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哌嗪

哌嗪 哌嗪为无色结晶,在空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和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可由氯乙醇氨化,环制得。其磷酸盐和枸橼酸盐是驱除蛔虫、蛲虫的有效药物,故又驱蛔灵。哌嗪被大量接触,吸入皮吸收,能起虚弱、视力模糊、共济失调震颤癫痫抽搐。外观与性状:无色结晶,具有氨的气味,有强吸湿性。熔点(℃):109.6沸点(℃):148.5分子式:C4H10N2分子量:86.14饱和......
目录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结晶,具有氨的气味,有强吸湿性。

熔点(℃):109.6

沸点(℃):148.5

分子式:C4H10N2

分子量:86.14

饱和压(kPa):30.3/111℃

闪点(℃):107(O.C)

溶解性:溶于水、甲醇、乙醇,微溶于苯、乙醚。

性质

遇明、高热可燃。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体。受热分解放出有毒体。具有腐蚀性。

作用与用途

医药中间体,要用于生产驱肠虫药磷酸哌嗪、枸橼酸哌嗪,以及氟奋及静、强痛定、利福平。六水哌嗪溶于乙醇,加入酸搅拌冷却即析出乙酸哌嗪,被用于激素类药物氢化泼尼松磷酸钠。六水哌嗪与乙酐反应制得驱虫药哌硝噻唑的中间体乙酰哌嗪

制备

其制备法是以氯乙醇为原料,氨化、环而得。其工艺是将氯乙醇和氢氧化铵在高压釜中升温到氨压达441 kPa,搅拌反应5h,常压回收过量的氢氧化铵得氨基乙醇水溶液。加入定量盐酸搅拌,减压浓缩成半糊状的乙醇胺盐酸盐浓缩液,升温去水至150℃,加入事先熔融好的石蜡,再继续升温到260℃,保持(260±2)℃反应12h,放料过滤,除去石蜡,即得盐酸哌嗪。将盐酸哌嗪、固体氢氧化钠、水加入反应釜,搅拌1.5h,排氨,然后升温至130~140℃,出六水哌嗪溶液,残渣滤去,六水哌嗪溶液冷冻至8℃,离甩滤得六水哌嗪,六水哌嗪脱水即得哌嗪成品。反应程式:ClCHCHOH+NHOH→NHCHCHOH·HCl+HO

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大量接触该品,吸入皮吸收,能起虚弱、视力模糊、共济失调震颤癫痫抽搐。此外,该品能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影响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紫绀。眼接触起严重刺激和灼伤。对皮肤有刺激性,可致灼伤。慢性影响:该品粉尘或液体,对皮肤和有致敏性,起皮肤刺痒、皮疹和哮喘。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离现场至空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向灭

:雾状水、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操作,局部排。操作人员必须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罩,戴化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耐酸碱服,戴橡耐酸碱手套。远离种、热源,工作场所严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通良好的库房。远离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酸类等分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