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房室结、房室速(His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组成,它担负着心脏起搏和传导冲动的功能,保室协同收缩。冲动在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传导均可发生阻滞,如发生在窦房结房之间,称窦房阻滞;在房与室之间,称房室传导阻滞;位于称房阻滞;位于,称室传导阻滞。医保疾病:是患病比例:50岁以上患病概率22%易感人群:老年人传染式:无传染性并发症:晕厥猝......
目录

基本介绍

医保疾病:是

患病比例:50岁以上患病概率22%

易感人群:老年人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晕厥猝死

就诊科室:心血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80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囊盐酸异丙上腺素

病因

发病原因

年龄是影响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的重要因素,特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人发生率更高,性本身对传导阻滞影响不大,少部分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有家族遗传倾向,窦房传导阻滞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老年人常见病窦和冠病,房室传导阻滞要见于各种原因起的左房肥大或扩大,如湿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原发性肌病,还常见于的急慢性缺房梗死及钾症或奎尼丁等药物作用,此外,由于纤维化,脂肪浸润或淀粉样变等退性病变,传导阻滞,尤以冠病多见。

病机

1.病态窦房结征:

病窦综征见老年人律失常。

2.房阻滞:

是指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在传导时间延长或中断,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传导阻滞2种。

(1)不完全性传导阻滞要见于各种原因起的左房肥大或扩大,如湿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原发性肌病,还常见于的急慢性缺房梗死及钾症或奎尼丁等药物作用,此外,由于纤维化,脂肪浸润或淀粉样变等退性病变,也可以造成房传导时间延长。

(2)完全性传导阻滞(即房分离):指左,房间传导完全阻滞,或房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传导完全阻滞,此时房的两侧或一侧房的两部分,分受一个起搏点控制。

心脏传导阻滞中,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一种最常见的传导阻滞,它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中,某个或多个部位存在病理性传导障碍,致使房激动下传室时,出现传导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不能下传的现象,也有某些功能性房室传导阻滞,呈一过性改变,不属于病理传导障碍的范畴。

3.房室传导阻滞病理基础

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数都有器质性心脏病理基础,一般分为2类:

(1)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此类型多见于小儿,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的传导阻滞,轻者可到老年期发病,因伴有传导组织老化而症状加重,阻滞部位多在房室交界区,QRS波群正常,室率45~80次/min,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由于传导系统发育不良所致。

(2)后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分急,慢性2种房室传导阻滞

①急性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急性梗死和炎,由于解剖原因,下壁梗死易房室传导阻滞,呈一过性,可自恢复;前壁梗死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大多为低位阻滞,永久性,不易恢复,下壁梗死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可能与下列综因素有

A.房室结暂时缺与缺氧。

B.局部钾离子积聚

C.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D.梗死后房室结水肿及炎性浸润导致传导阻滞的发生。

E.缺性代谢产物的负性传导作用导致心脏阻滞,病毒性炎造成的房室传导阻滞不易消失。

②慢性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的原因为特发性束支纤维化,另外尚有慢性肌病,传导系统钙化等,特发性束支纤维化的本质是传导系统的逐渐纤维化,不少患者尽管有室肥厚或局灶性瘢痕,但基本未受累,因此,本病是以房室传导障碍而不是以力衰竭为要特征。

常见症状

乏力、头晕室颤阈值降低不完全性房阻滞、猝死疲劳气短、低望诊无明显前区搏动、高钾血症

1.症状

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症状除受原有心脏病及心脏功能状态的影响外,取决于阻滞的程度及部位。

(1)无症状:见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此型预后良好,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或某些慢性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2)有症状: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时,如被阻滞的房波所占比例较大时(如房室3∶2传导),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因室率下降出现动过缓,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功能下降等症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症状较明显,其造成流动力的影响取决于室逸搏频率的快慢,在希氏束分叉以上部位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对流动力的影响较小,病人虽有乏力,活动时头晕,但不至发生晕厥;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低位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对流动力影响显著,病人可出现晕厥源性缺氧综征,甚至猝死

(3)不典型症状,某些病人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全身乏力疲劳压状态等,需要进一步检查可确诊。

2.体征

(1)一些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可以无体征。

(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体格检查可发现尖部第一音减弱,这是由于室收缩的延迟,使心脏液充盈相对较满,房室瓣在前已飘浮在一个合点较近的位置上,因此时瓣张力较低,所产生的振动较小所致。

(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听诊有间歇,但间歇前并无过早搏动,第一音可随PR变化发生强弱改变,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可有间歇性漏搏,但第一音强度恒定,房室呈3∶2传导时,听诊可酷似成对期前收缩成的二联律。

(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特异性体征是室率缓慢且规则,并伴有第一音强弱不等,特是可出现突然增强的第一音,即“大音”,第二音可呈正常或反常分裂,如房与室收缩同时发生,颈静出现巨大“A”波。

3.电图与临床意义

(1)窦房传导阻滞: 由于窦房结周围组织不能如常地使窦房结的激动传出,使激动到达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到达,造成房,室停搏,称为窦房传导阻滞,有一,二,三度之分。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体表电图不能显示窦房结电位,因而无法确立第一度窦房阻滞的诊断。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A.Ⅰ型即文氏阻滞表现为P-P进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2倍。

B.Ⅱ型阻滞:此型特点是窦房结传导时间无逐渐延长的情况,电图表现为漏搏前的P-P间恒定,含有房漏搏的长P-P间恰好是短P-P间的倍数。

③三度窦房阻滞:全部窦房结的激动不能传入房,电图上无窦性P波。

临床表现:窦房传导阻滞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在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病因有病窦和冠病,一度窦房传导阻滞无临床症状,二度以上者,视对流动力的影响,而决定其临床症状的轻重,Ⅲ度窦房传导阻滞若不出现逸搏律,可出现跳骤停。

(2)传导阻滞窦房结的激动传导到房时,产生传导延缓使P波出现增宽和增高。

不完全性房阻滞:

A.P波增宽时限≥0.12s,切迹明显,常表现为P波挫折而高耸。

B.规律的P-P间期出现间歇性的高尖P波,与呼吸无,无部疾患的病因,多为右房阻滞所致。

②完全性房阻滞:

A.P波消失,QRS波群宽大畸,T波对称而高耸。

B.室率缓慢,在60次/min左右。

C.见于高钾血症

(3)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性阻滞是指在房室传导系统之间的传导障碍,是一种病理现象。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延迟):A.P-R间期≥0.21s(成人),B.同一患者P-R间期动态变化≥0.04s(率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C.交界性率的P-R间期>0.16s,D.P-R间期超过相应率的正常最高值(图1)。

电生理检查特征:

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QRS波不增宽者,传导延迟多发生在房室结,电生理检查时只有A-H时间延长,甚至H-V延长,也可以表现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患者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时有束支传导阻滞传导阻滞则发生于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然而H-V延长多数见于左束支传导阻滞

③二度房室传导滞分为二度Ⅰ型和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A.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电图表现:a.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出现室漏搏;b.P-R间期的递增量逐次递减,导致P-R间期逐渐缩短;c.室漏搏后的第一个P-R间期多正常,第二个P-R间期的递增量最大;d.含室漏搏的长P-R间期小于短P-R间期的2倍。

B.二度Ⅱ型传导阻滞(又称莫氏Ⅱ型):较文氏现象少见,电图表现为:P波周期性的突然不能下传而出现室漏搏,而落前后所有P-R间期是恒定不变的,可正常或延长,含室漏搏的长P-R间期恰是短P-R间期的倍数。

电生理检查: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如QRS波不增宽,阻滞通常发生于房室结,AH时间逐渐延长,直到出现长间隙,偶尔也出现希氏束的阻滞,可见H波分裂,逐渐延长并出现落,此时A波的第一部分,而不出现H波的第二部分,体表电图也能鉴传导阻滞是发生于房室结或希氏束,给予阿托品后,希氏束阻滞会更加重,而按摩动脉窦后,希氏束阻滞减轻,若发生于房室结的阻滞以上,刺激的结果正好相反,若房室传导阻滞并束支传导阻滞,则阻滞可能发生于房室结,75%的病例阻滞发生于房室结,25%发生于房室结下。

④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电图表现:①房率匀齐,室率匀齐,房率(P波)>室率(QRS波),室率通常在60次/min以下,P波与QRS波完全无,②QRS波群态与阻滞部位高低有奏点一般不增宽,频率40~60次/min,性能稳定,奏点在,QRS波群宽大畸,频率低,30~40次/min,性能不稳定。

检查

心脏在每个动周期中,由起搏点、房、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电描记器从体表出多种式的电位变化的图(简称ECG)。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完全性房阻滞见于高钾血症

三支阻滞时希氏束电图出现H-V延长。

诊断鉴别

据典型电图改变并结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为估计预后并确定治疗,尚需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束分支以上阻滞和三分支阻滞,以及阻滞的程度。

或少数搏的PR间期延长或漏,多由生理性传导阻滞起,如过早发生的房性,交界处性逸搏,双向阻滞的交界处期前收缩,室夺获,反复搏等,室性期前收缩隐匿传导引起的PR延长(冲动逆传房室结中断,未传到房,因而不见逆传P波);但房室结组织则因传导冲动而处于不应期,以致下一次冲动传导迟缓也属生理性传导阻滞,此外室上性动过速的房率超过180次/min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房颤动由于隐匿传导引起的室律不规则,均为生理性传导阻滞表现,生理性传导阻滞的另一种表现,干扰性房室分离,应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起的房室分离仔细鉴,前者房率与室率接近而室率大多略高于房率;后者室率慢于房率。

并发症

晕厥猝死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严重时均可出现晕厥源性综征,甚至猝死

治疗预后

(一)治疗  

1.病态窦房结征的治疗 见老年人律失常中的有容。  

2.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法,原则上取决于房室阻滞发生的原因(病因是否能消除),病程(急性还是慢性),阻滞的程度(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及伴随症状。  

(1)病因治疗:若有明确的病因,应积极治疗原因。如洋地黄过量,急性梗死,病毒性炎,感染及中毒者。急性房室阻滞的病因常为急性下壁梗死、急性炎或其他心脏外因素,如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多数情况下传导系统的损伤是可恢复的。因此对无明显流动力障碍的一度及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不必处理,仅处理原发病即可。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据阻滞的部位及室率多少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2)对症治疗:  

异丙上腺素:房室传导阻滞室率低于40次/min,应给予异丙上腺素静滴。0.5~2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持续静点,使室率维持在40~60次/min。  

激素急性梗死、湿性或其他原因的炎,心脏直视手术后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用上腺皮质激素,效果良好。一般用泼尼松(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皮质激素有助于消除传导组织的炎症或应用和缺或损伤起的炎性反应外,对传导功能有直接促进作用。  

阿托品服0.3mg,3次/d,或0.5~2.0mg加入500ml溶液中静点,可提高房室传导阻滞率,适用于阻滞位于房室结的病人。或应用山莨菪碱(654-2)。  

茶碱:能提高高位起搏点率及改善心脏传导,量100mg,服,3~4次/d。  

⑤碱性药物:(碳酸氢钠乳酸钠),有改善细胞应激性,促进传导系统细胞对拟交感神经药物反应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钾或酸中毒。 

⑥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如强极化液,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3)人工心脏起搏器:  

①临时起搏:  

A.室率慢,有流动力变化的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房室束分支以下阻滞。  

B.急性梗死,急性炎。  

C.心脏手术或施麻醉,冠造影等。  

②慢性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持续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头晕、乏力等不足症状,活动量受限或有阿-斯综征发作者,均可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3.选优案 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5~10g 2次/d静滴)+山莨菪碱(654-2)(10~30mg)+强极化液+起搏器(必要时)。  

(二)预后  

一度、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无症状,一般预后良好。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率缓慢,且不稳定,容易发生室停顿。因而症状轻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情。

2、生活制注意休息、劳逸结,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保健

平时生活中注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鸡肉肉、肉和低脂乳制品等。适量饮,1周3—9杯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饮过度会心脏病。注意避免抽烟,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平时避免受凉,避免夜,避免情绪变化太大。

预防

老年人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应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对临床出现晕厥动过缓或心脏停搏相的严重症状,必须立即安置心脏起搏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漏斗胸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