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百科分类 >> 生活百科

该分类下有3644个词条 "生活百科" 分类下的词条

络穴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Luo-connecti[阅读全文:]

别络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别络,脉学名词,指十二正经别走邻经之络脉。别络,脉学名词,指十二正经别走邻经之络脉,属络脉之较大者。十二经脉与任督脉二脉各有一别络,再加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难经·二十三难》:“别络十五,皆因其原,[阅读全文:]

井穴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井穴,五俞穴的一种,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阅读全文:]

经外奇穴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阅读全文:]

经穴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针灸学名词。针灸穴位分类名。为五腧穴之一。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经穴,位置多在腕﹑踝关节附近。【释义】:1. 针灸学名词。指隶属于经脉的 穴位。经穴① 十四经穴之简称。十四经上的任何一个 穴位都可以叫做经穴。[阅读全文:]

肓之原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章九针十二原,是经脉肓的原穴的意思。拼音huāng zhī yuán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章九针十二原。原文如下:......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阅读全文:]

华佗夹脊穴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华佗夹脊穴,是中国古代华佗医生用于治病的一种医术。夹脊穴的使用最早见于《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夹脊穴被不时扩大。《素问·缪刺论》亦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阅读全文:]

合穴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五输穴之一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阅读全文:]

八邪穴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八邪穴位于手指背侧,微握拳,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八”,这里指数量,双手手背共有8个穴位点,“邪”,指的是邪气,疏通局部气血,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故名“八邪”。位于[阅读全文:]

背俞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背俞】指位于背部脊柱两侧体表和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反应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反 应点(穴位)。它们都是脏腑经气输注的地方。 即:心俞、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 焦俞、大肠俞、小肠[阅读全文:]

八会穴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词义介绍“八会穴”是首创于 的一组特定腧穴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这八个特定腧穴 ,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症之外 ,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阅读全文:]

会穴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会穴,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互交会的部位。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互交会的部位。由于经脉的循行方向并不完全是直线的,而是曲折交错的,所以往往出现经脉交叉或相互邻接的情况,这种交叉和邻接的部位,这就是会穴。[阅读全文:]

八风穴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八风穴是中医针灸的穴位之一,在足背侧,第一~五趾间。第一~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八风穴(EX~LE10)属经外奇穴,又名“阴独八穴”《针灸集成》、“八冲”《曹氏灸经》。[阅读全文:]

阿是穴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阿是穴,穴位分类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置,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临床上[阅读全文:]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30

摘要: 骨节空隙处。多用于命名骨骼孔隙上的穴位。髋的别称。或尻骨。即骶骨。也叫“八髎”。拼音 :liáo词性:〈名〉笔画:二十画部首:骨五笔:mene骨节空隙处 髎音寥,骨空处也。——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释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