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丽江黄芩

丽江黄芩:小黄芩,拉丁:Scutellaria likiangensis Diels.管状科、黄芩草本植物;生于海拔2500—3100米的疏林,灌丛或草坡中,产于中国云南西北部。肥厚,可入药,有清热凉血消炎解毒之效。多年生草本;或斜,肥厚,径2-12毫米,黄色,常分叉。高20-36厘米,直立,多数,自端生出,褐紫色,四棱,被倒向小疏柔毛,不分枝......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斜,肥厚,径2-12毫米,黄色,常分叉。高20-36厘米,直立,多数,自端生出,褐紫色,四棱,被倒向小疏柔毛,不分枝中部节间长1.8-3.6厘米。坚纸质,椭状卵,下部者较小,长1.3-3厘米,宽0.6-1.5厘米,先端钝,有时微缺,边缘大多在中部或中部以上有很不明显的齿状锯齿或至近全缘,上面绿色下面较淡,上面被稀疏的紧贴的小疏柔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凹腺点,沿疏被小疏柔毛,侧脉约4对,与中脉上面凹陷下面突出;叶柄极短或近无柄,长0-1.5毫米。对生,在排列成生长6.5-12厘米的总状花序花梗长2-3毫米,与序轴密被平展具腺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但较小而变狭,长1.2-1.6厘米,上部者变小,披针状卵或卵,长3.5-10毫米,全缘,两面均密被具腺微柔毛。花萼时长3毫米,外密被具腺微柔毛,常带紫色面无毛,果时长5.5毫米,盾片时半,平展,高1.5毫米,果时竖立,反折,高3毫米。花冠白色黄色至绿黄色,常染粉紫斑或条纹,长2.6-3厘米,外密被具腺微柔毛,面无毛;冠筒近基部前囊状膨大,几成直角膝,中部宽约2.8毫米,至部宽约6毫米;冠檐2,上盔状,凹,先端微缺,下中裂,宽达8毫米,两侧裂,宽2.5毫米。雄蕊4,二强;丝扁平,下部被小纤毛。花盘肥厚,前隆起;子房柄短。花柱细长。子房光滑。成熟坚果,长1.75毫米,径1.25毫米,黑褐色,具面中央具一果脐。期6-8月;果期8-9月。

丽江黄芩图册丽江黄芩图册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3100米的疏林,灌丛或草坡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 云南西北部。

主要价值

入药,据云有清热,消炎,解毒之功。

(丽江黄芩):苦,。清热凉血,消炎,安胎。用于更年期崩漏胎动不安热病肺热咳嗽泄泻痢疾吐血,衄便血热淋压症。

【来源】丽江黄芩Scutellaria likiangensis Diels,以入药。

性味】苦,

【功能治】 清热凉血,安胎。

更年期红崩:丽江黄芩),为末,水送服,每服2钱,每日2次,连服7天。

胎动不安丽江黄芩白术各3钱,续断4钱,水服。

尚可治热病发烧,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吐血,衄便血热淋等症。配用,水服,用量1~3钱。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