复情况及功能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梗死后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相同,运动康复必须个体化,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并应有家属陪伴进

10.优化

2022年,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牵头展的研究实,采用术后高量延长注射比伐芦定2—4小时,可显著降低30天急性梗患者死亡或大出事件险,有望改变急性梗死救治指南和临床实践。该成果在《柳叶刀》发表。

预后

急性梗死的预后与梗死面积的大小、并发症及治疗有很大的系。死亡大多发生在第一周,尤其1~2小时,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住院前死于室颤。住院后死亡原因除严重律失常外,还包括源性休克力衰竭、心脏破裂等。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上世纪60年代在30%以上,广泛采用监护治疗后降至15%左右,近年来应用直接PCI后降至4%~6%。

预防

梗死后必须做好二级预防,预防梗死再发。患者应采用理膳食(低脂肪、低固醇饮食),戒烟、限,适度运动,态平衡。坚持服用抗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滞,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制,控制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

对公众及冠病患者应普及有梗死知识,预防梗死发生,万一发生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除上述二级预防所述各项容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劳累

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在老年冠病患者可能诱发梗死。

2.放松精神

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时要特注意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

4.候变化时要当

在严或强冷空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梗死。所以每遇候恶劣时,冠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5.要懂得和识梗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要表现为:

(1)既往无绞痛的患者突然发生绞痛,或原有绞痛的患者发作突然明显加重,或无诱因自发发作;

(2)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时间延长,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3)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动过缓或过速;

(4)绞痛发作时伴气短呼吸困难

(5)冠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律失常、力衰竭、休克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梗死的可能性。

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绞痛缓解后去医院就诊。若胸痛20分钟不缓解或严重胸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应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枇杷木白皮

下一篇 枇杷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