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肺炭疽(Pulmonary Anthrax)是炭疽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最常见为皮肤炭疽,表现为皮肤坏死和黑痂,亦可吸入感染引起肺炭疽,[阅读全文]
摘要: 青箭杆草 (《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大柴胡、银柴胡、马兰头(《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菊科植物 毛茎马兰的全草。毛茎马兰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全体有短毛。基部叶花后凋落;[阅读全文]
摘要: 青粱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仁。植物形态参见粟米条。一年生栽培作物,须根粗大。秆粗装,直立,高0.1-1m。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青粱米 (《别录》)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阅读全文]
摘要: 关刺(渊刺、岂刺),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筋痺。刺法是直接针在四肢关节周围筋肉的附着部,但应防止出血。这是应用于治疗肝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关刺法操作要求是“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阅读全文]
摘要: 青羊胆,中药名。偶蹄目牛科动物青羊。以胆入药。点眼中,主治赤障白膜风泪,胃痛。【拼音】 Qīng Yánɡ Dǎn 【来源】偶蹄目牛科青羊Naemorhedus goral Hardwicke,【生境分[阅读全文]
摘要: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风疹极易引起[阅读全文]
摘要: 古代九针的一种。即现代常用的“三稜针”。针体圆,针尖呈三稜状,有刃。主要用于刺破皮下静脉及小血管,治疗痈肿、热病、急性胃肠炎等。 锋针 针具名。九针之一。今称三棱针。《灵枢·九针论》:“锋针,取法于絮针[阅读全文]
摘要: 九刺法的一种。指直接针在肌肉的间隙处(《灵枢·官针篇》)。分刺①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指针刺人体分肉处的方法。分肉有指为肌肉间隙处,亦有以深部近骨的肌肉为分肉者。②[阅读全文]
摘要: 【拼音】 Qīnɡ Yáng Jiǎo【来源】偶蹄目牛科青羊Naemorhedus goral Hardwicke,以角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 镇静, 退热,明目,止血。主治小儿 惊痫,[阅读全文]
摘要: 耳针疗法是以毫针、皮内针、艾灸、激光照射等器具,通过对耳廓穴位的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记载着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以后《内经》中对耳[阅读全文]
摘要: 青胡桃果落叶乔木,高20-25m。树皮灰白色,幼时平滑,老时浅纵裂。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未成熟的果实。【拼音】 Qīnɡ Hú Táo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未成熟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阅读全文]
摘要: 奇异南星(学名:Arisaema decipiens)是天南星科天南星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880米至3,4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阅读全文]
摘要: 副流行性感冒在成人中常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而5岁以下儿童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最高。副流感病毒是副黏病毒属,呈球形,直径125~250nm,有包膜,单股RNA,有4个型,4型又分为A、B两个亚型[阅读全文]
摘要: 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国利用耳穴诊治疾病的历史已相当悠久。耳针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得以形成为独特的治疗方法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它在临床治疗的疾病很广,不仅[阅读全文]
摘要: 电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指针刺入穴位后接通电麻仪(电针机),通过毫针输入电流刺激达到镇痛效果,以施行手术的方法。它是在电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麻方法。普遍应用于各种针麻手术。它是在电针疗法的基础上[阅读全文]
摘要: 青荚叶茎髓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域青荚叶和中华青荚叶的茎贿,具有通乳的功效。落叶灌木,高1-2m。嫩枝绿以或紫绿色,叶痕显着。叶互生;叶柄长1-5cm;托叶线状分裂;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罕为卵状披针形[阅读全文]
摘要: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系指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和田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由NTM引起的疾病称为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近年来由于检出率逐渐增多,相应的对[阅读全文]
摘要: 青药,在药物领域,是一种外观呈青灰色的中药粉剂,具有清热消肿、解毒止痛之功效。创面渗液出血用粉剂,干痂面将粉剂制成油膏外涂,对于各种烧烫伤、红伤、疮疡及各种赤灼肿痛之症均有极好的疗效,以北京最为出名;也[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