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盘龙参

盘龙参,中药。为兰科盘龙参植物绶草Spiranthes australis Lindl.的或全草。产于全国各省区。具有益养阴,清热解毒,补壮阳之功效。常用于病后虚弱,神经衰弱阴虚热,咳嗽吐血结核咳头痛痛酸软,小儿夏季热,小儿急惊糖尿病,遗精白带,淋浊带下,脚带状疱疹。外用治毒蛇咬伤伤,疮疡肿。或全草。味甘、淡、苦,性温。归。益养阴,清......
目录

入药部位

或全草。

性味

味甘、淡、苦,性温。

归经

功效

养阴,清热解毒,补壮阳

主治

用于病后虚弱,神经衰弱阴虚热,咳嗽吐血结核咳头痛痛酸软,小儿夏季热,小儿急惊糖尿病,遗精白带,淋浊带下,脚带状疱疹。外用治毒蛇咬伤伤,疮疡肿。

用法用量

9-15g;鲜全草15-30g。外用:适量,鲜或鲜草捣烂患处。

禁忌

湿热瘀滞者忌服。

炮制

采集加工

秋季挖,除去,洗净晒干。春夏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中段。干,筛去灰屑。

生理特性

植株高13-30厘米。数条,指状,肉质,簇生于基部。较短,近基部生2-5枚叶片线形或宽线状披针,极罕为狭长,直立伸展,长3-10厘米,常宽5-10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收狭具柄状抱的鞘。直立,长10-25厘米,上部被腺状柔毛至无毛;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长4-10厘米,呈螺旋状扭转;苞片卵状披针,先端长渐尖,下部的长于子房;子房纺锤,扭转,被腺状柔毛,连花梗长4-5毫米;小,紫红色、红色白色,在花序轴上呈螺旋状排生;萼片的下部靠,中萼片狭长,舟状,长4毫米,宽1.5毫米,先端稍尖,与花瓣呈兜状;侧萼片偏斜,披针,长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稍尖;花瓣状长,先端钝,与中萼片等长但较薄;唇瓣宽长,凹陷,长4毫米,宽2.5毫米,先端极钝,前半部上面具长硬毛且边缘具强烈皱波状齿唇瓣基部凹陷呈浅囊状,囊具2枚胼胝体。期7-8月。

生长环境

产于全国各省区。生于海拔200-34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下、草地或河滩沼泽草甸中。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半岛、日本、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至不丹印度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40cm,叶片多皱缩或落,展平后完整线形至线状披针,数枚基生,质厚。,且纵条,基部簇生数条小纺锤块根,具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的可见穗状花序呈螺旋状扭转。果多已落。微,味酸、淡、微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砒石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