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丽江独活(学名:Heracleum likiangense)为伞形科独活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350米的地区,常生于高山草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茎圆筒[阅读全文]
摘要: 婴幼儿阴道炎,多发生在2-9岁的幼女,是女性婴幼儿的常见病。因阴道炎多伴有外阴炎,因此,常统称为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由于婴幼儿解剖的特点及不能为动及医生合作,因此,结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体查是诊断[阅读全文]
摘要: 丽江青木香即(Dolomiaea berar dioides (Franch.) Shih [Vladimiria berardioides (Franch.) Ling),多年生莲座状草本,叶互生,莲[阅读全文]
摘要: 丽江黄芩,别名:小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likiangensis Diels.管状花目、唇形科、黄芩属草本植物;生于海拔2500—3100米的疏林,灌丛或草坡中,产于中国云南西北部。根[阅读全文]
摘要: 羊水与胎粪吸入综合征占活产新生儿的0.3%~2.0%多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主要是胎儿在出生过程中吸入染有胎粪的羊水引起窒息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严重者发展成呼吸衰竭或死亡病史中往往有胎儿窘迫产程延长胎[阅读全文]
摘要: 婴儿性骨皮质增生症又称Caffey病,为婴儿时期侵犯骨骼及肌肉筋膜的疾病,其特点为长管状骨和扁平骨有骨膜下新生骨形成,以及患处的肿胀和疼痛。发病年龄都在6个月以前,男性居多。但最近尚有报道本症可发生在1[阅读全文]
摘要: 丽萼熊巴掌(学名:Phyllagathis longiradiosa var. pulchella)为野牡丹科锦香草属下的一个变种。产广西(龙津、大新)。本变种与前者大叶熊巴掌(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叶[阅读全文]
摘要: 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发于夏秋季节,以2~7岁儿童为多见。痢疾证候类型之一。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烦躁口渴,腹痛剧烈,大便脓血,甚或神昏抽搐,肢厥为主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中毒性菌痢[阅读全文]
摘要: 乱草,别名:碎米知风草,拉丁文名:Eragrostis japonica (Thunb.) Trin.禾本科、画眉草属一年生。秆直立或膝曲丛生,叶鞘一般比节间长,松裹茎,无毛;叶舌千膜质,光滑无毛。圆锥[阅读全文]
摘要: 脐疝是一种发育缺陷,为婴儿常见疾病,在未成熟儿中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在体重低于1500g的婴儿中占75%。脐疝在某些特殊疾病中发病率增高,如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先天愚型等。脐疝的[阅读全文]
摘要: 羊膜带综合征(Amniotic Band Syndrome,ABS)是指由于部分羊膜破裂产生纤维束或纤维鞘,导致羊膜带粘连、束缚、压迫、缠绕胎儿,使胎儿受累器官出现分裂或发育畸形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常见于[阅读全文]
摘要: 兰科植物滇石仙桃的块根,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后研粉用。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忌服。本品有毒,内服时应严格掌握剂量,过量服用可致呕吐腹泻。除对症处理外,可用生姜汁解救。滇石仙桃多年生草本。假鳞茎长10~15[阅读全文]
摘要: 尿床即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入睡后还不能控制排尿,从而不自觉的尿床。尿床临床表现为:睡眠昏沉,难以叫醒,醒后不知,平时易出汗,尤其夜间出许多,睡觉姿势多为爬或蜷卧式。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先治疗疾病[阅读全文]
摘要: 了哥利为紫金牛科植物网脉酸藤子的根及茎,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下。攀援灌木。分枝多;密布皮孔,幼时多少被微柔毛。叶片坚纸质,稀革质,长圆状卵形或卵形,稀宽披针形,长5-10cm,宽2-[阅读全文]
摘要: 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 (Linn.) C. A. Mey’)属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又名南岭荛花。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国外越南、印度、菲律宾也有分布,主要生于丘陵草坡或灌丛中[阅读全文]
摘要: 幼年型类风湿病是怎么回事?幼年型类风湿病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包括关节皮肌肝脾淋巴结年龄较小的患儿往往先有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其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更为显[阅读全文]
摘要: 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协作组讨论通过了分类法,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腹泻除已有固定名称如杆菌痢疾、聝米[阅读全文]
摘要: 了哥王子,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L.)C. A. Mey.的果实。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浙江等地。外用常用于治疗痈疽,瘰疬[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