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疫毒痢

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发于夏秋季,以2~7岁儿童为多见。痢疾候类型之一。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烦躁渴,腹痛剧烈,大便脓,甚或神昏抽搐,肢症状。可见于西医的中毒性菌痢。本病是由于染有疫毒的不洁之物,从,蕴伏肠,为其要发生原因。着凉、疲劳、饥饿,以及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发生本病的诱因。夏秋之季,湿热盛,受困。小儿脆弱,秽疫毒最易入侵,毒聚......
目录

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于染有疫毒的不洁之物,从,蕴伏肠,为其要发生原因。着凉、疲劳、饥饿,以及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发生本病的诱因。夏秋之季,湿热盛,受困。小儿脆弱,秽疫毒最易入侵,毒聚肠中,其正气尚盛者与相争,则湿从热化,热盛化火分,进迫厥阴少阴,则可出现壮热神昏抽风;若正不敌或在的同时,又可伴见正气不支的虚脱

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病情较剧,突然高热,寒战,烦渴,腹痛急剧,痢下脓稠黏,次数频多,恶心呕吐,或兼发斑疹。儿童因体质娇嫩,每于未出现泻痢的症状时,即呈高热、昏迷抽搐,甚或肢冷、大汗、微欲绝等危重候。类似中毒痢疾

辨证施治

本病发病迅速,治疗需及时果断,辨证施治与西医的抢救措施结中医辨证一般分毒二型:

1.毒

(1)候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谵妄,甚则反复惊厥昏迷,大便量少肚作胀,或痢下脓,小便黄赤,或虽未见下痢症状,但肛检有便者。舌红苔黄腻滑数。

(2)治则清肠解毒,泻

(3)黄连解毒汤加减。

(4)方药黄连黄芩黄柏、生大黄羚羊角

昏迷惊厥者,加钩藤水牛角至宝壮热不退者,加水石、紫雪。中成药可选用香连

2.

(1)面色苍白青灰,四肢冷,汗出不温,细数无力,皮肤见有纹,发绀,或咖啡状物,呼吸浅促,律不匀,光无志不清。

(2)治则扶正潜阳熄风

(3)参附汤加减。

(4)方药人参,熟附子

汗出不温或抽搐者,加龙骨、牡蛎;呼吸浅促不匀者,加五味子山茱萸青紫、黯红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大便有脓者,加白头翁苦参葛根

其他治疗

1.外治法

(1)大黄适量,研为细末,过筛,调为膏,用纱布包裹,。一日一换,直至病愈;

(2)苦参适量,干研为细末,过筛。每次6~8克,用水调为膏,纱布包裹,。一日一换,直至病愈。

2.针灸疗法

高热惊厥者,针人中、百会、,中强刺激。如见,针人中、中冲,采用间歇性刺激法,进针后每隔4~5分钟捻针1次,并可同时艾灸气海、百会。呼吸不整者,可频频针刺会阴

3.推拿疗法

大肠、分阴阳,推上三天、退下六腑,揉龟尾,推下七,推上七

4.饮食疗

(1)马齿马齿粳米马齿洗净,捣烂后过滤取汁,与粳米成稀粥,分次食用,湿热白痢

(2)马齿绿豆马齿绿豆,洗净后共汤,顿服,连服3~4日。湿热白痢

(3)白头翁白头翁金银木槿,白糖。将前三味药加水,取浓汁加白糖温服,每日3次。湿热白痢疫毒痢

预防

预防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摊贩做好卫生检查工作。对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保育员应定期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肠道抵抗力降低。在痢疾可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次1~2瓣,或与菜食同食,痢疾病情平稳后,仍以清淡饮食为好,忌食油腻荤腥之品。

痢疾候类型之一。又叫“疫痢”。本病或因患者体质素虚,或因毒疠过盛,致疫毒深滞肠,易入营血,有较强的传染性,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乱草

下一篇 丽萼熊巴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