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狼疮肾炎

狼疮肾炎又称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systemic lupus erythenlatosus nephritis,SLEN)是指有肾病临床表现和功能异常,或仅在活检时发现有小球肾炎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公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大多累及数个系统或器官。儿童LN病变往往严重,难治病例较多,SLE部分病人以症状损害轻;另一部病人则以损害为要表现,症状......
目录

概述

狼疮肾炎又称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systemic lupus erythenlatosus nephritis,slen)是指有肾病临床表现和功能异常,或仅在活检时发现有小球肾炎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公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大多累及数个系统或器官。儿童ln病变往往严重,难治病例较多。sle部分病人以症状损害轻;另一部病人则以损害为要表现,症状不明显,后者易误诊为原发性小球疾病。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7~1∶9。60%以上病人年龄为15~40岁,儿童发病高峰年龄在10~14岁之间,约1/3病儿为5~10岁,极少发生于婴幼儿。人群总发病率无确切资料,国外资料估计在6.5/10万~48/10万之间,黑人与亚裔人群发病率较高,国发病率约70/10万。脏病变在sle病人中很常见,约40%~70%sle患儿有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表现。活体组织检查一般病理检查发现肾病变者可达90%,进一步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肾病变者近100%,ln患儿约占在全部ln病人的4%~10%。

病因

遗传因素(25%):

遗传流资料发现SLE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同卵双生子SLE发病一致率达25%~70%,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2%~9%),本病患者近亲发病率也高,国外报道12%SLE患儿近亲中患有同类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也高于人群总发病率,但大量的遗传病研究分析,实SLE是多基因遗传,位于第6对染色体中的多个基因位点与发病有,尤其是遗传性补体基因缺陷(C1r,C1s,C2及C4等早期补体成分缺陷),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HLA-B8,BWl5,DR2,DR3),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等典免疫应答基因的多态性也与罹患SLE有,其中日本人,中国人HLA-DR2位点频率增高,西欧统白人HLA-DR2和(或)DR3位点频率增高,我国南汉人SLE发病与DRBl*0301及DQBl*0608有,美国黑人与DRB1*1503,DQAl*0102和DQBJ*0602有,但其他人群研究未发现HLA-Ⅱ类基因与SLE发病有如此相性,进一步研究发现。

某些HLA-Ⅱ类基因位点多态性与SLE患者产生自身抗体有,尤其是不同HLA-DQ等位基因所共有的多态性序列可能导致某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含高水平dsDNA抗体患者中,96%具有HLA-A-DQBl*0201(与HL,A-DR3和DR7连锁),DQBl*0602(与DR2和DRw6连锁)或DQBl*0302(与HLA-DR4单体型连锁)等位基因,另一些人发现抗磷脂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与HLA-DQBl*0301(DQW7),*0302(DQW8),*0303(DQW9),*0602(DQW6)等位基因密切相,因此,推测SLE患病基因位于MHC区域,与HI,A-Ⅰ类,Ⅱ类基因呈连锁不平衡性,正常情况下补体成分在免疫复物的固定和有效清除中起着键作用,这些成分因遗传基因缺陷而缺乏时,将导致免疫复物在脏沉积而得病,但资料表明补体缺陷在SLE中并不多见,且补体缺陷者肾病变也常不严重,临床表现不典型,累及男孩多,因此它不代表多数SLE的发病特征,同时表明致SLE的遗传基因肯定具有多种复杂特征。

环境与感染因素(25%):

(1)紫外线:紫外线被认为是触发SLE的病因之一,实验发现紫外线(要是紫外线290~320nm)可诱使皮肤角质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l),IL-3,IL-6及肿坏死因子(TNF);紫外线还可以减弱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清除以及抑制T细胞活化;约有1/3的SLE患者对过敏或紫外线照射后发病,资料表明紫外线可使细胞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使其抗原性增强,诱生抗DNA抗体。

(2)药物或化物质:某些药物可促使SLE患者过敏,如磺胺药,四环素;有些药物可诱发产生自身抗体如普鲁卡因胺,肼苯达嗪等。有些香料,染料,染发水,烟熏烤食品,菌类也可诱发SLE,有人认为这药物或化物质与细胞核蛋白结后,发生抗原性变性,也是发机体自身免疫损伤的重要原因。

(3)感染:感染诱发SLE也研究较多,近年资料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发生SLE;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可起患者清Sm抗原浓度升高;SLE患者清中常见多种病毒抗体滴度增加(如风疹,EB病毒,流感,麻疹等),尤其是C型RNA病毒。

分泌因素(25%):

SLE患者多数为女性,且不论男女患者激素水平均增高,雄激素水平降低,推测高水平激素可直接作用B细胞,使其活化,导致分泌自身抗体的活化B细胞大量扩增,在实验动物中发现激素可使其病情加重,而雄激素可使病情减轻。

自身组织抗原变异(10%):

紫外线照射,药物,化物质,病原感染等多种因素均可能破坏自身组织,暴组织抗原或使正常组织抗原结构改变,激发机体自身免疫损伤。

临床表现

1.全身性表现 多种多样,80%以上有发热,热型多样,高热、低热、间歇或持续发热。均有不同程度食欲不振、乏力和体重下降。

2.皮肤黏膜症状 70%~80%狼疮患儿有皮肤黏膜损害,典型的蝶红斑仅见于50%病例,皮疹位于两颊和梁,为鲜红色,边缘清晰,呈轻度水肿性红斑,可见毛细管扩张和鳞屑。炎症重时可见水疱、痂皮。红斑消退后一般无瘢痕,无色素沉着。

3.其他皮肤黏膜症状 小儿盘状红斑较成人少,可见出疹、斑疹网状青斑荨麻疹、紫癜口腔溃疡黏膜溃疡。患儿日光照射后皮损加重或出现新的皮疹。约10%~20%病儿始终无皮疹表现。

4.症状 约70%~90%病儿有关节症状,如关节炎、关节痛,约1/3患儿伴有痛。关节炎既可呈游走性,也可呈持续性,很少见关节破坏和畸

5.心血症状 可见心包炎、炎、全炎及各种小管炎,雷诺现象在儿科少见。近年已始注意有病儿发生冠状动脉炎及梗死的病例。

6.浆膜炎 30%患儿出现多浆膜炎,如无菌性胸膜炎、腹膜炎、急性狼疮性肺炎。上述病变可表现为急性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胸腔积液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水症,若发生肠道坏死、穿孔,需外科治疗;严重可迅速死亡。

7.液系统症状 多有不同程度贫血,50%患儿外周白细胞数减少,15%~30%患儿减少,少数病儿以减少为首发症状

8.神经系统症状 狼疮炎是sle严重的并发症,相对发生率约30%(20%~50%),有5%患儿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弥漫性功能障碍(意识、定向障碍,智能、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等)或局限性功能障碍,如癫痫管意外,偏瘫、失语。周围神经病变少见,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9.其他症状肝脏肿大(75%)、功异常、肿大(25%)。浅表淋巴结肿大(约50%)。可出现巩膜炎虹膜炎、网膜炎等眼部症状

10.症状 狼疮肾炎在sle中很常见,且是危及远期生命质量的键因素。狼疮肾炎临床表现要有以下几种式。

(1)轻型:无症状蛋白尿或(及)血尿,约30%~50%ln患儿表现此型,无水肿、无压,仅表现为轻~中度蛋白尿(常<2.5g/d)和(或)血尿

(2)慢性肾炎型: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的肾炎征,有不同程度功能不全、压。

(3)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征:其中35%~50%患者有压,不同程度蛋白尿,尿沉渣中有较多红细胞管型,功能不全或衰竭。急性肾炎起病类似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起病类似其他急进性肾炎,表现为急性进展的少尿急性功能衰竭。但这两种起病式在ln中均少见。

(4)肾病征:此型约占ln总数的40%,临床上可表现为单纯性肾病征或肾病征伴明显肾炎征。

(5)小管损害型:小管酸中毒钙化结石、尿镁丢失,ln病人中约44%有不同程度小管功能损害。

临床类型间也可转变,当血尿蛋白尿功能减退、压加重时,均提示临床类型或病理类型发生转变,预后不良。

并发病症

功能衰竭、压、癫痫偏瘫管意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网膜炎、胸膜炎、肺炎、肠道坏死穿孔、心包炎,炎等等。要并发急慢性肾炎征,肾病征,小管综征,并可并较大栓栓塞,毛细栓性微管病变,功能损害,特功能衰竭。

相关检查

1.尿液检查:

蛋白尿血尿及细胞,蛋白管型常见。

2.液检查:

大多有不同程度贫血,部分人白细胞减少,减少,90%以上患者沉明显增快,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以球蛋白升高为,但若有重度蛋白尿,球蛋白绝对值也降低。

3.免疫检查:

(1)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As):若免疫荧光分析ANA呈周边型对SLE诊断最有意义,提示dsDNA抗体阳性,该抗体对SLE有高度特异性,且与疾病活动性相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直接检测dsDNA抗体阳性率为50%~80%,但特异性大于90%,且往往提示有脏损害,偶见于征,类湿关节炎及活动性炎。

(3)抗Sm抗体:约25%~40%病人抗Sm抗体阳性,但其特异性可达99%。

(4)其他自身抗体:抗单链DNA(ssDNA)抗体,阳性率高,特异性不强,26%~45%病人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但特异性不高,抗征(SS)A,B抗体敏感性,特异性均差,有坏死性管炎时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ANCA)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病例常见病情呈复发性,多发性动,栓塞,减少及流产

(5)补体:C1q,C3,C4,CH50在SLE活动期常降低。

(6)环免疫复物阳性。

4.狼疮细胞(lupus erythematosus cell,LEC):

LEC在SLE病人中阳性率可达60%~85%,但也可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

5.狼疮带试验:

取材于暴在阳光下的正常皮肤,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皮与真皮连接处,可见一条IgG和C3沉积的荧光带,80%活动期SLE病人阳性,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呈阳性。

6.脏穿刺检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诊率达100% ,即使临床上没有出现脏异常,但脏活体组织检查也会发现异常。

7.其他:如肠,周围神经肉,滑膜等活体组织检查均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鉴诊断, 常规做X线,B超,电图等检查。

8.电图:有肌病变,动脉高压病变,心包炎或电解质失调时,电图有相应的异常改变。

9. 放射线检查:

(1)X线:可检查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包炎,胸膜炎,肺炎部感染,关节炎。

(2)CT扫描和磁共振检查:对神经系统,,纵隔,部,盆腔,关节病变均有诊断或鉴诊断价值。

10.超声波检查:超声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浆膜炎,炎,淋巴结肿大,胆囊腺,脏,泌尿道子宫前列腺病变均有指导意义,也可做管炎的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诊断标准大多参考美国湿病会1982年提出的诊断条件,在11项标准中符4项或以上即可诊断本病,国成人多中试用该标准特异性为 96.4%,敏感性为93.1%,要漏诊的是早期,轻型,不典型病例,中华湿病协会1987年提出的标准增加了低补体C3,皮肤狼疮带试验及活检特征后,其诊断特异性为93.6%,敏感性提高到97.5%,并可早期发现以原发性肾病征起病的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美国湿病会修订,1982):

1.颊部红斑:遍及颧部的扇平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沟部位。

2.盘状红斑:隆起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旧病灶可有皮肤萎缩性瘢痕。

3.光敏感:日光照射皮肤过敏

4.口腔溃疡口腔鼻咽部无痛性溃疡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周围关节,特征为关节的肿,痛或渗液。

6.浆膜炎:

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积液;

心包炎:电图异常,心包磨擦音或心包积液。

7.脏病变:

蛋白尿>0.5g/d或> 。

②细胞管型: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性管型。

8.神经系统异常:

抽搐:非药物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所致。

精神病:非药物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所致。

9.异常:

溶血贫血伴网织细胞增多。

②白细胞减少<4×109/L,至少2次。

③淋巴细胞减少<1500/µl,至少2次。

减少<100×109/L(除外药物影响)。

10.免疫异常:

①LE细胞阳性。

②抗dsDNA抗体阳性。

③抗Sm抗体阳性。

梅毒清试验假阳性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滴度异常或相当于该法的其他试验滴度异常,排除药物诱导的“狼疮综征”。

11.抗核抗体:

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滴度异常或相当于该法的其他试验滴度异常,排除药物诱导的“狼疮综征”。

诊断

诊断注意与其他湿性疾病,如幼年类湿关节炎全身型,多关节型,炎,硬皮症,混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管炎等鉴,本病也易与各类肾病心脏病,溶血贫血减少性紫癜组织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炎及神经系统疾病混淆,注意鉴

疾病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免疫科 肾病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20%

常用药品: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小儿狼疮肾炎西医治疗 

治疗需要因人而异,需要强调个体性,特是要注意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及时干预治疗,充分考虑药物治疗的利弊、得失后确定近期、远期的治疗案并认真评价治疗险与效益,让病儿监护人充分知晓。

1、一般治疗:急性期、活动期,重症均强调休息、加强养、避免日晒,静止期逐步恢复活动、上。服免疫抑制期间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若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要避免使用诱发狼疮和损害的常用药物(磺胺、肼屈嗪、普鲁卡因胺、对氨水杨酸青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局部皮损若无继发感染,可涂泼尼松软膏。  

2、抗凝狼疮肾炎病人多呈高凝状态,尤其是使用上腺皮质激素之后,聚集力增强,纤维蛋白原升高,不但可发生小球毛细栓,还易并发等大栓,应予抗凝治疗。严重弥漫增殖型LN可用肝素100U/kg,或蝮蛇抗栓酶0、01U/kg,成者可用尿激酶每次200~600U/(kg?次),溶于葡萄糖水200ml中静滴,1次/d,14天一疗程。   

3、免疫抑制:  

(1)细胞毒类药物:很多观察均认为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治疗狼疮肾炎,疗效远较单用皮质激素或单用细胞毒类药物好。联用药还可大大减少皮质激素的用药量,提高疗效。常用的细胞毒类药物有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氮芥。其中以环磷酰胺(CTX)使用最广泛,疗效最好。环磷酰胺(CTX)要作用于S期,对整个细胞周期均有作用,能有效抑制抗体产生,抗细胞毒、抗炎症介质作用也很明显,其免疫抑制效应强烈而持久。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2~2、5mg/(kg?d)]对保存功能有明显作用。近年资料表明环磷酰胺(CTX)大量冲击用药,较环磷酰胺(CTX)不良反应更少,脏保护效果更好。环磷酰胺(CTX)冲击案尚未成熟,最积极的案是每次8~12mg/kg,1次/d,连用2天1疗程,总量膀胱炎。前尚无资料确切案与冲击案对性腺影响的大小。   

(2)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基本药物,要作用于G0期淋巴细胞,有强烈抗炎作用。常用量为泼尼松1~2mg/(kg?d),总量质疏松、压、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病、消化道出等多种毒副作用。   

(3)硫唑嘌呤:每天2、5mg/kg治疗严重弥漫增殖型LN,可减少皮质激素用量,与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效果相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可用小泼尼松硫唑嘌呤维持治疗。   

(4)苯丁酸氮芥:0、2mg/(kg?d)分3次服,疗程2~3月,其对性腺的不良反应与致癌作用并不比环磷酰胺(CTX)小。   

(5)环孢素:选择性作用于助性T细胞,间接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但毒副作用大,尤其是脏的毒副作用。一般仅在环磷酰胺(CTX)不能使病情缓解者选用环孢素;急性期用药5~7mg/(kgd),维持用药4mg/(kg?d),可作为激素、细胞毒类、抗凝三联用药的候选药物之一。   

4、浆置换:可清除部分致病性抗体、抗原及免疫复物,但价格昂贵,多用于对其他治疗无反应的严重LN患儿,对狼疮患儿效果较好。也有人张在急进性LN患儿给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同时给予浆置换疗法,每天置换2~4L,连续3天。   

5、静注射用人丙种球蛋白(MG):IVIG对部分狼疮患儿有一定疗效、可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可改变抗体、抗原比例,使免疫复物易于清除。可使部分环磷酰胺(CTX)耐药的患儿病情缓解。  

6、全身淋巴结X线照射:有报告用X线照射全身淋巴结(20Gy/4~6周),可使部分病人取得一定疗效,酐清除率好转,dsDNA抗体减少,甚或停用泼尼松。   

7、抗CIM单克隆抗体:可使T细胞数下降,B细胞抑制,蛋白尿减少,浆蛋白升高。   

小儿狼疮肾炎中医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中医要在一下几面发挥其优势:   

1、促进狼疮性肾炎的缓解。在狼疮的活动期,患者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浮肿、或胸腹水、大量蛋白尿血尿白细胞降低,沉明显升高等临床表 现,这时一般需要足量的激素和免疫抑制的治疗,控制狼疮的活动。同时,可以进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此时的病机热毒炽盛、瘀血,治疗应清 热解毒、活。采用中西医结法进治疗,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症状,使活动期的狼疮性肾炎更容易获得病情的缓解。   

2、减轻激素和免疫抑制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狼疮性肾炎在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的过程中会发生多种毒副作用,包括医源性库欣综征面容和 体态、创不良、月经紊乱、质疏松、精神症状骨髓抑制、继发各种感染等等。在此过程中与中药的配使用则可显著减轻这些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症 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临床观察糖皮质激素相当于中医的阳刚之品,容易导致患者阴津亏虚,病人会出现阴虚旺的表现,症见手足心热口干腰酸痛、头晕耳鸣 红少苔等。故在大量使用激素时应用滋阴清热的中药可抑制激素的阳刚之性,减少激素的副作用。随着激素的减量,患者又可能表现为中医的阳气虚衰之,出现倦 怠乏力、食欲不振腹泻便溏,恶寒肢冷、膝酸软,容易感冒等表现。应用健脾、或温阳补的中药则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的病情反 复,巩固治疗效果。   

3、减少狼疮性肾炎的复发。狼疮性肾炎容易复发,许多病人在过度劳累、因抵抗力下降而发生感染等诱因作用下,病情反复,狼疮再次活动。因而防止狼疮 的复发是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键。在激素减量或维持治疗的过程中,中医辨证中药调理。如患者有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口干舌红少苔, 沉细等肾阴虚之,用二至六味地黄汤加减以养肝。若患者表现为疲乏倦,动则汗出,食欲不振反复感冒,属于脾气虚,用君子汤调理等。通过中医中药调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可以减少狼疮性肾炎的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总之,对于狼疮性肾炎采用中西医结法进治疗,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疾病的预后。求治于中医而拒绝西药治疗不可取,而否认中医中药的作用也是武断的。

(二)预后   

早年LN患儿多死于尿毒症,病死率达60%~80%,近年因正确诊断,分型及诊疗手段改变,其病死率已下降至18、9%~25、4%。   

下列因素可能影响预后:   

1、临床表现:持续大量蛋白尿血尿压、贫血酐水平已升高者预后不良,反复感染也影响预后。   

2、病理类型:Ⅰ、Ⅱ型一般不发展为终末期,预后不良者多死于并发症;Ⅲ型可能发展成慢性功能衰竭,但5年存活率仍达75、8%。Ⅳ型病情危重,预后不良,但及时正确治疗5年生存率可从25%提高到80%。Ⅴ型若有附加增生性病变(c、d亚型)预后不良,与Ⅳ型相似。公认有大量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着、管病变、功能恶化需替代治疗者预后恶劣。   

3、其他:家长、病儿对治疗标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环境因素也同样影响预后。

预防护理

预防

预防红斑狼疮性肾炎复发。预防复发的要措施:

1.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长期定期随访,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量。

2.避免诱发因素

(1)日光曝晒、紫外线照射。

(2)冷刺激可导致本病复发,避免冷刺激,以防受凉。

(3)有的药物与发病明显有,如青霉素磺胺类、保泰松、肼屈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胺、氯丙嗪苯妥英钠异烟肼避孕药等,可使处于缓解期的红斑狼疮患者进入活动期和实验室改变。

(4)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有互相不利影响,如胎儿异常、流产早产死胎。反之,妊娠可使患者在怀孕末3个月和产后数月病情加重或复发。

3.及时抓住复发的早期征兆 如原有的症状关节痛、发热、乏力等重新出现应及早就诊,进必要的检查,如有活动应及时采取措施,及早进药物治疗和给予中药治疗。

4.食物宜清淡、易消化,不宜过食油腻厚味之物;理采用补益精血的食物,如、肉、蛋、鲜果等,有益于本病的治疗、康复。病情稳定期间,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5.进理治疗 保持良好情绪对疾病的转归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持免疫功能的相对稳定,是避免复发,早日康复的重要保

护理

一、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理因素对病情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持免疫功能的相对稳定,是避免复发,早日康复的重要保

二、狼疮性肾炎患者要及时抓住复发的早期征兆如原有的症状关节痛、发热、乏力等重新出现应及早就诊,进必要的检查,如有活动应及时采取措施。

三、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食物宜清淡、易消化,不宜过食油腻厚味之物;理采用补益精血的食物,如、肉、蛋、鲜果等,有益于本病的治疗、康复。

饮食保健

第一是不食用或少食用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无花果紫云英、油菜、黄泥螺以及芹菜等,如食用后应避免阳光照射。磨菇、香菇等蕈类和某些食物染料及烟草也会有诱发SLE的潜在作用,也尽量不要食用或少食用。

第二是最好吃一些高蛋白食物:有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常有大量蛋白质从尿中遗失,会低蛋白血症,因此必需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可多饮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蛋、瘦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第三是要吃低脂、低糖、低盐的饮食: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活动少,消化功能差,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食用含脂肪较多的油腻食物,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易起类固醇性糖尿病及柯兴综征,故要适当操控饭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应用皮质激素或有脏损害的患者易导致水、钠潴留,水肿,故要低盐饮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榔榆皮

下一篇 榔榆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