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榔榆皮

榔榆皮,又榆、细榆、秋榆,是 榆科植物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的树皮皮。树皮褐色,光滑或鳞片状剥落,小褐色,有柔毛。互生,革质,卵形或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边缘有单锯齿,上面稍粗糙,下面幼时被毛;叶柄短。簇生于腋,有短梗;花被4裂,黄色雄蕊4;雌蕊1,柱头2裂,向外反卷。翅果扁平,卵,长1......
目录

简介

【英文】Chinese Elm Bark

【拉丁】Cortex Ulmi Parvifoliae

【来源】为 榆科植物榔榆的树皮皮。

植物态】 榔榆,又:樠木(《左传》),松木(《说文》),朗榆(《本草拾遗》),榔榆(《纲》),小榆、枸丝榆、秋输、豺皮榆、田柳榆。

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可达70厘米。

树皮褐色,成不规则鳞片落。

灰色,小褐色,多柔毛。

互生,、椭状倒卵形至卵或倒卵形,长1.5~5.5厘米,宽1~2.8厘米,基部,稍歪,先端短尖,叶缘具单锯齿,上面光滑或微粗糙,深绿色,下面幼时有毛,后落,淡绿色;有短柄;托叶狭,早落。

簇生于腋;有短梗;花被4裂;雄蕊4,花药雌蕊柱头2裂,向外反卷。

翅果卵状端有凹陷。

种子位于中央,长约1厘米。

期7~9月,果期10月(浙江)。

生于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

分布广西、广东台湾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地。

植物(榔榆)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树皮含淀粉、粘液质、 鞣质、豆甾醇等植物甾醇;含纤维素22.3%,半纤维素10.56%,木质素25.17%,果8.0%,油脂7.75%。

木材含7-羟基卡达烯醛、3-甲氧基-7-羟基卡达烯醛、曼末酮C、曼宋酮G、谷甾醇。

性味归经

苦、无毒

① 《本草拾遗》: "甘,无毒。"

②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性,味甘。"归

功用主治

利水,通淋,消

①《本草拾遗》:热淋,利水道,令人睡。

②《纲》:治小儿解颅

选方

① 治乳痈:郎榆白皮二至三两。水服,渣加白糖捣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 治流注:榔榆干一至二两。水服。(《福建草药》)

名家论述

《本逢原》:榔榆,性疏利,若胃寒而虚者服之,恐泄真气,良非所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榔榆茎

下一篇 小儿狼疮肾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