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炭疽
疾病概述
肺炭疽(pulmonary anthrax)是炭疽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吸入带有炭疽杆菌芽孢的尘埃可发生肺炭疽。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传染本病。本病死亡率高,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血,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24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发生炭疽性脑膜炎。
病原菌为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为革兰氏阳性有荚膜无鞭毛粗大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呈竹节状长链,易形成芽孢。在室温干燥环境中存活20余年,在皮革中也能生存数年。煮沸10分钟、140℃干热3小时可能破坏芽孢;1∶2500碘液经10分钟即可杀死芽孢。
病理病因
1.传染源
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其次是猪和狗。它们的皮毛、肉、骨粉等均可携带细菌造成传播。炭疽患者的痰、粪便及病灶分泌物可检出细菌具有传染性,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少见。
2.传播途径
肺炭疽多为原发性,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有炭疽杆菌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引起,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
3.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检查手段
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白细胞数增加,(10~25)×109/L。甚至可高达(60~80)×109/L。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可减少,可有类白血病反应。
2、病原学检查
1)细菌涂片与培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别取分泌物、痰液、大便、血液和脑脊液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培养可有炭疽杆菌生长。
2)动物接种将上述标本接种于家兔、豚鼠与小白鼠皮下,24小时后出现局部的典型肿胀、出血等阳性反应。接种动物大多于48小时内死亡,从其血液与组织中可查出和培养出炭疽杆菌。
3)血清免疫学检查有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法与ELISA法等检测血中抗荚膜抗体。炭疽患者发病后3天开始产生此抗体,1周后大多呈阳性。恢复期血清抗体较急性期增加4倍以上,即为阳性。EⅡSA、免疫荧光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阳性率达80%~100%。Ascoli沉淀实验主要用于检验动物毛与脏器是否染菌。
4)炭疽皮肤试验用减毒株的化学提取物皮下注射,症状出现2~3天后,82%的患者出现阳性结果,4周后达99%。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标准
根据接触病畜及产品的生活史,职业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困难。确诊有赖于病菌的检出和血清学检查。肺炭疽的中毒症状远较大叶性肺炎为重,X线检查有助于区别。诊断标准:
1.接触史
有与病畜或其皮毛的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皮肤炭疽的焦痂溃疡,肺炭疽的出血性肺炎,肠炭疽的出血性肠炎,败血症的严重全身毒血症与出血倾向等。
3.确诊
需要细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以及动物接种等。
治疗手法
1.一般治疗
患者卧床休息及隔离,注意多饮水。青霉素为最有效的抗生素。磺胺药物也常常有效。
2.病原治疗
青霉素G为首选药,尚未发现耐药。对肺炭疽及并发脑膜炎败血症者,青霉素增量静脉滴注,并加用链霉素每天分次肌注,或阿米卡星2周以上。肺炭疽治疗药物: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如水肿导致气道阻塞须采用保持气道通畅的措施。
对重症者,除抗生素外,可同时应用抗肺炭疽血清静脉注射,应用前必须先作皮试。
4.对症治疗
流行病学
在人群间和动物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
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
卫生部出台《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一旦发现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四种传染病例,不管有没有网络直报系统,都必须在2个小时之内向卫生部报告。
疾病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