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药学术语。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的作用;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阅读全文]
摘要: 弥漫性食管壁内憩室是非常少见的良性病变,Mendl等(1960)首次描述此病。本病特征是食管壁多发的呈弥散性分布的大小为1~3mm外突性小囊,该病变同时伴有食管炎症,纤维化及管壁增厚。多见于50~60岁[阅读全文]
摘要: 升剂为基础理论名词,用升提药物组成,并具有补益升举中气作用的方剂。如因气虚而腹胀或子宫下垂,用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党参、当归、橘皮、白术、升麻、柴胡)。升剂为中医方剂作用的描述,用升提药物组成,并具[阅读全文]
摘要: 烧存性,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把药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里层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烧存性,中药 炮制方法之一。是把药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里层[阅读全文]
摘要: 散,汉字,意思是单个;解雇;分开,由聚集而分离;中医称药末;排遣等。部外笔画:8;总笔画:12繁体部首:攴五笔86&98:AETY仓颉:TBOK郑码:EAQM笔顺编号:122125113134笔[阅读全文]
摘要: 朴树果是朴树的果实。朴树是落叶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色或暗灰色,叶多为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尖至渐尖。喜温暖,抗烟尘及毒气,耐轻盐碱土.深根性,抗风能力强,生长慢,寿命长。朴树果可作药用。落叶乔木。树[阅读全文]
摘要: 梅毒性心血管病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于晚期(第三期)累及心血管系统引起的心血管病变,包括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冠状动脉口狭窄和心肌树胶样肿。绝大部分梅毒是后天性的,而先[阅读全文]
摘要: 朴树根皮具有祛风透疹、消食止泻等功效,全年均可采收,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台湾、四川、贵州等地。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平滑;一年生枝被密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长3-10mm;叶片革质,通[阅读全文]
摘要: 朴树皮,就是朴树的树皮,可入药,也用于造纸等工业。经济价值颇高。下面就是关于朴树皮的介绍:【出处】《中国药植图鉴》【原形态】 朴树,又名: 沙朴、青朴、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 朴子树、小叶牛筋树。落[阅读全文]
摘要: 朴消又名朴硝石(《吴普本草》),消石朴(《别录》),海末(《石药尔雅》),朴硝(《局方》),盐消、皮消、水消(《纲目》),海皮硝、毛硝(《药材学》),为矿物芒硝经加工而得的粗制结晶,辛苦咸,寒。主要功效[阅读全文]
摘要: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阅读全文]
摘要: 拼音:shàngpǐn 英文/释义: 1、∶上等的物品 2、∶上等;质量好的或等级高的 3、∶魏晋南北朝时指门第高的士族 1.上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阅读全文]
摘要: 中国画术语。指品评书画艺术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能品。唐代张怀瓘《书断》评历代书法家,立神、妙、能三品,源于南朝梁庾肩吾《书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为九例);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阅读全文]
摘要: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胎儿心脏在母体内发育存在缺陷或部分停顿所造成,出生后即有心脏血管的病变。复杂而严重的畸形,可引起机体不能耐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病婴死亡;有些畸形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早[阅读全文]
摘要: 枇杷(拉丁文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拼音:pí pá),别名卢桔、卢橘、金丸,属于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 枇杷产地有中国西北东南[阅读全文]
摘要: 药线引流(drainage with medicated thread),治疗学术语。系一种外治法。见《太平圣惠方》,又名纸捻。指的是用吸水性较强的纸(古代多用桑皮纸)搓成纸捻,外粘或内裹去腐生肌药,插[阅读全文]
摘要: 罨(yǎn),汉语汉字,笔画13画,上下结构。字义是指捕鸟或捕鸟的网,也指覆盖,掩盖。组词有用罨捕取、热罨法、冷罨法。相关古文有“罨翡翠,钓鰋鲉。”出自左思《蜀都赋》。郑码:LKKZU:7F68GBK:[阅读全文]
摘要: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房室结、房室速(His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组成,它担负着心脏起搏和传导冲动的功能,保证心房心室协同收缩。冲动在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传导均可发生阻滞,如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