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双羟萘酸噻嘧啶别名抗虫灵、噻嘧啶 Antiminth,是黄色至褐色晶体粉末,为一合成的广谱、高效驱肠虫药。孕妇、1岁以下小儿、急性肝炎、急性肾炎及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冠心病及有严重溃疡史者或发热病人慎用[阅读全文]
摘要: 哌嗪为无色结晶,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和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可由氯乙醇经氨化,环合制得。其磷酸盐和枸橼酸盐是驱除蛔虫、蛲虫的有效药物,故又名驱蛔灵。哌嗪被大量接触,吸入或经皮吸收[阅读全文]
摘要: 老年人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5.5mmol/L,高血钾时体钾总量并不一定增多,但细胞内、外钾分布不正常。除非肾脏本身病变,老年人肾脏功能并不降低;因此,高钾血症较低钾血症少见。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g[阅读全文]
摘要: 阿苯达唑是一种咪唑衍生物类广谱驱肠虫药物。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动物健康实验室在1972年发现。阿苯达唑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是最重要的基本健康药物之一。阿苯达唑为一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临[阅读全文]
摘要: 烟管荚蒾(学名:Viburnum utile Hemsl.)为五福花科荚蒾属下的一个种。生于山坡林缘或灌丛中,海拔500~1800米。 中国大多分布在西南地区。烟管荚蒾 学名:Viburnum util[阅读全文]
摘要: 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伤后3周以后出现症状者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由于其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常与脑肿瘤、脑血管病等相混淆。因此,正确认识其特点有重要意义。一、发病[阅读全文]
摘要: 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又名漠蒿,薄蒿,草蒿,荒地蒿,荒漠蒿,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或少数,上部分枝,茎、枝幼被微柔毛,小裂片椭圆形或长卵形,叶下面无[阅读全文]
摘要: 左旋咪唑(levamisole),由消旋四咪唑与d-樟脑-10-磺酸环合,再水解成盐而得。或由DL-四咪唑经拆分,用烧碱中和,得到L-四咪唑,最后成盐而得。左旋咪唑(levamisole)是一种广谱驱肠[阅读全文]
摘要: 肺气肿(emphysema)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过度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1987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对肺气肿的定义作了修订:“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阅读全文]
摘要: 黑沙蒿子,(《内蒙古中草药》) ,黑沙蒿 半灌木,高50-100cm。主根粗而长,木质,侧根多数;根状茎粗壮,直径1-3cm,有多数营养根。茎多分枝,茎皮老时灰黑色,缝裂,当年枝外皮灰黄色,不育枝紫红色[阅读全文]
摘要: 甲苯咪唑是无味的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溶于甲醛、甲酸、冰醋酸和苦杏仁油,不溶于水;是广谱驱肠虫药,体内或体外试验均证明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入,导致糖原耗竭,使它无法生存,具有显著的杀灭幼虫、抑制[阅读全文]
摘要: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lymphoma)是淋巴系统的一种独特的恶性疾病开始常发生于一组淋巴结然后扩散到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恶性Reed-Sternberg(里-斯)细胞[阅读全文]
摘要: 黑沙蒿根菊科为植物黑沙蒿的根,具有止血的功效。半灌木,高50-100cm。主根粗而长,木质,侧根多数;根状茎粗壮,直径1-3cm,有多数营养根。茎多分枝,茎皮老时灰黑色,缝裂,当年枝外皮灰黄色,不育枝紫[阅读全文]
摘要: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肠虫药”。驱肠虫药包括驱蛔虫药及广谱驱虫药、驱钩虫药、驱蛲虫药、驱鞭虫药、驱绦虫药等。品 名:驱肠虫药拼音:quchangchongyao英文名称:[阅读全文]
摘要: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主要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青蒿素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阅读全文]
摘要: 黑海参(拉丁学名:Holothuria atra),俗称黑怪参、黑狗参、黑参,海参科海参属动物。个体较大,体长一般为200到300毫米,生活在深水区的老年个体体长可达600毫米,体呈圆筒状,前段略细;口[阅读全文]
摘要: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in the elderly,ARF)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急骤丧失,如果经过适当处理有可能使其逆转。近年来,随着透析、静脉高营养、抗生素等医疗[阅读全文]
摘要: 青蒿琥酯是一类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青蒿琥酯 物理性状:白色结晶、熔点1290°C-1400°C,无臭、味苦。在氯仿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植物来源:菊科植物黄花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