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动脉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动脉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椎动脉:是锁骨动脉的第一分支,沿前斜角缘向上,入第6颈椎横突孔,但亦见有自第5老年人颈性眩晕......
目录

概述

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动脉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动脉:是锁骨动脉的第一分支,沿前斜角缘向上,入第6颈椎横突孔,但亦见有自第5老年人颈性眩晕、第4、第3或第7颈椎横突孔穿入者。入颅,达延髓桥沟平面,左右侧椎动脉成基底动脉。椎动脉在横突孔垂直上升,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向上,再弯向上,垂直上至寰椎横穿孔。自寰椎横突孔上穿出,向后绕过寰椎的侧块(寰椎上关节突)到寰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动脉沟,转向前,在寰椎后膜的外缘(或穿过此膜)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膜后上,从枕大孔进入颅腔。枕部椎动脉环绕寰椎的上关节突,先后位于关节突的外侧、后侧和侧,迂度很大。在椎间的系改变时,如头过度后仰或回旋时,均可影响到椎动脉,使其变窄或阻塞,导致脑干,椎-基底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的枕,颞的一部分,丘后大半,丘下部的小部分,脑干小脑脊髓上部。

病因

发病原因

椎-基底动脉不全多发于老年人的原因:因老年人有以下生理病理特点,①质增生。刺可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流减少。②管病变。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多见,容易发生椎动脉不足。③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颈椎相对缩短,椎动脉相对变长,发生折叠或扭,影响椎动脉环。④颈椎错位。颈椎盘退变时,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颈椎失稳,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使颈椎错位,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或直接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或管腔狭窄,流量减少。

病机

颈椎位于缺少活动的胸椎的重量较大与头颅之间,其活动度较大,容易发生积累性劳损,使颈椎的稳定性变差。意外的操作或平时不在意的挥鞭性损伤,如坐汽车时急刹车,惯性向前,又突然停止,头先向前,随后突然后仰,可以造成单(多)个沿状轴,矢状轴或纵轴产生轻度移位。如果颈椎间盘已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颈椎失稳,在外力的作用下,更容易使单(多)颈椎移位。由于颈椎错位,造成椎间关节错缝,椎间软组织受到牵张,椎管或椎间也狭窄,颈椎间盘突出等。颈椎X线平上可以出现颈椎生理度变直、反张、成角、中断等。如果损伤较轻,人体有适应代偿的功能,可以不产生临床症状,即建立代偿性椎间外平衡,为代偿期。如代偿性柱侧变。

这个阶段如果病人得到及时治疗,纠正移位颈椎,恢复正常椎体间的平衡改变。为了维持椎体间的力的平衡,颈椎产生质增生,以增加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压强。钩椎关节质向侧增生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致使出现椎.基底动脉不足的临床症状。椎体后缘质增生或韧带肥厚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出现脊髓颈椎病。后关节质增生,伸入椎间孔,可刺激、压迫颈神经,出现颈、肩、疼、麻木的神经症状。如创伤较重,颈椎移位,后关节错缝,可直接刺激、压迫神经,交感神经,或使椎动脉,而出现一系列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椎体移位时,必然导致棘突偏歪,在体表可触及偏歪棘突,医生用颈椎旋转复位法,拨正偏歪棘突,使移位的椎体恢复原解剖位置,解除对神经管、脊髓的刺激或压迫、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

病理

损伤和(或)退变为发生颈椎病要原因。无论是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造成急性或慢性颈部损伤,均可使颈椎发生解剖位置的微细变化,神经管、脊髓等受压症状

1.单(多)个颈椎移位 颈椎或椎间盘的退变使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又因颈部活动范围较大和重力的影响,造成积累性损伤,加重了颈椎的退变和失稳。意外的损伤或平时不在意的挥鞭性损伤,可使单或多个颈椎沿状轴,矢状轴产生轻度移位,出现颈椎错缝或半位,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2.颈椎间盘的退性变 颈椎间盘由核、纤维环及软构成。

(1)核:水分减少,纤维网和黏液样基质逐渐为纤维组织和软细胞所代替,最后成为一个纤维性实体导致椎间盘变窄。这样病理变化在各个椎间盘发展不平衡,负重部分改变早且快。人体从30岁始变性,超过50岁时,改变已很明显。

(2)纤维环:20岁以后纤维环停止发育始变性,表现为纤维变粗,透明性变,弹性减小,容易破裂。由于纤维环变性以后弹性减小,受肉上下牵拉,头颅重力及劳动,外伤等因素的影响而周围膨出致使间隙变窄。

(3)软:软变性,逐渐变薄,易被核侵蚀而发生缺损。使软失去了半透膜作用,促进了纤维环及核的变性,小管可以松质生长成肉,吸收核的特质使之变为纤维组织。随着年龄的增大,变性增加,椎间盘逐渐纤维化,所以,老年人很少出现急性椎间盘突出症状。

3.椎体质增生 随年龄增长,核含水量减少,逐渐呈现脱水状态,其弹性和张力减退,易被压缩,使纤维环向外膨出,刺激椎体缘,质增生。如纤维环有变性发生裂隙,则造成出。

早期症状

1.颈性眩晕发作性眩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颈性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压基本正常。突然发病,常因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

2.头痛 多为后枕痛或头痛,可为隐痛、跳痛或放痛。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药或疑为颅有占位性病变。

3.猝倒。

4.脑干症状 肢体麻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对侧肢体的轻偏和对侧颅神经症状。还可以出现困难、反呛、反射消失、声音嘶哑、麻痹复视、视物不清,Horner征等。

并发病症

可并发管意外,骨折等。

检查

应查血红蛋白、糖、脂、尿素氮等。

1.X线颈椎可见颈椎椎体、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度变直等改变。

2.超声可见椎基底动脉流量减少。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年龄

多于40岁以上发病。

2.眩晕发病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

3.颈部做后仰,旋转动作时,可诱发眩晕或恶心感。

4.可伴有神经症状

5.突然发病,常因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

6.颈椎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患病椎体棘突偏歪,椎旁有压痛,颈2棘突偏歪多见,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后,垂直上升,从第2颈椎到进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动脉在此段发生多个弯,所以椎动脉流受阻碍也多发生于此。

7.流图

枕乳导联,椎-基底动脉不足,扭颈试验阳性。

8.颈椎X线平

正侧,左右斜位及张示,颈椎生理线变直,反张,成角或中断,质增生,环椎后结上翘,齿状突两侧块离不等宽。

诊断

临床应与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等相鉴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1)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弦数。

治法:平潜阳

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赭石30克(先煎)、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涎,苔浊腻,滑。

治法:祛健脾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3)淤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紫暗或有淤斑,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祛淤生新。

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不足:眩晕伴耳鸣遗精膝酸软,精神萎靡,嫩红,少苔或无苔,细弱。

治法:补

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

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5)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细或虚大。

治法:益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针刺治疗:池(双)、百会、印堂谷(双)、人中、安眠(双)、太冲。配恶心呕吐者,加门、足三里;耳鸣、听宫、率谷、中渚。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泻法。血虚眩晕,可选俞、俞、元、足三里等,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池、间、侠溪等,取泻法。兼肾阴亏者,加刺俞、俞用补法。浊中阻者,可选、丰隆、解溪等,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2.中药液体疗法 现在一般都采用和一些西药 治疗.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基于中老年人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剂治疗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晕宁合剂.

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颈椎旋转复位法 采用冯天有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拨正偏歪棘突,使患椎恢复原解剖位置,解除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临床症状和体征即可减轻或消失。

复位法:病人端坐在凳上,医生站其后,一手压住患椎棘突的偏歪侧,另一手抱住病人的右枕部,在牵的同时旋转颈部。当偏歪的棘突住压棘突的拇指时,拇指轻轻向对侧水平向拨正偏歪的棘突,常可听到“咔嗒”一响声,即达到复位的。老年人手法宜轻。

复位时的注意事项:

(1)年老体弱,妇女妊娠期,严重疾病者,应慎用。

(2)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用。

(3)伴有严重病,如颈椎结核、强直性椎严重钙者,用。

复位后嘱病者适宜休息,避免颈部过多活动,必要时佩带颈围。

2.按摩颈部软组织

(1)按摩手法:

①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指在患处与纤维向垂直左右弹拨,起到分离粘连,疏通经络,促进局部环的作用。

②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将移位的软组织(韧带纤维神经)扶正,再顺纤维压、复平,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适应生理功能。

③镇定手法:在分筋、理筋手法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后,再用单拇指在患处静压10~20s,可使解痉、去痛。

(2)按摩部位:

部位:此部位为上、下项线之间,为头平棘、头后大、小直、头上斜、头夹肌(骶棘),胸锁乳突等的止点,是损伤好发部位。

②副神经:从胸锁乳突下缘中点穿出,下

胸锁乳突

④提肩的抵止上角。

3.颈椎牵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治疗。牵重量6~12kg/次,1次/d,每次15~20min,10次为1个疗程。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

4.理疗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红外线等。

5.封 0.5%普鲁卡因溶液8ml,泼尼松0.5ml颈椎后关节囊封,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6.药物

(1) 倍他司汀(盐酸培他定):4mg,3次/d,服。

(2)输液:5%葡萄糖溶液500ml加川芎嗪160mg静滴,1次/d,10次为1个疗程。

7.手术治疗 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质增生严重,椎管狭窄症等需手术治疗。

8.择优

(1)药物治疗:急性期适当用管扩张,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芦丁(维路通)1.0g,1次/d,静点,10天1个疗程,配维生素类药物服如维生素B1、B6等。

(2)颈部牵、理疗、按摩

(二)预后

要防止意外摔伤,一般预后良好。

食疗

1.黑豆30克,小麦30克,水服,治盗汗眩晕。

2.黑芝麻、制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服,每日一,活肾虚眩晕,头发早白。

3.麻2只去毛及脏,天麻10克切,水、食盐适量,熟食用,可治阳虚眩晕。

4.治肾阳头痛、眩晕:狗肉250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水去药渣,饮汁食狗肉,每日l料。

5.白果仁三个,龙眼肉7个,同服,每早空服一次,治头眩晕。

6.治体弱血虚养不良、眩晕:番茄100克,猪肝100克,粳米100克,生姜3。先将猪肝洗净切,用盐、油、生粉、米酒搅匀;番茄洗净,切生姜洗净,去皮,切丝;粳米洗净放入锅,加适量清水,文煲20分钟,放入番茄生姜10分钟,再放入猪肝沸几分钟至猪肝刚熟,调味膳。

7.鲜芹菜500克捣烂取汁,冲服,每日服一,治压、头痛眩晕。

8.黑芝麻、制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服,每日一,活肾虚眩晕,头发早白。

9.菊花粥:粳米100克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粉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祛清热,清肝火,降压的作用。适用于风热目赤肝火头痛压,冠病,眩晕,暗等症。汗多或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10.葵花盘一个,乌鸡蛋两个,冰糖适量同汤,食蛋饮汤;或葵子6克,去壳研碎,睡前白糖水冲服,治眩晕。

11.组成:生姜汁蜂蜜食盐各适量。用法:冲服

患者吃什么好?

在饮食面,宜多吃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子、豌豆苗、西红莴笋子、子、豆油鲤鱼海蜇等。

其中,特强调多食金橘饼和萝卜。金橘理气解郁化痰。《随息居饮食谱》说它“醒脾、辟秽,化痰”。

《中国药植图鉴》还说“治胸脘痞闷作痛,心悸亢进”。这对浊中阻眩晕症者,食之为宜。饼能化痰宽中下气浊中阻眩晕之人宜食之。另外,橘皮橘红橘络皆有化痰的作用,对湿偏重之人眩晕者,食之皆宜。萝卜有化痰热,消积滞的作用。《本草疏》还说它“去癖,化痰消导”。浊中阻眩晕者,食之则宜。

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眩晕之人应据各自症情忌食下列食品。

忌生冷瓜果、甜食和油腻味重的食物,以免生湿

蜂蜜

性平,味甘,虽有补中益的作用,但有黏腻壅滞之弊。因此,体虚眩晕者食之颇宜,但浊中阻眩晕之人则忌食之。

大枣

性温、味甘,能补不足眩晕者相宜。但大枣滋腻助。《医入门》中认为“多食动”。对浊中阻眩晕者,食之则加重湿,故当忌之。

辣椒

《食物宜忌》说它“辛苦,大热”,故易耗阴助热上。《药性考》中指出:“辣椒,多食眩旋,动故也。”这说明对肝阳上亢,肝火过旺,包括压病的眩晕者,应忌食之。

荔枝

性温,味甘酸。《药解》认为:“荔枝,甘温滋润。”《本草纲》中曾说:“病人尤忌之。”古人还认为:食荔枝肉过多会醉人,有头昏恶心、乏力感,这是由于吃得太多,在体起糖代谢紊乱。因此,对肝火眩晕和浊眩晕之人,法当忌食。

芥菜

虽有豁作用,但易生热助。《本草衍义》中说:“多食动。”《本草纲》亦云:“久食则积温成热,辛太甚,耗人真元,木受病,昏人眼。”因此,肝火炽,肝阳上亢眩晕者忌食。

槟榔

破气食物。《本草疏》中早有告诫:“病属气虚者忌之。凡阴阳两虚,中气不足,……悉在所忌。”故凡不足,体弱之人的眩晕者,切勿服食。

荷叶

性平,味苦涩,虽能“上清头风热,止眩晕”的功效,但对不足眩晕者,又当忌之。正如《本草从新》所言:“升消耗,虚者之。”

此外,体虚眩晕者还应忌食葱、姜、辣椒胡椒桂皮、萝卜、、白等辛辣香破气之物;湿型眩晕者还应忌食桂、肥肉、黄芪鹅肉等滋腻助湿之品;肝阳型眩晕者还应忌食狗肉、公鸡、辣椒肉桂人参川芎、紫河车等甘温辛辣助热上的食物。

注意事项

刘金生的颈部锻炼法以防颈椎病的发生。

1.颈项操

(1)颈项争力:站立,两足立与肩同宽,两手叉,抬头望天,还原,然后两足立与肩同宽,两手叉,低头看地,还原。要求呼吸自然,不参与活动。

(2)向后观瞧:姿势同前,右手随头颈向右后转,视右手,还原;然后左手随头颈向左后转,视左手,还原。

(3)前伸探海:姿势同前,头颈前伸并转向右前,双前下视,还原;然后,头颈前伸并转向左前,双前下视,还原。

(4)回头望月:头颈向右后上尽力转,双转视右后上,还原;头颈向左后上转动,双左后上,还原。

(5)金狮摇头:头颈向左右各绕环一周。

2.颈椎操

(1)击拳运动:徒手或手持1~2kg重的哑铃向前斜、侧、上击出,各向可作4~8次。

(2)肩后张扩胸运动:两肘屈,用力后旋同时扩张,再扩张,重复8~12次。

(3)仰有抗阻运动:两手交叉于头部,头仰时两交叉手给予一定的阻力,作6~8次。

(4)体侧屈运动:头颈正直,体侧屈时,头颈部随之侧屈,左右交替进,各4~8次。

(5)耸肩运动:立正姿势,两肩同时用力上耸,放松下落,再耸肩后用力向前或后交替绕环旋落下。重复4~8次。

(6)旋肩运动:两手各扶同侧肩,以两肘分划弧作旋转运动,前后交替进。各6~8次。

(7)头俯仰运动:头前屈至下全面贴胸停刻,再后仰至最大角度停刻。重复6~8次。

(8)头侧屈运动:头侧屈(头贴近同侧肩部),复原停刻再向另一侧屈。重复6~8次。

(9)头左右转动:头向一侧转动,复原后停刻再向另一侧。重复6~8次。

(10)头环绕运动:头先后前、左、后、右环绕运动,停刻后再向前、右、后、左环绕运动,力求活动范围大,缓慢。重复6~8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蒿甲醚

下一篇 青蒿琥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