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约占60%。自普及卡介苗接种和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阅读全文]
摘要: 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PK)在肾脏皮质和髓质出现无数内含尿样液体的囊肿,呈弥散分布。 有两种遗传形式,一是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多在成人期才出现症状,但也可在新生儿就出现症状,过去[阅读全文]
摘要: 榔榆叶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落叶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老枝灰色,小枝红褐色,被柔毛。叶互生;革质,有短叶柄;托叶狭、早落;叶片椭圆形、椭圆状[阅读全文]
摘要: 狼疮肾炎又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ystemic lupus erythenlatosus nephritis,SLEN)是指有肾病临床表现和肾功能异常,或仅在肾活检时发现有肾小球肾炎病变的系统性红斑[阅读全文]
摘要: 榔榆皮,又名小叶榆、细叶榆、秋榆,是 榆科植物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的树皮或根皮。树皮灰褐色,光滑或鳞片状剥落,小枝红褐色,有柔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2~5[阅读全文]
摘要: 榔榆茎为榆科榆属植物榔榆的茎。落叶乔木,榔榆茎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西藏等地。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落叶乔木,或冬季叶变为黄色或[阅读全文]
摘要: 先天性斜颈,俗称“歪脖”,可分两种,一种是在颈椎发育缺陷的基础上发生的,如半椎体畸形所致的斜颈,即先天性骨性斜颈,少见;另一种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短缩而引起的,即“先天性”肌性斜颈,相当多见,即[阅读全文]
摘要: 榔榆茎叶,为榆科植物梅榆的茎叶,治疮肿,腰背酸痛,牙痛。【榔榆茎叶的功效介绍】:榔榆茎叶 (《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榆种植物梅榆的茎叶,植物形态详榔榆皮条。【采集】夏、秋季采。【性味】①《闽南民间草[阅读全文]
摘要: 露兜树,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常具气生根。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带状,长约1.5m,宽3-5cm,顶端渐狭成一长尾尖,边缘和背面中脉上有锐刺。雄花序由数个穗状花序组成,穗状花序无总花梗;佛焰苞长披针形,近[阅读全文]
摘要: 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M血症(X-linked hyper IgM syndrome,XHIM)为一较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该病以反复感染为特征,伴血清IgG、IgA、IgE水平降低而IgM正常或升高。[阅读全文]
摘要: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syndrome,MENS)是一组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多个内分泌腺发生肿瘤,且能产生多种与所在腺体相同或复[阅读全文]
摘要: 流苏子根为茜草科植物流苏子的根,具有祛风、除湿、止痒的功效。采收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杂质,洗净,晒干。流苏子 藤本或攀援灌木,长通常2-4m。枝多数,节明显,仅嫩枝被柔毛。叶对生;叶柄短;托叶条状[阅读全文]
摘要: 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高25-40cm。根茎黑褐色,横走,坚硬,密生褐色节状毛,下面疏生纤维状根;叶腋有被毛的芽。【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漏斗瓶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阅读全文]
摘要: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儿童约占各年龄人群患者的10%。6~12岁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幼儿较少见,1岁以下发病率更低,可能与幼儿阑尾以育有关,此期阑尾在盲肠的开口较广,呈瓣斗状,不易形[阅读全文]
摘要: 漏斗菜,原植物尖萼漏斗菜为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粗壮,圆柱形,外皮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漏斗菜,原植物尖萼漏斗菜为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粗壮,圆柱形,外皮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多[阅读全文]
摘要: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elliptocytosis,HE)是另一种红细胞膜缺陷溶血性贫血。本症特点是周围血象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成熟红细胞。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最严重者可因胎儿水肿死[阅读全文]
摘要: 患儿因生长激素(GH)缺乏所导致的矮小,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又称为垂体性侏儒症。身材矮小是指在相似环境下,儿童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个体正常身高2个标准差以上,或者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