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分为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和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前者是由于良性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长期作用于肾脏所致,后者指在原发性高血压基础上发展为恶性高血压[阅读全文:]
摘要: 肝肾综合征(HRS)是指在严重肝病时发生的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FARF),临床上病情呈进行性发展。HRS是一种严重肝病伴有的特异性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最大的特点是这种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功能性,一般认为此[阅读全文:]
摘要: 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是指光镜下病理学改变以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或系膜基质增宽的一组疾病。本组疾病的发病率各地报告差异颇大,如在美国本组疾病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还不到10%,然而在我国却十分常见,占约3[阅读全文:]
摘要: 非特异性尿道炎是尿道炎的一种,是常见的疾病。通常是指男性在性交后几天或几周内,出现尿道黏液脓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并且伴有尿痛;尿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脓细胞,但革兰染色镜检或培养均查不到淋球菌。非特异性尿道炎[阅读全文:]
摘要: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可能系病毒感染和/或吸入某些化学性物质引起原发性肺损害。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基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交叉反应抗原,故可以引起继发性肾损伤。本病好发于男性青年,男与女之比为9∶1。16岁以下[阅读全文:]
摘要: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继发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肾损害发生率很低,通常认为该类药物十分安全,并有很好的耐受性。这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溃疡或出血。本病大部分患者为30~70岁的妇女。非[阅读全文:]
摘要: 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主要表现在肾小动脉坏死,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和肾小球纤维蛋白样坏死。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肾动脉狭窄,肾血管炎和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阅读全文:]
摘要: 多囊肾又名Potter(Ⅰ)综合征、Perlmann综合征、先天性肾囊肿瘤病、囊胞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肾脏良性多房性囊瘤、多囊病。我国1941年朱宪彝首先报道,本病临床并不少见。多囊肾有两种类型,[阅读全文:]
摘要: 成人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几乎都是双侧性的(占总病例数的95%)。尽管文献中曾报道过婴儿患成人多囊肾,但此病发生在婴儿不同于成人。婴儿型多囊肾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预防存活期短,而成人[阅读全文:]
摘要: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发病率约为1/1000,其外显率近乎完全,这使得所有活到80岁以上的携带者均显示出本病的某些征象。约5%~10%终末期肾衰是由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导致。疾病名称: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所属部[阅读全文:]
摘要: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单链RNA病毒,首先发现于1989年,现估计全球约有100×106感染者,主要经血制品传播及使用静脉毒品传播。近10年对HCV感染与肾小球疾[阅读全文:]
摘要: 巴特综合征即Bartter综合征以低血钾性碱中毒,血肾素、醛固酮增高但血压正常,肾小球旁器增生和肥大为特征。早期表现为多尿、烦渴、便秘、厌食和呕吐,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已认为是由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的临[阅读全文:]
摘要: 薄肾小球基底膜病(thin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的定义是,组织学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临床以肾小球性血尿为特征,但遗传学无基因突变的一类疾病。本病[阅读全文:]