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鬼(通魄)门”即指体表的汗毛孔。在宣肺发汗的过程中,即宣发肺气,通过皮毛使汗从皮肤而出。《素问》多处将针刺之穴位称为“门”,如“以开其门”、“推阖其门”、“外引其门”等,不胜枚举。故穴位为门毫无异议。[阅读全文]
摘要: 盆架树(拉丁学名:Alstonia rostrata C. E. C. Fischer),别称面盆架、盆架子,是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常绿乔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阅读全文]
摘要: 治疗学名词。指用消除秽浊药,以攻逐伏于膜原间的病邪。温疫或疟疾初起,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苔垢腻,脉弦数。用达原饮。膜原是先秦医家运用解剖手段,在直[阅读全文]
摘要: 创伤性膈疝是胸部和腹部外伤导致膈肌破裂,腹腔内脏器经膈肌裂口突入胸腔形成的一种疝。本病多发生于第4肋平面以下的胸部穿透伤及下胸部和上腹部严重闭合性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复合性损伤,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容易误[阅读全文]
摘要: 峻下,下法之一。指用峻烈泻下药攻逐里实的方法。适用于正气未衰者。如通导大便,荡涤实热,用大承气汤;攻逐水饮用十枣汤。攻逐寒积,用三物备急丸;泻热、逐水、破结,用大陷胸汤等。......[阅读全文]
摘要: 惊者平之:指因惊怯而引起心神不宁,惊悸怔忡或惊风抽搐的病症。当用镇静安神、平肝,或使之习惯以为平常而不觉惊的方法治疗。惊,指心悸、失眠,小儿惊风等一类病症。 平,指用镇惊安神一类方药,如朱砂安神丸等。惊[阅读全文]
摘要: 禁,jin,从示林声。用于名词时表示酒器,用于动词时一般表示禁止或承受得住。承酒尊的器座,可分为长方形与方形,有足与无足。其中,有足的称为“禁”,无足的称为“斯禁”。传世和考古发掘的青铜禁都极为罕见,[阅读全文]
摘要: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患者发生心肌炎,也可散在发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根据典型的前驱感染病史;相应的临床表现;[阅读全文]
摘要: 金郁泄之,治疗学术语,指的是一种治疗原则。金郁,指肺气壅滞;泄,宣泄,渗泄。用宣肺、利小便的方法治疗肺气不利所致咳嗽痰多,喘促鼻塞,水肿等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郁泄之……然调其气。”王冰注:“[阅读全文]
摘要: 解痉 开放分类:中医应用科学科学 目录 1 解痉药 2 参考资料 解痉 治疗学术语。又称镇痉。用平肝、镇潜、祛风的药物解除震颤、手足痉挛及角弓反张等症,称解痉。参熄风条。常用的解痉药主要是抗胆碱药,他[阅读全文]
摘要: 解肌,是治疗外感证初起有汗的方法。辛温解肌的如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弱、苔白滑、不渴饮等症。辛凉解肌的如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甘草、黄芩、芍[阅读全文]
摘要: 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阅读全文]
摘要: 截,切断,割开。量词,表示节、段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土戈”(zāi),从隹,“土戈”亦声。“土戈”指“在原野上已排列停当的军阵”。“隹”即鸟儿。◆切断;割开:截断|截肢|截取。◆阻拦;阻挡:拦[阅读全文]
摘要: ①人体下部之气。《 灵枢·口问》:“下 气不足,则乃为 痿厥、 心悗。”②症名。肠胃郁结,排泄气体,即矢气。《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下气,肠胃郁结病也。盖惟郁结,则肠胃之气不能健运,所纳谷食之气,[阅读全文]
摘要: 治疗 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 脾虚证候。常用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药﹔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疏肝药。方用逍遥散之类。.[阅读全文]
摘要: 补法之一,治疗脾虚证的方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精气皆仰赖脾的运化功能。补法之一,治疗脾虚证的方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精气皆仰赖脾的运化功能。故脾虚可导致其他脏器的不足,其他脏[阅读全文]
摘要: 盘石龟是葫芦科盘石龟Thladiantha rigrapunctata Kuang, aff.,以块根入药。分布在江西。别称土山龟、石下龟、钻石龟。【别名】【来源】葫芦科盘石龟Thladiantha r[阅读全文]
摘要: 闭合性气胸为肺裂伤或胸壁穿透伤后,少量空气(从肺内或胸膜外)进入胸膜腔,肺部或胸壁的伤口闭合,不再有气体漏入到胸膜腔内,这样造成的胸膜腔积气称为闭合性气胸。严重时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和气促症状,需急诊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