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枇杷木白皮

枇杷白皮,中药。为蔷薇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树干的皮部。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具有降逆和,止咳,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呕吐,呃逆,久咳,久泻,疡肿毒。树干的皮部。味苦,性平。归。降逆和,止咳,解毒。用于呕吐,呃逆,久咳,久泻,疡肿毒。服:......
目录

入药部位

树干的皮部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功效

降逆和,止咳,解毒。

主治

用于呕吐,呃逆,久咳,久泻,疡肿毒。

用法用量

服:汤,3-9g;或研末3-6g。外用:研末调

相关配伍

1、 治不止:削取(枇杷)生树皮嚼之,少少汁,亦可冷服之。(《千金》)

2、 治慢性腹泻枇杷树二层皮,研粉,每用6g,鸡蛋吃。(《恩施草药手册》)

3、 治慢性溃疡枇杷树二层皮,干,研粉,以蛋黄油,调膏,外。(《恩施草药手册》)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去除外层粗皮,晒干或鲜用。

植物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倒披针、倒卵形或椭,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毫米,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长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花序生,长10-19厘米,具多;总花梗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梗长2-8毫米;苞片,长2-5毫米,密生锈色绒毛;直径12-20毫米;萼筒浅杯状,长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远短于花瓣丝基部扩展;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子房端有锈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或长,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不久落;种子1-5,球或扁球,直径1-1.5厘米,褐色,光亮,种皮纸质。期10-12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产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

药材性状

本品表面类白色,易被氧化成淡棕色,外表面较粗糙,表面光滑,带有粘性分泌物。质柔韧。清香,味苦。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蜜煎导法

下一篇 急性心肌梗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