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维生素C缺乏病

维生素C缺乏病又叫坏病(scurvy)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ascorbicacid,抗坏酸),以骼变化和毛细管通透性增加为其特征的周身性疾病。临床以化障碍及倾向,过度角化性毛囊丘疹,周围绕以毛细管出,颇具特征性的表现,现一般少见,但在缺少鲜菜、水果的北牧区,或城、乡对人工喂养儿忽视食补充,特在边远山区农村,仍因喂养不当而致发病。人体不能维生素C,需从饮食中摄取,维......
目录

症状体征

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多见于6~24个月小儿。

1.全身症状 起病缓慢,自饮食缺乏维生素C至发展成维生素C缺乏病历时约4~7个月。常先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倦怠、软弱、激动、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面色苍白等,也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紊乱症状,常未起父母注意。此阶段可称为隐性病例。

一般都有低热,似与出。有并发症时,体温明显升高,搏增快,可能因腿痛致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呼吸亦较浅,可能与肋骨疼痛有

2.病变 下肢尤以小腿部肿痛最为常见。肿胀多沿胫干部位,压痛显著。局部温度略增,但不发红。病的较晚阶段,患部常保持一定位置:两腿外展、小腿弯如蛙状,不愿移动,呈假性瘫痪。由于剧痛,深恐其腿被触动,见人走进,便发生恐惧而哭泣。下肢肿的原因是膜下出,手指压时不出现凹陷。

肋骨与肋软交接处,尖锐地凸出,成坏珠。在凸起部分的侧可摸得凹陷,这是由于肋骨与肋软处的胸骨位。而佝偻病珠则因骺软带增宽,凸出处两侧对称,没有这种凹陷。

3.出血症状 全身任何部位可出现大小不等和程度不同的出,可在皮肤、黏膜、膜下、关节腔及。常见长膜下出,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近端;这种出可能不易为X线检查所发现,直至痊愈期才始伴有表面钙化。病情严重者可有退性病变,心脏肥大,骨髓抑制及上腺萎缩。皮肤瘀点和瘀斑多见于骼病变的附近,膝部与部最多见。其他部分的皮肤亦可出现瘀点。牙龈黏膜下常出,绝大多数见于已或正在出的时候。在上切部位最为显著,也可见于正在萌出磨牙或切等处。牙龈紫红色,肿胀光滑而松脆,稍加压便可溢血,如肿胀面积扩大,可遮盖牙齿,表面可有淤堆积。如续发奋森菌感染,可起局部坏死、腐臭与牙齿落。眼睑或结膜也可出,使眼部成青紫色。眼窝部膜下出可使眼球突出。病的晚期,偶有肠道、生殖泌尿道膜出,约1/3病人的尿中出现红细胞,但肉眼很少见到血尿

此外,年长儿患维生素C缺乏病时,有时表现皮肤毛囊角化,其外观与维生素A缺乏所致者难于区。婴幼儿患者常伴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代谢障碍所致,可能同时也缺乏叶酸;因影响的吸收与利用,亦可贫血

用药治疗

1.维生素C 对轻症患儿给予维生素C,3次/d,每次100~150mg服。

2.静注射维生素C 对重症患者及有呕吐腹泻脏出症状者,应改为静注射,1次注完一天量。

3.选择维生素C丰富食物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供给鲜桔挤出之汁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

4.补充其他维生素 此外,据需要适当补充其他维生素,特要注意补充同时缺乏的维生素D。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维生素C治疗量应加大,另给适量叶酸,或再加适量维生素B12。

5.其他 骼病变明显的患儿,应安静少动,以防止骨折位。有牙龈者应注意口腔清洁。有并发症者应针对病因症状予以适当的处理。

饮食保健

小儿维生素C缺乏病吃什么好?

一、小儿维生素C缺乏病食疗(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萝卜250克,豆腐2块,豆油9克,葱、胡椒粉、香菜各适量,放锅服食,常服。

2、柿子椒250克,洗净,用手掰成小块,下锅用抽至外皮稍皱时加人盐、白糖适量和少许水,翻数下即可,常食。

二、小儿维生素C缺乏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1、维生素C富含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之中,如苹果、鲜枣、子、西红萝卜汁、土豆、甘薯、草莓、菠萝等蔬果中就富含维生素C。

2、可适当吃维生素C

3、维生素C微量来源:谷类及其制品、牛奶、蛋、坚果类等食物。

三、小儿维生素C缺乏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补充维生素C时绝对不能吃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氧化砷。在服用维生素C后,由于化作用会转变为有剧毒的三氧化砷。

预防护理

1.孕妇及乳母 防止孕母及乳妇维生素C缺乏,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

2.科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生后4个月需添加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人工喂养生后1个月需添加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一般维生素C每天需要量小儿30~50mg,早产儿l00mg,患感染性等疾病时应加量。

病理病因

1.摄入不足 如孕妇养适当,小儿出生时有适宜的维生素C储备,脐维生素C含量比母浆高2~4倍,故3个月以下婴儿发病较少。但如孕妇饮食缺乏维生素C,新生儿也可患坏病。正常人乳含维生素C约227.2~397.6μmol/L(4~7mg/dl),可满足一般婴儿的需要。人乳中维生素C含量与乳母摄食维生素C多少成正比例。如乳母饮食缺维生素C,其乳儿可患坏病。新鲜兽乳所含维生素C比人乳少,牛乳中含量一般只有人乳的1/4,储存、消毒灭菌及稀释等手段后,所存无几。因此,用牛乳、羊乳或未强化乳粉、奶糕、面糊等喂养的婴儿,如不时补充维生素C、水果或蔬菜,极易发生坏病。年长儿发生坏病是因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所致。

2.需要增加 新陈代谢率增高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生长活跃时,体组织维生素C含量锐减。早产生长发育较快,维生素C的需要量相对较正常婴儿为大,应予较多补充。热性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腹泻痢疾肺炎、结核等病时,维生素C需要量都增加。如患病时间较长,且未增加维生素C摄入,易并发轻重不等的维生素C缺乏病。

3.其他因素 如长期摄入大量维生素C,其分解代谢及脏排泄增加以降低维生素C浓度。如突然停用大量维生素C,可发生维生素C缺乏病。

孕期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新生儿即使生后每天摄入常规量的维生素C,仍可能患维生素C缺乏病。

疾病诊断

维生素C摄入不足膳食史、典型临床表现及长X线检查改变特征和对维生素C治疗后迅速好转可作出诊断。但需注意本病肢体肿痛与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鉴;坏病肋珠与佝偻病;肢体假性瘫痪脊髓灰质炎鉴;出血症状与其他性疾病如友病等鉴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维生素C养水平评定:

1.维生素C含量 正常值0.5%~1.4mg%,患儿低于此值。

2.24h维生素C定量 正常值20~40mg,患儿低于20mg。

3.维生素C负荷试验 服500mg维生素C后,4h尿液中排出量>3mg为正常,1~3mg为不足,<1mg为缺乏。

4.白细胞中维生素C下降 测定白细胞中维生素C的含量<2mg/100g为养不足。

其他助检查:

1.X线检查 四肢长的X线检查,对本病诊断极为重要。从膝、、腕部摄取X线,可以得到坏病早期诊断的据,尤以稍稍增厚的和不整齐的白色骺线(显示临时钙化带因钙的积累而加厚)、骺线之下靠近干的部分出现全宽度的黑色缝或侧角的黑色点,或一三角的缺损(显示不同程度的质稀疏,在X线上为透亮的缝或点),为本病特征(图1)。

病程进展,可见以下几种变化:

(1)干透明度增加:皮质变薄,小梁结构萎缩,导致干透明度增加,如毛玻璃样;

(2)出现坏病带:上述的稀疏点或稀疏缝增大,成为全宽度的黑色带,可称为“坏病带”。

2.毛细管脆性试验 束试验显示毛细管脆性增加,70%以上试验阳性。

并发症

1.并发佝偻病养不良 本病可与佝偻病养不良同时存在。并发佝偻病时,在X线上就会出现这两种病的不同表现,以致混淆不清。

2. 可发生

3.并发感染 患儿抵抗力降低,常易并发感染如中耳炎、疖病肺炎等。

4.骨折 由于基质缺乏,组织成与化障碍,成作用被抑制,不能组织小梁变脆易折,干骺端质脆弱,常导致骨折骺分离。

预后

以上疗法处理,轻症一般在1~2天局部疼痛和触痛减轻,食欲好转,约4~5天后下肢即可活动,7~10天症状消失,体重渐增,约3周局部压痛全消。同时毛细管脆性也恢复正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C及叶酸等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增多

骼病变及膜下出所致肿的恢复需时较长,重者需数月消失。即使骼病变很重也易恢复,不致发生畸。但若不予治疗,坏病儿可并发养不良、出或感染而死亡。

发病机制

维生素C对人体成正常组织(collagen)是必需的,人上腺及眼晶体中含维生素C量特高。维生素C有很强的还原性,具有重要的抗氧化功能,可还原超氧化物及其他活性氧化物,保护DNA、蛋白质及膜结构,并可参与清除自由基。

1.维生素C缺乏症的发病机

(1)维生素C可激活羟化酶:维生素C是原生物成必需的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和赖氨酸羟化酶(lysyl hydroxylase)的重要助因子,并可加强多种羟化酶及氧化酶的活性。由于其氧化还原能力的可逆性,在微粒体电子转运中很活跃,对防止原解聚和维持基质的完整性,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纤维成障碍,细胞间结质减少,质及组织成停滞,毛细管壁脆性增加,创伤延迟等。

(2)维生素C有很强的还原性:在体能使三价还原为二价,利于肠道对的吸收及血红蛋白的成与蛋白贮于。能使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而促进红细胞的成熟;还能促进某些上腺及垂体激素、免疫球蛋白及神经递质的成,并与白细胞吞噬功能相,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叶酸代谢障碍而贫血等一系列病变。

(3)维生素C的抗氧化功能:维生素C可清除自由基,阻止体的氧化损伤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维生素C可促进固醇转变为能溶于水的酸盐而增加排出,降低固醇含量,减少心血管疾病、压等慢性病,降低内障、癌症的危险。

(4)维生素C参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故患坏病时可有氨酸尿;新生儿期尤以低体重儿常见一过性氨酸过高;早产儿如用高蛋白乳液喂养,尿常排出多量氨酸和苯丙氨酸。这几种情况皆可用维生素C矫正。

2.维生素C缺乏的病理变化 要是由于原的缺乏起的出骼的变化。可出现下列病变:

(1)结缔组织成障碍:毛细皮细胞间缺乏结质,以致毛细管脆性及管壁渗透性增加。

(2)病变:多在肋骨连接部位及长端,尤其在腕、膝和关节附近,由于基质缺乏,组织成与化发生障碍,但软基质钙质沉着继续进。特征是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钙质堆积,成临时钙化带致密增厚。成作用被抑制,不能组织,已成的小梁变脆易折,干骺端质脆弱,常导致骨折骺分离。原有的皮质和松质由于吸收而出现一般性萎缩。外膜变松,膜下出

(3)牙齿病变:齿质细胞层退化,牙龈乳头增生及肉组织生长牙龈水肿,后逐渐坏死,因原缺乏而牙齿松动。此病变常见于已出的小儿。病情严重者可有退性病变,心脏肥大,骨髓抑制及上腺萎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磺胺嘧啶锌

下一篇 喹诺酮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