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文档君 创建的词条
寒因寒用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寒因寒用】反治法之一。指治疗内真热而外假寒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热,而表 现出假寒的现象,亦即内真热而外假寒,须用寒凉药治疗。例如病人 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 ,余[阅读全文]

寒下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寒下是指中医运用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以治疗里实热证的下法。寒下中医运用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以治疗里实热证的下法。适用于阳明里热结实的证候,以泻热攻积通便为目的。常用大黄、芒硝、番[阅读全文]

寒无犯寒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意思是如果没有热证,在寒冷的冬天就不要随便用寒药,以免损伤阳气,发生变证。但如果是里有实热结滞,须用寒凉的攻下药,就不在此例。不周冬日用寒凉攻下,对于方药应有选择,剂量也宜斟[阅读全文]

攻里不远寒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远,在这里是避忌的意思。热积于里,非寒下药不能消除,所以攻里不避忌寒药(参见“寒下”条)。但腹中寒而大便寒秘,也有用寒下药的,但配伍不同,如大便寒秘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阅读全文]

攻补兼施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攻补兼施,是中医学术语,是补与祛的治疗方法之一。攻补兼施,中医学名词。补益正气与攻逐病邪同时施用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人体正气虚弱而病邪盛实的病症。如用黄龙汤之攻泻实热,补益元气;鳖甲煎丸之攻积消瘀,补益气[阅读全文]

甘寒滋润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寒滋润】是治疗肺肾津液不足的方法。例如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咽喉燥痛、 咳嗽乾喘、痰中带血、手足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用生地、熟 地、麦冬、川贝母、百合、当归、白芍、生甘草、玄参、桔梗等药。...[阅读全文]

甘寒生津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甘寒生津】是用甘寒药治疗胃的津液损伤的方法。热性病里热盛,损耗胃的津液 ,口中燥渴,吐粘滞白沫,选用麦冬汁、藕汁、鲜苇根汁、荸荠汁、 梨汁或甘蔗汁等药,取适量炖温内服。或用石斛、天花粉、芦根等煎 服。[阅读全文]

釜底抽薪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釜底抽薪,汉语成语,比喻克服、消除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句为“这个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难免养痈(yōng)成患”。该成语出自汉朝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阅读全文]

盘肠草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盘肠草(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别名南瓜阴芽。为葫芦科植物南瓜成熟果实内种子所萌发的幼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Duch.[阅读全文]

直肠脱垂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阅读全文]

扶正袪邪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扶正袪邪是一个中医理论。【扶正袪邪】 “正”是人体的正气,“邪”是致病的病邪。扶正是用药扶助正气, 使正气加强,以消除病邪。袪邪是用药驱除病邪,也是为了扶助正气 。凡病邪盛而正气也较强的实证,如某些感染[阅读全文]

芳香化浊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芳香化浊】使用芳香化湿浊的药物,治内有湿浊,出现脘腹胀闷,恶心吞酸,大 便稀薄,体倦乏力,口腻有甜味等症。用藿香、佩兰、砂仁,厚朴等 ;如兼有头晕而胀,呕吐,舌苔白腻,可加石菖蒲,鲜荷叶,陈皮、 半夏[阅读全文]

盘龙七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盘龙七,秦岭岩白菜 多年生草本,高5-50cm。全体平滑无毛,根茎粗壮,延伸,直径2.5-4cm。叶基生,叶柄长1.5-13cm,托叶鞘无毛;叶片近肉质,有光泽,圆形或宽卵状圆形,长5-25cm,宽3-[阅读全文]

反治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反治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证象是相顺从的,又称为“从治”。treatment with medicines of similar nature to t[阅读全文]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顶(dǐng),汉语汉字,笔画8画,左右结构。字义是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用头支承;从下面拱起。组词头顶、山顶、顶级。相关例句有“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就顶了她几句”。相关古文有:“肩高于顶。”出自[阅读全文]

盘龙参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盘龙参,中药名。为兰科盘龙参属植物绶草Spiranthes australis Lindl.的根或全草。产于全国各省区。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补气壮阳之功效。常用于病后虚弱,神经衰弱,阴虚内热,咳嗽吐[阅读全文]

砒石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砒石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市售信石分红信石及白信石二种,但白信石极。少见,故主要为红信石,其加工制品为砒霜。该品的原矿物主要为砷华,但也有用毒砂或雄黄加工制造而成的。为[阅读全文]

砒霜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砒霜(Arsenic trioxide),别名白砒、亚砷酸酐,化学名为三氧化二砷,化学式为As2O3,相对分子质量是197.84,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微溶于水。 砒霜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是最具[阅读全文]

直肠脱垂直肠壁内疝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腹腔内脏器陷入子宫直肠陷凹所形成的疝,称直肠脱垂直肠壁内疝(intramural hernia caused by proctoptoma)。临床多表现为排便梗阻和不尽感。多发生于女性,双合诊结合排粪造[阅读全文]

调气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针法名词,见《灵枢·官能篇》。应用针刺的补泻方法,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改善人体的机能。也就是通过针刺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纠正体内各种组织和内脏的病理状态。针刺的这种治疗作用,称为调气。如《灵枢·终始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