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叶酸缺乏症是指由于叶酸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引起的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叶酸(folic aci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蔬菜,酵母、肝、肾,乳肉等食物中含量丰富,但烹调后易破坏。叶酸为一[阅读全文]
摘要: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又名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农村多见,近年已明显减少。主要因缺乏维[阅读全文]
摘要: 功劳木,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茎干。植物形态详"十大功劳叶"条。⒈阔叶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1-4m。茎表面土黄色或褐包,粗糙,断面黄色。叶互生,厚革质[阅读全文]
摘要: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出现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常伴周围神经损害而出现的周围性感觉障碍。中文名:脊髓亚急性联[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乳糜泻又称麸质(gluten)过敏性肠病,过去由于病因不明,也曾称之为特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现已证明本病是由于进食麦类食物,包括小麦、大麦及黑麦,机体对其中所含蛋白质成分麸质产生过敏所致,燕麦是否可[阅读全文]
摘要: 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体外具有应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本品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deficiency of vitamin K)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本病为新生儿、婴儿期常见疾病,发生于1周内的新生儿叫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婴儿期的叫晚发性[阅读全文]
摘要: 盐酸环丙沙星片,适应症为用于敏感菌引起的(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阅读全文]
摘要: 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喹诺酮类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阅读全文]
摘要: 维生素C缺乏病又叫坏血病(scurvy)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ascorbicacid,抗坏血酸),以骨骼变化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其特征的周身性疾病。临床以化骨障碍及出血倾向,过度角化性毛囊丘疹,周[阅读全文]
摘要: 英文/拉丁名称,Sulfadiazine Zinc,本品为双(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锌盐二水合物。按无水物计算,含C20H18N8O4S2Zn应为97.0%~103.0%。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阅读全文]
摘要: 磺胺嘧啶银,(INN:Silver sulfadiazine,或silvadene)是一种磺胺类/银盐抗细菌药,CAS号是22199-08-2,化学式为C10H9AgN4O2S,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巴德-吉亚利综合征,也名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它指的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最常见者为肝静脉[阅读全文]
摘要: 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即哮喘性肌萎缩(asthmaticamyotrophy),Hopkins综合征(Hopkinssyndrome),又称急性哮喘并发脊髓灰质炎样损害,本病征的主要特点是于小儿哮喘发作后1[阅读全文]
摘要: 磺胺甲恶唑,磺胺类药,主治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引起的急性、慢性尿路感染;脑膜炎球菌所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流感杆菌所致的中耳炎等。磺胺甲恶唑(英语:sulfamethoxazole)又称新诺明(Sin[阅读全文]
摘要: 先天性侏儒痴呆综合征又称Noonan综合征、Noonan-Ehmke综合征、假性Turner综合征、翼状颈综合征、Turner男性表型、男性Turner综合征。目前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具有Turn[阅读全文]
摘要: 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是磺胺类抗菌药,属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药。柳氮磺胺吡啶为暗黄色至棕黄色粉末,无臭。其是水杨酸与磺胺吡吡啶的偶氮化合物,具有抗菌、抗风湿和免疫抑制作用,主要适用于炎[阅读全文]
摘要: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当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ease)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地方性甲状[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