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斜颈

先天性斜颈,俗称“歪脖”,可分两种,一种是在颈椎发育缺陷的基础上发生的,如半椎体畸所致的斜颈,即先天性性斜颈,少见;另一种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纤维化和短缩而起的,即“先天性”性斜颈,相当多见,即一般所指先天性斜颈。中文先天性斜颈英文:congenitaltorticollis 源性斜颈先天性斜颈可分两种,一种是在颈椎发育缺陷的基础上发生的,如半椎体畸所致的斜颈,即先天......
目录

概述

中文先天性斜颈

英文:congenitaltorticollis

 源性斜颈

先天性斜颈可分两种,一种是在颈椎发育缺陷的基础上发生的,如半椎体畸所致的斜颈,即先天性性斜颈,少见;另一种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纤维化和短缩而起的,即“先天性”性斜颈,相当多见,即一般所指先天性斜颈

病因

先天性斜颈的真正原因至今仍不明了。

病机制: 临床观察发现,其中70%~80%的病例见于左侧,10%~20%的患儿伴有先天性关节位。在病理解剖面,仅能胸锁乳突挛缩的组织要是已变性的纤维组织。其中病情严重者纤维完全破坏消失,细胞核大部分溶解,部分残留的核呈不规则浓缩状;中间可能出现再生的横纹及新生的毛细管,亦可发现成纤维细胞。对这种现象的出现前有以下几种见解

1.宫胎位说早于Hippoerates时代即已提出畸多系胎儿子宫姿势不正起的压力改变所致。近年来的研究亦表明,此种由于压应力改变所致的胸锁乳突发育压抑是斜颈畸要原因之一。

2.运受阻说无论是供应胸锁乳突动脉支还是其静支,当塞时,即可肉的纤维化,此可从实验性研究中得到实此种见解尚未被大家普遍接受。

3.遗传说临床调查发现,约有1/5的患儿有家族史且多伴有其他部分的畸。表明其与遗传因素亦有一定

4.产伤先天性斜颈多发生于难产分娩的病例,尤其是位产者,约占3/4病例但反对者认为,在组织病理检查时,从未在纤维化的胸锁乳突中发现有任何含黄素痕迹可见因此推测其并非因产伤所致。

检查

X线检查,排除颈椎畸之斜颈。

临床表现

1.颈部肿块这是母亲或助产士最早发现的症状,一般于出生后即可触及,位于胸锁乳突,呈梭,长2~4cm宽1~2cm,质地较硬,无压痛,于生后第3周时最为明显,3个月后即逐渐消失一般不超过半年鶒。

2.斜颈于出生后即可为细的母亲发现,患儿头斜向肿块侧(患侧)。半月后更为明显,并随着患儿的发育斜颈畸日益加重(图1)。

3.面部不对称一般于2岁以后,即显示面部五官呈不对称状,要表现为:(1)患侧眼睛下降:由于胸锁乳突挛缩,致使患者眼睛位置由原来的水平状向下移位,而健侧眼睛则上升。(2)下颌转向健侧:亦因胸锁乳突收缩之故致使患侧乳突前移而出现整个下颌(颏部)向对侧旋转变位。(3)双侧面变:由于头部旋转,致双侧面孔大小不一,健侧丰满呈,患侧则狭而平(4)眼外角线至角线变异:测量双眼外角至同侧角线的离,显示患侧变短,且随年龄增加而日益明显。除以上表现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朵等均逐渐呈现不对称性改变,并于成年时基本定型,此时如手术矫正,颌面部外更为难看。因此对其治疗力争在龄前进,不宜迟于12岁。

4.其他(1)伴发畸:可检查有无关节位、颈椎椎等。(2)视力障碍:因斜颈起双眼不鶒在同一水平位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影响视力。(3)颈椎侧凸:要是由于头颈旋向健侧,因而起向健侧的代偿性侧凸。

并发症

起颈椎向健侧代偿性侧凸。

诊断

本病的诊断多无困难,键是对新生儿应争取及早发现,以获得早期治疗而提高疗效及降低手术治疗者的比例。因此,对新生儿在做全身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双侧颈部是否对称2.双侧胸锁乳突有无肿块。3.婴儿头颈是否常向同一向倾斜。以上3点均为本病的早期发现,发现愈早愈好。

鉴别诊断

1.颈部淋巴结炎婴儿患此种疾患时头颈同样可向患侧倾斜,但此时肿块伴有明显的压痛,且与胸锁乳突不在同一部位,易于区2.颈椎椎多系先天性椎所致,可据X线平所见及对胸锁乳突检查等加以鉴。3.其他包括各种关节伤患,如颈椎结核自发性寰枢椎位等,均应注意鉴。少见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亦可包括斜颈畸。此外,如癔症性斜颈习惯性斜视颈部扭伤痉挛性斜颈等均易混淆,应除外诊断。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适应要用于出生至半周岁的婴儿,对2岁以鶒的轻型患者亦可酌情选用。

(2)具体法:视患儿年龄不同可酌情采用下列法。①手法按摩:在新生儿,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始对肿块施以手法按摩,以增进局部供而促使肿块软化与吸收。此对轻型者有效,甚至可免除以后的手术矫正②徒手牵:于生后半月左右始利用喂奶前时间,由母亲使患儿平卧于膝上,并用一手拇指轻轻按摩患部,数秒钟后再用另手将婴儿头颈向患侧旋动,以达到对挛缩的胸锁乳突具有牵作用的的。如此每天5或6次,每次持续0.5~1min轻症患儿多可在3~4个月以见效。③其他:包括局部热睡眠时使婴儿头颈尽量向患侧旋转,以及给予挛缩的胸锁乳突以牵拉力等。因患儿刚刚出生不久,所以各种操作均需小心与耐,切勿因操之过急而起误伤。

2.手术疗法

(1)病例选择:①一般手术适应:以半周岁至12周岁的患儿为宜。②相对手术适应:指12岁以上患儿,因其继发性面部畸成斜颈纠正后面部外观可能更为难看,尽管随着人体发育可有所改善但仍不如年幼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需由家长酌情考虑。据作者的临床验,16岁以前施术者,均可获得一定的改善;18岁左右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亦有疗效但务必与家属反复说明术后外观不佳。③不宜手术的病例:对因其他原因所致的斜颈如椎结核外伤等所致者,应以治疗原发病为对成年人斜颈,除非有其他特殊原因和要求一般不应随意施术。

(2)手术法选择:①胸锁乳突切断术:此为传统的术式,一般都在胸、锁乳突胸骨锁骨端,通过1~1.5cm长的横将该切断。此术式简便有效易掌握。亦有人张自乳突端将该切断,以保持颈部外表美观,适用于女孩。②胸锁乳突全切术:即将整个瘢痕化的胸锁乳突切除,手术较大,适用于青少年患者鶒。术中应注意切勿误伤邻近的管及神经。③部分胸锁乳突切除术:指对成肿块的胸锁乳突做段状切除,适用于年幼儿童局部肿块较明显者。④胸锁乳突延长术:适用于组织尚有舒缩功能者。术式见图23一般可延长2~2.5cm。年长者可稍长。

(3)术后处理:①斜颈畸轻者:在术后可通过使头颈向双侧要是向患侧旋转活动而达到矫正畸的;但此法对不作的幼儿不适用。②斜颈畸明显者:在术后均需以头-颈-胸石膏矫正与维持患儿体位一般使其固定在能使胸锁乳突拉长的状态鶒,即使头颈尽力向患侧旋转并向后仰。石膏制动4~6周后拆除。

预后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在婴儿期如坚持采用非手术疗法,部分病人可以治愈;在儿童期或胸锁乳突挛缩不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胸锁乳突挛缩严重、面不对称很明显,且年龄较大患者也可有明显效果,但不能达到正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榔榆茎叶

下一篇 榔榆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