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百科分类 >> 生活百科

该分类下有3644个词条 "生活百科" 分类下的词条

浏览:7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暑(shǔ),汉语汉字,笔画12画,上下结构,字义是指热;另指中医学“六淫”之一。组词有暑天、暑假。相关古文有“一寒一暑。”出自《易·系辞》。shǔ ①热:暑天;暑热;中暑。②热的季节:暑假;寒来暑往。[阅读全文:]

暑热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暑热,中医基础术语。①基础理论名词,指外感病病因六淫之一的暑邪。②病证名,指外感暑邪的热证。①外感病病因六淫之一的暑邪。②外感暑邪的热证。暑热,为外感病病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一的暑邪。《素问》[阅读全文:]

食复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食复,证名。大病愈后,因饮食失节而致复发者。食复,证名。大病愈后,因饮食失节而致复发者。《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食复,温热瘥后,胃气尚虚,余邪未尽,若纳谷太骤,则运化不及,余邪假食滞而复作。其[阅读全文:]

大头瘟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大头瘟是因感受天行邪毒侵犯三阳经络而引起的以头面焮红肿痛、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温疫病。又称大头病、大头风、虾蟆瘟、大头天行等。多发于冬春两季。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时行风热邪毒而形成。初起邪毒在于卫分,可见[阅读全文:]

实邪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实邪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i xie,意思是①盛满的邪气。②五邪之一。实邪,病因病理学名词。①盛满的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②五邪之一。指从子脏传来且伤及母脏的邪气。《难经·五十[阅读全文:]

湿痰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湿痰,病证或病理名称。作为病证,则为痰证之一。湿痰有外感、内伤之分。《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曰湿痰。”当予化痰利湿,宜山精丸、三仙丸,或以二陈汤加苡仁、竹茹、杭芍、[阅读全文:]

湿毒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湿毒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毒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阅读全文:]

湿气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为“六淫邪气”之一。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认为通过饮食、起居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中医认为湿邪致病原因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除了上文说[阅读全文:]

湿
浏览:9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湿(拼音:shī),汉语汉字,笔画12画,左右结构。词性是形容词时,指潮湿,沾了水或显出含水分多的。还指迟缓、不通畅。词性是动词时,指沾湿,淋湿 。组词有湿地、湿气。相关古文有“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出自[阅读全文:]

伤食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因饮食过量、生冷不均、杂食相克而导致食物滞纳在胃,不能消化致使脾胃功能减退而出现腹胀腹痛,吞吐不适的病症。拼音:shāng shí 基本解释 又称“食伤”。中医指吃得过多或吃 生冷食物而引起的 消化不[阅读全文:]

伤风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伤风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临床以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证候特点。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病情较重,[阅读全文:]

清邪
浏览:6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中医学名词,指风寒等致病因素。中医学名词,指风寒等致病因素。清邪,雾露轻清之邪,处于空间的雾露邪气。雾露即指“雾”。《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清: 清 qīng 水或其他[阅读全文:]

三因
浏览:6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三因,佛教名词。 出 佛性论, 一应得因谓依真如空理而修因行。应得菩提之果。故名应得因。(梵语菩提。华言道。)二加行因谓依菩提心。加功用行。以此为因。即能证得法身之果。故名加行因。三圆满因谓由加行。故因[阅读全文:]

奇邪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奇邪 ,病因学名词。是指特殊的邪气,或留于大络之邪。①特殊的邪气。《灵枢·官能》:“上视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灵枢·口问》:“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②留于大络之邪。《素问·三部九候[阅读全文:]

七情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3

摘要: 基础理论名词。①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②药物配位的七种不同作用。①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②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七种药物配伍。1、作为情志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