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
风水名词
风水名词。古代26种风水派系之一。 唐代《大唐阴阳书》记载了古代详细的风水派系划分。唐代后“阴阳风水学”从中国大地消失。 宋代后再次从 日本传入 中国,因为此时风水资料多为日文,翻译和流传的容易程度而造成风水派系在中国大地上保留了“理气派”和“峦头派”。
理气派:是以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考察人体与地的气候;地极磁波变化的关系。着重阴阳、八卦、星象。现存理气派因为结印和结印阵制作方法涉及到日本古文所以传播难度大传播速度迟缓,广泛程度低于峦头派。
古代人发现地上与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成分,含有特定成分的水长期滋养当地的土壤。土壤的矿物成分达到一个特殊比例,会形成异常适合动植物生活的环境。这个特殊土壤,本称作龙砂。古代人甚至将这样的土壤入药治病。古代人通过实践发现这种特殊土壤极其滋养动植物生长,因此认为可以为人带来财富等好运,由此引发了古代人根据一些地势地形及动植物特征去寻找有龙砂的地区。从而形成了古代称为“阴阳风水学”的民俗学科,后人将此简称为“风水学”。将寻找龙砂称作“寻龙点穴”根据《灵能真柱》记载最早有明确书籍记载龙砂寻找方法的是《连山易》。理气派就是众多寻找龙砂方法的其中一种体系。
起源与发展 同形势派一样,理气派的起源也非常久远。伏羲与周文王的风水理论,都建立在对物体运行规律,及物体之间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研究之上,是早期理气说的萌芽,对理气派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秦汉时期,风水学者邹衍仓J立了著名的五行学说。到了汉代,儒家名士董仲舒首先将阴阳和五行结合起来,提出了阴阳五行说。先哲们的这些理论,其实便是最早的理气派的基础。理气派认为居住地处在山水环抱之中是绝佳的风水条件,是需要宏观考虑的选址因素。山水形势只能决定气的气势,而随着宇宙的运行和时间的推移,气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气运的转变。而气运的流转,会使人产生敏锐的感应,并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在研究风水时,必须要把气运的变化考虑进去。 宋代时,风水大师王及和陈抟等人正式创立了理气派,注重使用罗盘定向,并借鉴形势派理论,在形势派基础上引入《周易》学说和占星学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系统。
基本概述
气分病主要包括 气虚与 气逆。气虚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低下,气虚宜 补气,列入补益方药章节阐述。气滞、气逆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气滞宜 行气,气逆宜 降气。理气方药具行气或降气之功,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肺气壅滞、 胃气上逆等证。
症状
引起 气滞、气逆病证的原因很多,诸职寒暧失调,忧思郁怒,痰饮,湿浊,瘀阻,外伤,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皆能影响气机的运行,进而发为气滞、气逆病证。气滞者常表现为闷、胀、痛,气逆者常表现为呕恶、呃逆或喘息。临床使用理气方药,必须针对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宜的配伍。
理气方药
理气活血滴丸
【主治】 温阳宽胸、理气活血,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I、II级心阳不足,心血瘀阻症(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形寒,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沉细)。
金铃子散
【成份】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各9g)。
【主治】 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半夏厚朴汤
【成份】 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9g), 苏叶二两(6g)。
【主治】 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 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橘核丸
【成份】 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 海带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麸炒各一两(各9g),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通、枳实麸炒,延胡索炒,去皮, 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各半两(各6g)。
暖肝煎
【成份】 当归二三钱(6~9g),枸杞三钱(9g), 小茴香二钱(6g),肉桂一二钱(3~6g), 乌药二钱(6g),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3g),茯苓二钱(6g)。
【主治】 肝肾虚寒证。睾丸冷痛,或 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弦沉迟。
厚朴温中汤
【成份】 厚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一两(各9g),甘草炙、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五钱(各5g),干姜七分(2g)。
【主治】 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
旋复代赭汤
【成份】 旋复花9克、代赭石15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的胃脘痞闷、嗳气、呃逆、呕吐等证。
理气:治法之一。即调理气机,调整脏腑功能,用于治疗 气病的方法。常用具有行气解郁、降气调中、 补中益气作用的药物,治疗气滞、气逆、气虚。气虚宜补,气滞宜疏,气逆宜降,故又分 补中益气、 疏郁理气、和胃理气、降逆下气等。
《滴天髓》五、理气
原注:阖关往来皆是气,而理行乎其间。行之始而进,进之极则为退之机,如三月之甲木是也;行之盛而退,退之极则为进之机,如九月之甲木是也。学者宜抑扬其浅深,斯可以言命也。
任氏曰:进退之机,不可不知也。非长生为旺,死绝为衰,必当审明理气之进退,庶得衰旺之真机矣。凡五行旺相休囚,按四季而定之。将来者进,是谓相;进而当令,是谓旺;功成者退,是谓休;退而无气,是谓囚。须辨其旺相休囚,以知其进退之机。为日主,为喜神,宜旺相,不宜休囚;为凶煞,为忌神,宜休囚,不宜旺相。然相妙于旺,旺则极盛之物,其退反速,相则方长之气,其进无涯也。休甚乎囚,囚则既极之势,必将渐生;休则方退之气,未能遽复也。此理气进退之正论也,爰举两造为例。
丁亥 庚戌 甲辰 壬申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甲木休囚已极, 庚金禄旺克之,一点 丁火,难以相对,加之两财生杀,似乎杀重身轻,不知九月甲木进气,壬水贴身 相生,不伤丁火。丁火虽弱,通根身库,戌乃燥土,火之本根,辰乃湿土,木之余气。天干一生一制,地支又遇长生,四柱生化有情,五行不争不妒。至丁运科甲连登,用火敌杀明矣。虽久任京官,而宦资丰存,皆一路南方运也。
乙亥 庚辰甲戌 壬申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此与前大同小异。以俗论之,“甲以乙妹妻庚,凶为吉兆”,贪合忘冲,较之前造更佳,何彼则翰苑,此则寒袷?不知乙庚合而化金,反助其暴。彼则甲辰,辰乃湿土,能生木,此则甲戌,戌燥土不能生木;彼则申辰拱化,此则申戌生杀;彼则甲木进气,而庚金退,此则庚金进气,而甲木退。推此两造,天渊之隔,进退之机,不可不知也。
理气膳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