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阅读全文]
摘要: 绿豆粉,亦叫米粉,因其制作方法不同又分为盘子粉和锅粑粉。绿豆粉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radiata(L.)R.Wilczak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成淀粉。绿豆粉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在高温环境中以绿豆[阅读全文]
摘要: 脐炎(omphalitis)是脐残端的细菌性感染。根据发病年龄,可有成人脐炎和新生儿脐炎之分,按病理过程又有急性脐炎(acute omphalitis)和慢性脐炎(chronic omphalitis)[阅读全文]
摘要: 气疝又称“小肠气”,乃小儿时期多见的疝病。是肠管通过腹股沟进入阴囊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发作时阴囊偏坠肿痛,上连腰部(肾俞),每于恼怒过度或过劳时发作,气平静即逐渐缓解。气疝又称“小肠气”,乃小儿时期多见的[阅读全文]
摘要: 绿豆花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 (L.)R.Wilczak 的花。6-7月摘取花朵,晒干。绿豆 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高约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9-12cm[阅读全文]
摘要: 脾疳是五疳之一。由于乳食不节,脾胃受伤引起的。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腹大如鼓、腹皮青筋暴露、呕逆、不思饮食、喜吃泥土,烦渴引饮、水榖不消、泻下酸臭、咳嗽喘促、胸膈壅满、口鼻干燥、目生白膜、喜暗畏光、唇赤发[阅读全文]
摘要: 绿豆芽(拉丁学名:Vigna radiata (L.) R.Wilczak,英文名:Mung Bean sprouts),豆科豇豆属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泡后发出的嫩芽。绿豆的种子都属于喜温、耐热的蔬菜作物[阅读全文]
摘要: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s)是指儿童少年反复持久出现严重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并以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模式为特征的障碍。品行障碍主要包括反社会性品行障碍[阅读全文]
摘要: 奶麻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因感受风热时邪疫毒所致,以哺乳期婴儿骤起高热,持续3~4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后肌肤出现玫瑰色细散皮疹为主要表现。由于本病皮疹形态类似麻疹,故又得名“假麻”,患病后往往[阅读全文]
摘要: 男性青春期乳房发育是指男性在青春发育时,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所导致的一侧或两侧乳腺的增大。一般发生在12~16岁,增大的乳腺组织一般不超过3cm,可能是不对称的,并有轻度触痛,大多持续12~18个月,随男性[阅读全文]
摘要: 脑性瘫痪综合征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继发[阅读全文]
摘要: 浓缩胆汁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免疫性溶血性肝炎、胆栓综合征、胆汁浓缩综合征。系指新生儿溶血病后出现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贫血多在出生后1~2周内逐渐加重,与黄疸程度不成比例,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多,一部分患者C[阅读全文]
摘要: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阅读全文]
摘要: 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像人体的许多其他性状一样受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已经发现的人类血型抗原有400多种,每个血型系统按孟德尔定律独立遗传。1.发病率 ABO血型不合的妊娠占妊娠总数的20%~25%,[阅读全文]
摘要: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怎么回事?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可发病于胎儿和新生儿的早期当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阅读全文]
摘要: 轮状病毒( rotavirus )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阅读全文]
摘要: 绿豆衣来源于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种子皮。性味归经甘,寒。功能主治解热毒,退目翳。用法用量为1~3钱,煎服。 本品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甘,寒。入心、胃经。清热[阅读全文]
摘要: 尼兹诺夫综合征(Nezelof's syndromeb)一般指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缺陷胸腺无淋巴发育不良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部分患者有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即嘌呤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