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老年人嗜铬细胞瘤危象,主要分布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组织中,主管合成,贮存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由成熟嗜铬细胞起源的肿瘤称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以过量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所致[阅读全文]
摘要: 通用名:环吡酮胺软膏,英文名:Ciclopirox Olamine Ointment,分子式:C12H17NO2·C2H7NO,分子量268.36化学名:4-甲基-6-环己基-1-羟基-2(1H)-吡啶[阅读全文]
摘要: 卡泊芬净,是一种由Glarea Lozoyensis发酵产物合成而来的半合成脂肽 (棘白菌素,echinocandin)化合物。卡泊芬净能抑制许多丝状真菌和酵母菌细胞壁的一种基本成份---β(1,3)-[阅读全文]
摘要: 黑骨蕨为陆生蕨类植物,其根茎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棕黄色、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片五角状卵形、三角形或阔卵状披针形。具有药用价值。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40cm。根茎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棕黄色[阅读全文]
摘要: 心肌梗死是某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其所支配的心肌发生不可逆转坏死而形成的病理过程。老年心肌梗死是指在60 岁以后发病的一组患者。老年人的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诱因有过度疲劳、精神高度[阅读全文]
摘要: 联苯苄唑化学名为(±)1-(α-联苯-4-基苄基)-1H-咪唑,类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或无水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分子式为C22H18N2,分子量为310.[阅读全文]
摘要: 黑骨走马为茶茱萸科植物粗丝木的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粗丝木生于海拔500-2200m的疏、密林下、石灰岩山林内及路旁灌丛、林缘、箐沟边。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汉语拼音】[阅读全文]
摘要: 黑鳞大耳蕨,中药材名。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黑鳞耳蕨的嫩叶。功能主治为:治下肢疖肿:新鲜黑鳞大耳蕨嫩叶,除净鳞毛,捣烂加白糖适量,调和涂敷患处,一天换一次;忌食酸辣。黑鳞大耳蕨 (《浙江天目山目山药植志》)[阅读全文]
摘要: 黑鹅脚板,功用主治是《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麻疹后热毒未尽,耳热瘙痒,跌打损伤。"(《四川常用中草药》)多年生草本,无毛,高8~50厘米。根茎短,黑色。茎直立,1~6条,[阅读全文]
摘要: 铁线草(拉丁学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别名“铁线蕨”,是水龙骨目凤尾蕨科铁线蕨属植物。因其茎细长且颜色似铁丝而得名。铁线草在广布于中国南方和华北地区,以及非洲、美[阅读全文]
摘要: 阿莫罗芬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它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药,主要抑制次麦角类固醇转化成麦角甾醇所需的还原酶和异构酶,造成次麦角类醇蓄积,麦角类固醇大量减少,导致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杀伤真菌。同时阿莫[阅读全文]
摘要: 氟胞嘧啶抗真菌类药物,英文名:Flucytosine.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臭。本品在水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氯仿、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口服用于隐球菌感染、[阅读全文]
摘要: 老年人代谢性碱中毒是非挥发性酸类减少或细胞外液中碱增加所致,主要特征是血浆HCO3-浓度增高,PaCO2代偿性上升。代谢性碱中毒无传染性,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易感人群。代谢性碱中毒(代碱)乃非挥发性酸[阅读全文]
摘要: 凡与脑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统称为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首先必须指出,痴呆实际上是泛指大脑功能衰退特别是与智能有关的功能全面衰退,而且要衰退到一定程度的综合征。通常包括记忆力认[阅读全文]
摘要: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的结石,根据其部位的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根据其成分的不同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金属盐类)。胆汁中的主要[阅读全文]
摘要: 血钠正常值为142mmol/L(135~145mmol/L),血钠低于135mmol/L即为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钠与水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血钠浓度降低,一般情况下血浆的渗透[阅读全文]
摘要: 制霉素是多烯类抗真菌药,有广谱抗真菌作用,是膜渗透性增强剂,对念珠菌最敏感。曲菌,毛发癣菌,稳球菌,表皮癣菌和小孢子菌对本品敏感。通常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6—6.25微克/毫升。本品对球孢子菌[阅读全文]
摘要: 女性膀胱颈梗阻,亦称女性“前列腺病”或是膀胱颈挛缩,是老年女性多发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若不及时诊治,晚期可致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的严重后果。(一)发病原因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