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落叶乔木,枝有暗黄色皮孔,新生枝被暗黄灰色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连柄长20~35厘米。小叶8~14,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4厘米,宽2.5~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钝,两侧不对称,全缘,两面沿[阅读全文]
摘要: 破气,治疗学术语,系理气法之一。即用较峻烈的 理气药 散气结、开郁滞的方法。药用 青皮、 枳实等。破气、理气食物有:青菜、萝卜、黄瓜、花菜、芹菜、冬瓜、丝瓜、慈菇、大白菜、西兰花、茭白、金橘、山楂、桂皮[阅读全文]
摘要: 平肝熄风用于治疗 肝肾阴虚, 水不涵木,阴不 潜阳, 肝阳化风之证的方法。治疗 内风病证方法之一。适应证状有眩晕欲仆,头痛如掣,肢麻震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而细,或猝然昏倒,舌强不[阅读全文]
摘要: 逆流挽舟逆流挽舟,治疗学术语。对外感挟湿型痢疾的治法。痢疾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表证,用人参败毒散。该方疏表除湿,寓散于通,使表解而里滞亦除。即前人所谓从表陷者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挽船上行之[阅读全文]
摘要: 单心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系胚胎发育期房间隔的第1隔和第2隔均未发育所致。房间隔的痕迹也不存在,而室间隔完整,故又称为二室三腔心或单心房三腔心。单心房可单独存在,但常合并左上腔静脉和右位心,左位心[阅读全文]
摘要: ①治疗学名词。系正治和反治法则的别称。用药逆证候而治者为逆,即正治;从证候而治者为从即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医门法律》:“逆从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是逆其病而治之;以寒[阅读全文]
摘要: 木郁达之,治则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称抑者散之。指肝气郁结的病证,用疏肝畅达的方法治疗。如肝郁化火,用疏肝泄热解郁的方法。 木郁达之 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疗原则。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阅读全文]
摘要: 临床上尚属少见,且多因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不当,病程迁延,致使脓液长期不吸收所造成。胸腔积液中含有大量胆固醇(>1.5g/L)为其特点。多见于男性青壮年,病程较长,常因胸闷胸痛就诊而发现。是一少[阅读全文]
摘要: 留者攻之,治则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病邪留滞不去的病证,如宿食、痰饮、蓄血等。用泻下、涤饮、攻瘀等攻邪的方法治疗。 留者攻之,治法。指对邪气积聚或已成形,或未成形而结聚郁塞不行之类的病症。应该用[阅读全文]
摘要: 穿透性心脏外伤是由一类强力、高速、锐利的异物穿透胸壁或它处进入心脏所致,少数因胸骨或肋骨骨折断端猛烈移位穿刺心脏引起。心脏穿透伤均有心包破损,有时心脏伤口有多处,这在刺入伤和枪弹伤中尤为多见。任何胸壁心[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名词.治疗血热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血热炽盛,而出现吐血、衄血、妇女崩漏、内热烦躁、舌质红绛者;若温邪热入血分,则兼见壮热,发狂,斑疹等症。前者可用犀角、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等药,后者并配合清热解毒药[阅读全文]
摘要: 云南含笑(拉丁学名: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 ex Finet et Gagnep.),俗名:皮袋香、溜叶含笑,是属于被子植物门木兰科含笑属的一种灌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阅读全文]
摘要: 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损伤这里指由直接作用在颈部或气管的外力引起,亦可由胸部闭合性创伤所致的间接外力引起,常合并其他较严重创伤,使气管、支气管创伤的诊断被延误,往往造成患者即刻和早期死亡。穿透性创伤,锐器伤[阅读全文]
摘要: 敛阴,汉语词汇,拼音liǎn yīn,意思是冬季养生敛阴护阳。冬季养生敛阴护阳冬令阳气潜藏于内,阴精固守充盛,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机,冬季的养生之道又称为“养藏之道”。一、多晒太阳 气候严寒的冬季,阳[阅读全文]
摘要: 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以理气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气方。理气 风水名词。古代26种风水派系之一。 唐代《大唐阴阳书》记载了古代详细的风水派系划分。唐代后“阴阳[阅读全文]
摘要: 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创伤性气胸的发生率在钝性伤中约占15%~50%,在穿透性伤中约占30%~87.6%。气胸中空气在绝大多数病例来源于肺被肋骨骨折断端刺破,亦可由于暴力作用引起的支气管或肺组织挫裂伤,[阅读全文]
摘要: 肖开提·亚力昆(维吾尔语:شەۋكەت يالقۇن),曾被称为买买提·艾力,1993年2月7日出生于新疆阿图什市,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现效力新疆天山雪豹足球俱乐部,曾效力广州恒大、青岛海牛[阅读全文]
摘要: 胸膜腔内积血谓之血胸。创伤性血胸的发生率在胸部钝性伤中占25%~75%,在穿透性伤中占60%~80%。创伤性血胸的治疗旨在防治休克,及早清除胸膜腔积血以解除肺与纵隔受压和防止感染。造成血胸的出血来源:①[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