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的结石据其部位的不同分为胆囊结石结石结石;据其成分的不同分为固醇结石色素结石,及混结石(固醇,色素,钙及其他金属盐类)。胆汁中的要成分为盐,固醇及磷脂红素等,胆汁中的固醇,胆汁酸与磷脂的含量比例对于维持固醇的溶解状态十分重要,当固醇分泌量增加,盐的分泌量减少,这3种异常单独或在一起存在时都可导致生石胆汁分泌量增加......
目录

病因

胆汁中的要成分为盐,固醇及磷脂红素等,胆汁中的固醇,胆汁酸与磷脂的含量比例对于维持固醇的溶解状态十分重要,当固醇分泌量增加,盐的分泌量减少,这3种异常单独或在一起存在时都可导致生石胆汁分泌量增加,都可使固醇成为过饱和状态,1954年Isaksson等人提出盐及卵磷脂所成的粒维持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作用,但近晚期发现尚有一种固醇载体及磷脂大,大要由磷脂与固醇组成,存在于所有胆汁中,通常在大固醇与磷脂的克分子比为1∶1可达到5∶2,而在微粒中固醇与磷脂比为1∶2~1∶5,大较微粒能更多地携带固醇,在固醇与磷脂比例升高时,如在大中比例为3∶2,微粒中比例为1∶3时,就超过携带能力达到亚稳态界限浓度,固醇就有沉淀倾向。

结石成的第一步为成核,就是固醇分子聚成一个相当大小的固体实块,一旦这个实块和核心形成后,就可以出现固醇晶体生长,然后更多的分子沉积于晶体裂隙中,结石前这个假说已得到大多数者的承认与赞同,此外尚有者认为,正常人和胆石患者的胆汁中都存在着成核因子与成核抑制因子,能否成核,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比例系,若比例系失调,成核因子占导地位时即可促进核的发生,反之则不能成核,正常胆汁成核时间长而胆石病患者的胆汁成核时间很短,提示在胆汁中存在固醇沉淀的因子,另一面在实验模型系统中固醇沉淀较含有同样类脂成分的胆汁中的固醇沉淀快得多,表明胆汁中含有抗成核因子。

胆囊有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如这些功能出现异常则又促成胆石成的作用,尤其是胆囊固醇结石成与胆囊功能障碍密切相,正常胆囊黏膜有分泌H+水和电解质作用,此作用可以酸化胆汁,降低胆汁pH值,减少胆囊钙离子发生沉淀及稀释胆汁,加速排出胆囊泥,当胆汁胆囊中浓缩而使黏稠度升高,饥饿状态胆汁排空减少而有胆汁储留,机械及炎症刺激使胆汁淤积,而使上述作用减弱时,可导致胆石的生成,此外当胆囊的收缩功能减低时,胆囊的排空功能障碍时有利于胆石胆囊成,迄今为止认为影响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的因素有:

①持续全肠道外养6周以上者,部大手术后需长时间食者,源性CCK(胆囊收缩素)减少,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弱。

大部切除后,高位迷走神经切断术后。

③肽类激素如肠管多肽,生长抑素及多肽等都可抑制CCK。

④性激素,雌激素水平高时,及避孕药时均可使胆囊松弛而排空不全,增加结石成危险因素。

前列腺素,可使胆囊收缩减弱,阿司匹林动物实验明,因可抑制前列腺素所需某些化物而有预防结石成的作用,⑥其他因素如糖尿病,硬化以及过度肥胖均可使胆囊收缩作用减弱。

哺乳动物的胆汁道感染产生的葡萄糖醛酸酶可将结红素水解为非结红素,非结红素与钙离子结红素而发生沉淀,沉淀聚集在一起色素钙结石红素钙的成与道感染,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虫卵,残留缝线系密切,炎症落的上皮,细菌,蛔虫虫体及虫卵常构成胆石的核,尤其是道蛔虫,是我国胆石病的病因,此外慢性溶血贫血硬化时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胆汁中非结红素含量增多,易黑色素性结石

胆石成还与性,环境,土壤,饮食习惯,家族,种族,遗传因素有。我国既往是以色素结石和混结石最多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固醇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病机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胆石中的要成分固醇和红素均是胆汁中的溶质并随胆汁运输,研究表明,大部分不溶于水的固醇可通过微粒(micelle)式和囊(vesicle)式溶解于胆汁溶液中,固醇,盐和磷脂一定比例组即可成直径为50~60A的微粒,因亲水基团排列在表面,故可将固醇溶解于胆汁中,固醇,盐和磷脂三者的比例失调即可使固醇析出结晶,囊是由磷脂和固醇构成,较微粒大10~20倍的单层,空,球结构,溶于微粒和囊固醇能够互相转变并处于动态平衡中,总之,固醇结石成是以固醇自身的过饱和,结晶析出,沉淀成核作为基础,而胆汁淤滞,胆囊排空障碍则以动力角度为沉淀物提供了聚集,增长成石的条件,胆汁红素约99%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只有1%为非结红素且不溶于水,当有钙离子存在时很容易生成红素钙沉淀,正常生理状态下,盐使非结红素离子化,避免与钙接触,另外盐还可与钙结降低游离钙浓度,在病理状态下,非结红素比例增加或盐不足,均可产生红素沉淀,成为色素结石的基础。

症状

1.典型症状

(1)绞痛或上腹痛:大约有75%的有症状结石患者因发作绞痛而就医,绞痛是一种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要表现为发作性部疼痛,常位于右上或上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常放射到部其他部位或部,肩区及右肩头,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多于夜间发作,多表现为15min或1h逐渐加重后又逐渐减弱,若疼痛持续5~6h提示胆囊炎,当胆石胆囊胆囊管或总管,或从扩张的总管移至壶部时往往发生嵌顿,由于胆囊总管平滑弛张或痉挛,因此产生绞痛,此绞痛多在改变体位,身体颠簸后诱发,疼痛常呈持续性钝痛,较剧烈,难以忍受,病人常坐卧不安,弯,打滚,用拳头紧压部,用拳头紧压部,甚至哭喊,伴大汗及面色苍白,当胆石退入胆囊或进入十二指肠管,疼痛可完全消失。

(2)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常可见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胆囊积脓或坏穿孔时,寒战高热更为显著,75%的总管结石患者,在发作绞痛后,因并发道细菌感染而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甚至可导致全身性感染,老年人高热往往可使得多种疾病恶化,发生志恍惚,精神症状呼吸急促,低氧血症性改变,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除病因,则终将难以救治,若及时救治,则可转危为安。

(3)消化道症状:大多数结石患者在绞痛是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胆囊结石瘘进入肠腔后可起肠腔机械性梗阻时程为胆石肠梗阻,临床表现为肠梗阻症状;此外还常表现出消化不良症状,常出现过度嗳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症状,及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耐受性。

(4)黄疸:单纯的胆囊结石并不黄疸,约有75%的总管结石患者,由于嵌顿在乏特壶部的结石不能松动或总管梗阻不能缓解时,在上腹痛寒战,高热后的12~24h,即可出现黄疸,重者常伴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粪便呈浅色或陶土色,随结石移动而排入十二指肠后,黄疸在1周左右缓解,因此黄疸呈间歇性出现或者表现时深时浅,一般结石黄疸,只有当双侧或两管被结石阻塞时,才出现黄疸

(5)征:绞痛发作同时发生绞痛或者梗死称为征,以老年患者多见,患者冠状动脉常无器质性病变,其机制是由于胆石症,道梗阻,压增加时,通过脊髓神经反射(胆囊神经支配,在胸4~5神经处交叉),及脏-神经反射途径,起冠状管收缩流减少,冠状动脉的功能性改变还与道感染时发生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菌的毒素等因素密切相心脏症状常在胆囊切除后消失。

(6)Mirizzi综征:持续嵌顿或压迫胆囊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总管狭窄或胆囊管瘘,反复发作胆囊管炎及梗阻性黄疸称为Mirizzi综征,临床表现反复出现轻度或中度右上腹痛,伴有发热黄疸

(7)急性化脓性管炎临床表现:当即性管梗阻不能缓解同时伴有严重感染常导致急性化脓性管炎,表现为压,中毒休克血症等全身中毒的临床表现。

2.无症状

结石几乎不可避免要发生症状,而单纯胆囊结石病人中约50%可以无临床症状,有些是在X线,B超检查部时,无意间发现胆囊结石

3.不典型症状

老年病人因反应迟钝,生理功能低下,机体反应能力差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腹痛不剧烈常无绞痛,甚至仅仅诉上部不适,部分出现严重道感染时亦无寒战高热,少数甚至体温不升,当体温在36℃以下时,提示预后不佳,部分患者疼痛起于左上或上部后转移至右上部类似于阑尾炎的病情进展,亦有胆石症病人仅表现轻度不适,伴反酸胃炎症状,临床医生应注意病人的不典型症状,以防漏诊及误诊。

4.典型体征

部分单纯胆囊结石者,体检时右上可有轻压;急性胆囊炎时右上有明显压痛,紧张,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区叩击痛阳性;当存在结石时常发现有肝脏肿大。

5.不典型体征

部分老年胆石症患者,上部常无明显压痛,仅有轻度的不适感,甚至并严重感染,泛发性腹膜炎时亦无明显的紧张及反跳痛,有时在腹膜炎体征不明显时已出现中毒休克,表现为压下降,搏快而细弱,志淡漠或烦躁不安,临床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可危及生命。

本病的确诊常赖于X线检查,在胆石病中10%~15%病例的胆石含钙盐较多,不透X线,仅用普通平摄影(图1)即可显出暗影(阳性结石),如平检查无阳性发现,可进一步用不透X线的含碘对照如碘阿芬酸(iodoalphionicacid,priodax),碘番酸(iopanoicacid,telepaque)服进X线胆囊造影术,以衬透出透光的结石阴影(阴性结石)(图2),如多次造影或加大造影量,胆囊仍不显影时,可同时静注入50%影葡胺(biligrafin)20ml,造影前2~3天进高脂肪餐,使胆囊淤积的胆汁排空,便于造影进入胆囊,或用胆囊体层摄影等法,可以增加胆囊造影时的显影机会,以提高阴性结石的检出率,因X线胆囊造影术不能清楚地显示管,可用影葡胺由静注射或静滴注进X线管造影术,在黄疸不深(红素3mg/dl),功能损害不严重的病例,可显示管并显示胆石(图3);用40%甲基葡胺(meglumine)10~30ml,10min注射,在红素7mg/dl时,也能显示管和胆囊;在胆囊切除后的病例,进管造影更有价值,但在明显功能损害,或高度梗阻性黄疸病例,静道造影术往往不能显影。

饮食

忌用油腻、、炸以及脂肪多的食物,如肥猪肉羊肉、填、肥、黄油、油、奶油蛋糕等。

预防

1.三级预防

老年人胆石症的不典型性及发作的复杂性,疾病的预防是极为重要及有意义的。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因固醇的过饱和而析出为固醇结石要成因,故老年人进食应对富含固醇食物如卵,蛋黄等应少食为宜;此外应积极强调户外活动如做操,跑步,步等锻炼,以促进体固醇代谢,此外亦应积极防治成核因素的成,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及肠道感染的发生,积极预防道感染。

二级预防(临床预防):在临床疾病的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使疾病有可能早治愈或不致加重,胆石症一般均有慢性发展的过程,60%~80%的胆囊结石病人在一定时间无症状,从无症状发展成为有症状结石的速度各地变异很大,前5年为每年约有2%的病人出现各种症状,故对疾病的高发地区及特殊人群如肥胖,女性,老年,多次妊娠及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应通过普查,重点筛检或定期健康检查,采取无创便检查,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够积极采取饮食,溶石及驱虫,抗炎,促进胆囊收缩等积极手段早治疗。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疾病患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治病残促进康复及延长生命,针对病人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并急性道感染时,应选择在胆汁中浓度高而敏感的广谱抗生素;疼痛较明显时给予食,肠减压外应给与必要的镇痛,镇静措施;在必要时可以外科手术治疗和窥镜取石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出现危及生命的管疾病和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2.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1)饮食因素:胆石成与饮食中缺乏纤维,这就增加了酸如去氧酸在胆汁中含量;此外如高固醇饮食亦能增加固醇的含量;饥饿使胆汁排空减少,而有胆汁储存均可胆石成;故应每天理膳食,调整膳食结构多食蔬菜,减少固醇的摄入。

(2)感染因素:道感染,肠道感染,寄生虫卵,虫体等因素均可促进胆石成,故应积极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3)肥胖因素:肥胖人更易患胆石症,有资料表明在手术中发现,50%的明显肥胖病人患有结石,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4)性及生育因素:患胆石症的女性较男性明显增多,多产妇女比未产妇女更易患结石避孕药女性患结石病率高,故应提倡计划生育及育手术。

(5)年龄及遗传因素:胆石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胆石症家族成员更易患胆石症。

(6)其他疾病因素:如慢性溶血贫血硬化大部切除术后病人亦是胆石症的诱发因素,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社区干预

社区干预计划的实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来保,包括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及社区医疗机构的大力协助,一是通过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改变环境等措施展一些特殊的干预项是人群危险因素降低,使老年人有个乐观精神,良好的生活环境,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享受医疗保险及其他福利待遇,养,展体育锻炼,另一面,通过对胆石症病人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发病率,理用药,针对老年人对药物解毒及排毒差,易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嘱其严格医嘱用药,切勿乱用及随意停药。

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1)控制饮食:脂肪类食物因有缩胆囊素的释放而增强胆囊收缩,如Odii括约不能及时弛缓使胆汁流出,可增加不适感觉,故在急性期应食脂肪类食物,无论在胆石病的发作期或静止期富含固醇食物均应少食。无总管梗阻或结石静止期,植物油有利作用,可不必限制。

(2)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因为愤怒或抑郁往往会绞痛。

(3)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及肠道感染的发生,防止出现道感染。

(4)加强体育锻炼,促进体固醇的代谢。

2.溶石治疗

(1)服溶石:常用的服溶石药物有去氧酸(CDCA)和熊去氧酸(UDCA),但去氧酸(CDCA)和熊去氧酸(UDCA)仅能溶解固醇结石,对含钙的结石色素结石基本无效。对直径在5~10mm的结石溶石效果较好。去氧酸(CDCA)的最佳量为375~750mm/d,亦有每天应用750~1500mg者。熊去氧酸(UDCA)最佳量为每天150~450mg,但因去氧酸(CDCA)有腹泻及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现已少用,如应用则须随访转氨酶情况。而熊去氧酸(UDCA)不腹泻功损害。如将熊去氧酸(UDCA)及去氧酸(CDCA)联用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下列情况不宜做溶石治疗:

色素结石及含钙盐结石

②直径大于15mm的结石

妊娠妇女。

④并发有急性胆囊炎、道梗阻、急性管炎及源性腺炎时。

胆囊造影不显影。

⑥溶石治疗已达两年,结石仍为溶解,说明治疗无效,应终止治疗。

(2)接触溶石:皮或胆囊置管直接药物溶石。

①溶解固醇结石的药物:甲基淑丁醚,当患者不适宜手术或腔镜下胆囊摘除手术时,可选用此法,通常在治疗1~5天胆石溶解,但该药毒性较大,误注入实质细胞坏死,进入管后可溶血,甚至急性功能衰竭。单辛酸甘油酯(单辛脂),此药的不良反应见于60%左右的病人,要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热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少数可发生腺炎及管炎。

②溶解色素结石的药物:二甲基亚砜胺,是一种有机溶,对人体无毒,用药后呼中可产生大蒜样臭味。依地酸二钠,单用此药效果不理想,常常与其他溶石药联应用。

3.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利用液电、压电或磁电产生的冲击波碎石,一般用于胆囊结石直径小于20mm,数不超过2~3个,胆囊功能正常的症状结石。由于该治疗有无创性、痛苦小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皮、腔镜胆囊碎石术:具有创伤轻、痛苦小,在直视下清除结石较彻底、疗程短、操作简便及近期临床疗效高等优点,适用于单纯胆囊结石或单发结石胆囊浓缩及排空功能正常者,此外对老年、体弱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亦是一较好的治疗手段。

4.外科治疗

(1)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的首选法。手术据病情可分为急诊手术、早期手术及择期手术。一般结石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胆囊炎、胆囊穿孔时应急诊手术,否则患者可因化脓性腹膜炎或血症而死亡。当结石嵌顿或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在发病或治疗3~5天手术。症状轻,无明显并发症,符下列条件者应择期手术:

①有症状结石,直径大于10mm或多发结石

胆囊结石并继发性总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或梗阻性黄疸腺炎者。

胆囊结石并怀疑有胆囊癌变者。

糖尿病,糖已控制正常者。

⑤老年人和(或)功能障碍者。后两种情况一旦急性发作或发生并发症而被迫急诊手术其危险性较择期手术要大。近年来展的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是利用电视荧屏的监视下,通过3~4个壁小戳孔将带有光导纤维腔镜及与之配套的特殊手术器械插入腔,胆囊切除的一种微创性手术,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包括:

①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腺炎、胆囊化脓、穿孔、坏及Mirrizi综症。

②有功能的无症状胆囊结石

腔感染及血症

胆囊癌或可疑胆囊癌。

⑤严重的性疾病。

⑥严重的功能不全。

妊娠妇女。

黄疸硬化高压。

(2)结石的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为管手术的要治疗法,一般认为初次发作的总管梗阻患者,如果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持续高热,紧张,压痛明显时,应积极早期手术。如症状较轻,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黄疸也有消退者,可选择手术。常用手术法有如下几种:

总管切取石加T管流术:适单纯结石管上下端通畅,无狭窄及其他疾病者。

术:亦称流术,适用于总管扩张2.5cm,下端有炎症狭窄阻塞性疾病,但上段管必须通畅无狭窄或胆石成泥沙样,不易取尽,有结石残留或结石易复发者。

③Oddi括约术:适应手术,特总管扩张程度轻而不适于手术者。

镜下括约取石术:适胆石嵌顿于壶部和总管下端良性狭窄,尤其是已胆囊切除的病人。

(3)管的结石的外科治疗:结石的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取尽结石,纠正管狭窄,并建立流通畅的肠通道,常用的手术法有如下几种:

管切取石术:结石取尽后,放置T管流。

流术:常用的流术有空肠Roux-en-Y术,间置空肠十二指肠术。

部分切除术或切除术:对于病变局限于一多发结石,无法取出或伴有萎缩者,可作部分(区段)切除术或切除术。

5.对症治疗

(1)增进胆汁排泌:可于餐后服50%的硫酸镁溶液10~15ml,3次/d,使Oddi括约松弛,促进胆汁排泌,增进胆汁分泌疗法,用于症状缓解期并持续数周,可减少症状的复发。

(2)消除绞痛:轻度绞痛可予静卧、灌肠排等处理。严重者应给予食、肠减压及静输液外,可给予镇静解痉,如异丙嗪(非那),阿托品及硝酸甘油。必要时可给予哌替啶(度冷丁)注,但因吗啡有使Oddi括约痉挛作用,慎用。

6.其他治疗

压排石疗法,对数量少,胆囊结石胆囊功能正常者有一定疗效,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针刺疗法:要以针刺日月、期门、俞、胆囊、阳陵泉为,脂餐后30min再针刺治疗,可提高排石效果,对于系泥沙样结石有效。在绞痛时发作时,扣捶部的俞和俞,亦可起到一定作用。此外,部分中药也有利、排石、清热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也较广泛。

7.择优

(1)服溶石治疗案:对无症状初发性胆囊结石小于15mm,无胆囊症状及体征者,可服药物溶石治疗。去氧酸(CDCA):370~750mg/d,熊去氧酸(UDCA):150~450mg/d。

(2)碎石案:对直径小于20mm,数不超过2~3个,胆囊功能正常的,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3)手术治疗案:对于服溶石治疗无效。有反复胆囊炎病史,容易发生胆囊颈或总管结石的患者,应择期进手术治疗。

8.康复治疗

对无症状的老年结石症患者,应积极进健康教育,理饮食结构,适当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健康愉快。

对有症状的老年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外,尚应予以理治疗,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适当的针灸按摩手段减轻症状,积极配医生治疗,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总之,胆石症作为一种老年的多发疾病,应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

(二)预后

胆石症治疗效果良好,死亡多由于胆囊穿孔、管炎、脓肿急性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所致。

检查

液检查:当胆石症患者出现道梗阻和伴发道感染时红素代谢,功,常规及清酶可出现异常。

1.红素代谢

管梗阻时,清总红素增高,其中要是结红素增高,1min红素与总红素之比常大于35%,管完全梗阻时,其比值可大于60%,尿红素增加,尿原则减少或消失,粪原减少或消失。

2.多种清酶异常

梗阻时,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常高于正常值的3倍,gamma;-谷氨酰转肽酶亦显著增高,清转氨酶呈轻到中度升高,乳酸氢酶一般稍增高。

3.常规

胆囊炎时可有白细胞轻度升高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发展为急性化脓性坏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则白细胞可升至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增高至0.90以上并有中毒颗粒出现,少数病例可发生类病样改变,白细胞可升至40109/L。

4.酶原时间测定

管梗阻时,酶原时间延长,应用维生素K后,酶原时间可以恢复正常,如管长期梗阻功能严重受损时,即使注射维生素K,酶原时间也不恢复正常,提示细胞制造酶原发生障碍。

5.与铜含量测定

正常人清铜的比值为0.8~1.0,道梗阻时,清铜增加常使/铜比值小于0.5。

6.十二指肠

流出来的3部分胆汁,除能看见因感染所产生的炎性细胞外,还能见到固醇和红素钙结晶及虫卵等,提示有胆石存在的可能,如无上述发现,则不支持胆石诊断,或是总管远端存在梗阻的结果。

7.影像检查

胆石症的影像检查要包括X线平,超声检查,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镜逆管造影(ERCP),穿道造影(PTC)及术中道造影,道镜检查,术后T管道造影,现依据其优缺点分述如下:

(1)X线平:单纯固醇结石色素结石在X线平上不能显影,只有含钙的混结石在X线平上才能显影,故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仅有50%~60%,胆囊造影可使显影率达80%,因X线胆囊造影术不能清楚地显示管,可用影葡胺有静注射进X线管造影术,在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例进管造影更有价值,但明显功损害,或高度梗阻性黄疸病例,静道造影术往往不能显影。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因具有检查便,无创性,可反复多次,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已成为诊断胆石病的首选法,A型超声仪能测出胆囊管是否扩张,B超能很好显示管,胆囊有无扩张,扩大和有无结石,但其准确率的高低往往受到患者肠道体干扰,检查者的验及B超仪器的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CT诊断结石的准确率为80%~90%,对含钙结石的敏感性很高,常可显示直径2mm的小结石,对诊断道梗阻的部位及起梗阻的原因明显优于B超,MRI诊断胆石症及道梗阻的图像与CT图像基本相同,但对软组织结构较CT能更良好的显示,但由于CT及MRI的费用都较高,因此通常只有在超声不能诊断的情况下才选择CT及MRI检查。

(4)镜逆管造影:纤维十二指肠镜进管造影是一种直接将造影注入胆囊的造影法,可使整个管系统及胆囊清晰显影,诊断总管结石阳性率可达95%左右,若管存在狭窄,梗阻因素,则仅能显示梗阻以下管的影像,而梗阻以上的管则显示不良或不显影。

(5)穿刺道造影(PTC):PTC属损伤性检查,可清楚显示外整个道系统,对结石结石的定位及管有无梗阻的判断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6)术中:术后道造影及道镜检查,在胆囊手术中,可直接将造影注入胆囊管或总管中,可清楚显管影像,道手术后,在拔出T管前逆造影,可显示是否有狭窄,梗阻及残余的结石道镜检查是指在道手术中,从探查总管的切处插入纤维道镜,了解总管下端又无结石等病变,避免盲检查损伤十二指肠

8.核素检查

核素99mTc-EHIDA或99Tc-三甲基溴(mebrofenin)食2~14h后静注射,后用gamma;照相作闪烁显像,能显示胆囊道,当胆石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管梗阻,胆囊不显影,95%的病人可除外胆囊炎。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实时超声扫描是道非侵入性检查法,能很好显示管,胆囊有无扩张,扩大和有无结石,是近来普遍应用的诊断法。

核99mTc-EHIDA或99mTc-三甲基溴(mebrofenin)静注射后通过gamma;-照相,能显示胆囊道和肠道,如胆囊不显影,提示胆囊管阻塞;如定时检查肠道不显影或显影不佳,则提示道阻塞。

纤维十二指肠镜进管造影术(ER-CP):可对一般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的胆石病病例,外和梗阻性黄疸道癌,腺癌等提供诊断和鉴诊断依据。

穿刺道造影术(PTC):可清晰地显示各级管,有助于判定梗阻性黄疸外梗阻的部位及原因,也是前确诊结石的有效法。

电子计算机化体层摄法(CT):也是很好的道非侵入性检查法。

十二指肠流术检查:胆汁及粪便中收集胆石对某些病例也有诊断价值。

诊断

在上腹痛发作的同时或其后出现发热黄疸,并伴有白细胞增多,ALP和GGT明显增高,则绞痛甚为可能,绞痛常在部或胁始,向大腿侧或外生殖器放射,伴有排尿困难及血尿症状,肠绞痛多呈弥漫性,在脐周尤为显著,中毒绞痛,则患者的职业,齿线,血红细胞的嗜碱性点彩,尿棕色素及定量检查等为鉴要点,急性腺炎多呈上部持续性剧痛,常伴有束带状痛,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有助于诊断,蛔虫症常为突然阵发的剑下剧烈绞痛,可伴有钻感,间歇期可完全不痛,部柔软而疼痛不明显,急性梗死的疼痛有时可放射至右上或中上,鉴诊断须赖电图检查。

过去强调总管结石病例的胆囊往往因慢性炎症而缩小以致不能扪及;而在腺癌等起的梗阻性黄疸胆囊因膨胀而常可触及,并以此作为胆石性梗阻和癌性梗阻的鉴要点之一,但据我国近年的报道,约半数总管结石病例的胆囊并无炎变收缩,在体检时也可触及胀大的胆囊

并发症

常见有道梗阻,继发管炎和梗阻性黄疸胆囊并穿孔,脓肿急性腺炎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