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抗真菌类药物,英文:Flucytosine.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臭。本品在水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氯仿、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服用于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和着色霉菌玻中文称:氟胞嘧啶 中文:安拉喷;4-氨基-5-氟-2(1H)-嘧啶酮;5-氟胞嘧啶 英文称:Fluorocytosine 英文:2-hydroxy-4-amino-......
目录

简介

图片

中文称:氟胞嘧啶

中文:安拉喷;4-氨基-5-氟-2(1H)-嘧啶酮;5-氟胞嘧啶

英文称:Fluorocytosine

英文:2-hydroxy-4-amino-5-fluoropyrimidine; 4-amino-5-fluoro-2(1h)-pyrimidinone; 5-fluorocytosine; alcobon; ancotil; 5-Flucytosine; Flucytosine; 6-amino-5-fluoropyrimidin-2(1H)-one; 1-bromo-2,5-dichloro-3-fluorobenzene; 4-amino-1-fluoropyrimidin-2(1H)-one

CAS号:2022-85-7

EINECS号:217-968-7

分子式:C4H4FN3O

分子量:129.0925

InChI:InChI=1/C4H4FN3O/c5-8-2-1-3(6)7-4(8)9/h1-2H,(H2,6,7,9)

概述

本品为抗深部真菌药,用于体真菌感染的治疗。临床用于白色念珠菌及新生隐球菌等的感染,单用效果差,与两性霉素用,有协同作用,可增加疗效。量,服每日50mg~150mg/kg,分3~4次,儿童同上。每0.5g。静输液用1%浓度,每瓶250ml(2.5g),量,每日50mg~150mg/kg,分3~4次。此外,可用软膏局部涂布或眼药水滴眼。副作用:有肠道症状清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减少、贫血功能损害以及过敏反应,皮疹等。

  

功用作用

  抗真菌药,对念珠菌、隐球菌,以及地丝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部分菌,以及起皮肤真菌病的分支孢子菌、瓶真菌等也有作用。对其他真菌和细菌都无作用。

  服吸收良好,3~4小时药达到高峰,中半衰期为8~12小时,可透过屏障。临床上本品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感染,单用效果不如两性霉素B,可与两性霉素B用以增疗效(协同作用)。

  

药理毒理

  本品为抗真菌药。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等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对着色真菌、少数霉属有

  一定抗菌活性,对其他真菌的抗菌作用均差。本品为抑菌,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药物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酶系统进入细胞,转化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核糖核酸中,从而阻断核酸的成。真菌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在较长疗程中即可发现真菌耐药现象。

  

药代动力学

  静注射本品2g的药峰浓度(Cmax)约为50mg/L,清蛋白结率为2.9~4%,表观分布容积(Vd)为0.78

  ±0.13L/kg。药物广泛分布于组织中,其浓度大于或等于同期药浓度,炎性液中药物浓度可达同期药浓度的50-100%。本品亦可进入感染的腔、关节腔及房水中。消除半衰期(t1/2?)为3~6小时,功能不全患者可明显延长,无尿患者半衰期(t1/2)可达85小时。本品小球滤过排泄,约90%以上的药物以原型自尿中排出。本品可液透析排出体外。

其他介绍

  适应症

  用于念珠菌属膜炎、隐球菌属膜炎、念珠菌属或隐球菌属真菌血症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静滴注一日0.1~0.15g/kg,分2~3次给药,静滴速度4~10ml/分。

  不良反应

  1.本品可致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肠道反应。2.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3.

  性反应可发生,一般表现为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偶见红素升高,肿大者甚为少见。4.可致白细胞或减少,偶可发生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用两性霉素B者较单用本品为多见,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浓度过高有。5.偶可发生暂时性神经精神异常,表现为精神错乱、幻觉定向力障碍头痛头晕等。

  忌症

  严重功能不全及对本品过敏患者用。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虽在人类中尚未实有此问题存在,但因本品在体部分可转变为5-氟尿嘧啶,孕妇使用必须权衡利弊。中国医健康网下列情况应慎用:①骨髓抑制、液系统疾病、或同时接受骨髓抑制药物;②功能损害;②功能损害,尤其是同时接受两性霉素B或其他毒性药物时。功能损害者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无尿患者可延至85小时,因此宜减量及延长给药间期,并应测定药浓度调整用药。

  有病者不宜应用。功能损害者应用本品时需减量。恶性质不调及骨髓储备力减少的病人,用此药应小心多发性骨髓功能不全或有骨髓病的病人用此药有特殊危险性。妊娠妇女尤其是妊娠早期者,除非有绝对指征,一般不宜应用。

  

临床研究

  【功效治】抗真菌药。用于白色念珠菌及新型隐球菌感染

  【化成分】5-氟胞嘧啶,其化为5-氟-4-氨基-2(1H)-嘧啶酮。

  【药理作用】1本品为抗真菌药。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等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对着色真菌、少数霉属有一定抗菌活性,对其他真菌的抗菌作用均差。2本品为抑菌,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药物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酶系统进入细胞,转化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核糖核酸中,从而阻断核酸的成。真菌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在较长疗程中即可发现真菌耐药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1阿糖胞苷可通过竞争抑制灭活本品的抗真菌活性。2本品与两性霉素B具协同作用,两性霉素B亦可增强本品的毒性,此与两性霉素B可使细胞摄入药物量增加以及排泄受损有。3同时应用骨髓抑制药物可增加毒性反应,尤其是造系统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1本品可致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肠道反应。2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3毒性反应可发生,一般表现为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偶见红素升高,肿大者甚为少见。4可致白细胞或减少,偶可发生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用两性霉素B者较单用本品为多见,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浓度过高有。5偶可发生暂时性神经精神异常,表现为精神错乱、幻觉定向力障碍头痛头晕等。

  【忌症】严重功能不全及对本品过敏患者用。

  

注意事项

  1.单用本品在短期可产生真菌对本品的耐药菌株。治疗播性真菌病时通常与两性霉素B联应用。

  2.下列情况应慎用:(1)骨髓抑制、液系统疾病、或同时接受骨髓抑制药物。(2)功能损害。(3)功能损害,尤其是与两性霉素B或其他毒性药物同用时。

  3.功能减退者需减量用药,并药浓度测定结果调整量。

  4.用药期间应进下列检查:(1)造功能,需定期检查周围象。(2)功能,定期检查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红素等。(3)功能,定期检查尿常规、酐和尿素氮。(4)功能减退者需监测药浓度,峰浓度(Cmax)不宜超过80mg/L,以40~60mg/L为宜。

  5.定期进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每次透析后应补给37.5mg/kg的一次量。腹膜透析者每日补给0.5~1.0g。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人类中虽未发生,但因本品在体可转变为氟尿嘧啶,对孕妇必须权衡利弊,慎重应用。本品是否人乳分泌缺乏资料。由于许多药物乳汁分泌,加之本品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或于使用时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缺乏资料,因此儿童不宜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功能减退,需减量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1.阿糖胞苷可通过竞争抑制灭活本品的抗真菌活性。

  2.本品与两性霉素B具协同作用,两性霉素B亦可增强本品的毒性,此与两性霉素B可使细胞摄入药物量增加以及排泄受损有

  3.同时应用骨髓抑制药物可增加毒性反应,尤其是造系统的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时应予以洗、催吐、补充液体加速排泄。必要时予以液透析。

  检查

  氟尿嘧啶取本品适量,加水酸-水(8:2)溶液制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氟尿嘧啶

  对照品适量,加上述溶制成每1ml中含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ⅤB)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20μl,分点于同一硅薄层上,以氯仿-酸(13:7)为展,展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品溶液的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干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Ⅷ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ⅧN),遗留残渣不得过0.2%。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H),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鉴

  (1)取本品的水溶液(1→100)5ml,加溴试液0.15ml,溴液的色即消失或减退。

  (2)取本品适量,加盐酸溶液(9→100)制成每1ml中含0.01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86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约为0.71。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625图)一致。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1g,密称定,加酸20ml与酐10ml,微热使溶解,放冷,照电位滴定法(附录Ⅶ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91mg的C4H4FN3O。

测定方法

  称:

  氟胞嘧啶测定—电位滴定法

  应用范围:

  本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氟胞嘧啶的含量。

  本法适用于氟胞嘧啶

  法原理:

  供试品置锥瓶中,加酸与酐微热使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读出高氯酸滴定液使用量,计算氟胞嘧啶的含量。

  试

  1.水(新沸放置至室温)

  2.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3.结晶紫指示液

  4.无水

  5.

  6.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无水酸(含水量计算,每1g水加酐5.22mL)750mL,加入高氯酸(70%-72%)8.5mL,摇匀,在室温下缓缓滴加酐23mL,边加边摇,加完后再振摇均匀,放冷,加无水酸适量使成1000mL,摇匀,放置24小时。若所测供试品易乙酰化,则须用水份测定法测定本页的含水量,再用水和酐调至本液的含水量为0.01%-0.2%。

  标定:取在105℃干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16g,密称定,加无水酸20mL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本液缓缓滴定至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可。

  贮藏:置棕色玻璃瓶中,密保存。

  2.结晶紫指示液

  取结晶紫0.5g,加酸100mL使溶解,即得。

  操作步骤:

  密称取供试品约0.1g,置锥瓶中,加酸20mL与酐10mL微热溶解后,放冷,照电位滴定法,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记录消耗高氯酸滴定液的体积数(mL),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91mg的C4H4FN3O。

  注1:“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度要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p.399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